七年级下册 16《最苦与最乐》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16《最苦与最乐》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6:42: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最苦与最乐》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本文说理的清晰透彻、语言庄重又灵活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生活经验,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抓文章主干,把文章变成一篇小短文,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学会抓文章主干,把文章变成一篇小短文,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
  三、过程与方法:
  我从两个活动的设计入手,一是抓住干,理清文章的论证逻辑;二是改写文章,深入理解文章的哲理。这样做,既简洁轻便,易于操作,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梁启超写作此文的良苦用心,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真可谓理解有深度,训练有实效。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觉得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呢?(学生答,教师引导),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对苦乐有他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最苦与最乐》,看他对苦乐有怎样的认识。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2.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2.理解词语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能结合课前预习简单谈谈课题的意思吗?
  “苦”和“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字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二、学生略读全文,整体感知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三、全班自由朗读全文,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是“最苦”的?
  明确:作者先以环环相扣的设问句否定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贫、失意、老、死;然后提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
  2、分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明确:用设问句的形式,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能让读者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考。
  3、分析“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明确:作者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论说更加深入。
  4、由“一日”到“一生”强多了什么内容?
  明确: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说了责任未尽带来的苦痛无法排解。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里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明确: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四、拓展延伸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 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六、课文总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及课时跟踪
  附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最苦的事 第一部分(1—3):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负责。(论点一)
  人生最乐的事 第二部分(4):论述人生最乐的事是尽责。(论点二)
  要勇于负责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论点三)
  八、教学反思
  好的课堂教学形成是成功的一半。一场对抗赛掀起了课堂波澜,以此赛作为《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