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酝酿(niàng) 应和(hé) 黄晕(yùn) 淅淅沥沥(lì)
B.竦峙(chì) 宽敞(chǎng) 斗笠(lì) 咄咄逼人(duō)
C.碣石(jié) 贮蓄(zhù) 着急(zháo) 高邈深远(miǎo)
D.水藻(zǎo) 睫毛(jéi) 干涩(sè) 秋风萧瑟(sè)
【解析】A项,“和”应读“hè”;B项,“峙”应读“zhì”;D项,“睫”应读“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烘托 陶治 宛转 名副其实
B.琅润 窠巢 造访 抖擞精神
C.和谐 化妆 喉咙 繁花嫩叶
D.安适 朦胧 吝啬 迫不急待
【解析】A项,陶冶;B项,朗润;D项,迫不及待。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
B.如果说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那么宁静的山区则是静谧的美。
C.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发问,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D.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莅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解析】“莅临”指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对象误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只要你内心充满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文化著作,可以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C.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了下来。
D.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解析】A.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C.“突然”与“渐渐地”矛盾;D.语序不当,“表决、推举、讨论”顺序不当,应改为“推举、讨论、表决”。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2分)
①我们推开阳台门,秋晨的凉意扑面而来,使人陶然欲醉。
②湿润的晨风轻轻地抚弄着阳光下野葡萄血红的叶子。
③雨后初霁,空气变得分外清新。
④旭日虽然还是朦朦胧胧的,却已经朝气勃勃地在雾中放着光。
⑤由湖面升起的乳白色的雾霭,弥漫在大街小巷。
⑥拂晓前,雨停了。
A.①⑥③②④⑤ B.⑥①②⑤③④
C.①⑤②③④⑥ D.⑥③①⑤④②
【解析】这几句是写雨停后的景色,第⑥句是总起句,排首位,接着写空气清新,我们才陶醉,所以第①句排第③句的后面,然后出现雾,再写出旭日在雾中放光,所以第④句排第⑤句后面,最后写出阳光下的叶子,所以第②句排末尾。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⑥③①⑤④②。故选D。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思,思绪的意思。马致远,号东篱,宋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
7.默写填空。(8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曹操的《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综合性学习。(10分)
班级开展了以“走进冬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提取信息】“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从中提取关于“冬至”的三条信息。(3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日影长短法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12月22日至23日之间。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我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①冬至时间的确定;②冬至名字的由来;③冬至的特征;④我国冬至的习俗。(写出三条即可)
(2)【解说图片】下面两幅图分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图一,黑白色,以国宝熊猫为原型)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图二,红色,以红灯笼为原型)。请任选一个吉祥物,具体介绍它的设计理念。(4分)
示例一:图一“冰墩墩”是以国宝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的。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熊猫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员的头盔造型,肚子上是冬奥会的会标,整体像穿了宇航服的航天员在和世界人民打招呼,充满未来科技感。“冰墩墩”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示例二:图二“雪容融”是以红灯笼为原型设计创作的。灯笼在我国有着2 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雪容融”面部的雪块有“瑞雪兆丰年”的美好寓意。该吉祥物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也体现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3)【劝说同学】班级要组织一次户外跳绳比赛,同学王芳觉得很冷不想参加,你该怎样劝说她参加呢?(3分)
示例:王芳同学,冬天本来就很冷,如果不运动的话会更冷的。跳绳既能够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还能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一起参加比赛吧,好吗?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9—12题。(12分)
冬 雪
程磊磊
①花知春,荷知夏,叶知秋,雪知冬。四季的轮换,总有独特的景物让人为之倾慕,而雪就是冬日那一抹亮丽的风景。
②清晨,天格外清冷,似乎要把所有的寒意都洒向人间,片片黄叶走过了深秋,留下了光秃秃的枝丫在风中摇曳,人们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③雨丝裹着一股凉风拂过脸颊,似一把刀子划破了温暖,触动了心弦。人们不由得裹紧了衣服,使劲揉搓着微微颤抖的手。一片雪花悄然而至,带来了惊喜,带来了冬的信息。
④这晶莹的雪花是冬的使者,迈着轻盈的舞步正在演绎一曲灵魂之舞。无数的白在灰色的幕布中舞动,时而舒缓柔美,时而热情洒脱。
⑤雨渐渐退到了幕后,留下了雪的独舞。刚刚还是羞涩少女的雪花,开始尽展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之气。雪大起来了,那零零星星的小花变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景象,一朵接着一朵,一片接着一片,不一会儿,便成了“花的海洋”。
⑥随风漫卷的雪花似乎要释放蕴藏了一年的能量,时而纷纷扬扬,时而骤然急促。忽然,苍穹中两只黑色的鸟在顶着风雪奋勇前进。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纤弱的小鸟亦能迎难而上,我有什么理由不砥砺前行呢?瞬间心情豁然开朗,心中涌起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所有的压力、烦躁都被这一片洁白所净化。
⑦一片雪花从我眼前悠然飘起。冬雪的花瓣是纯洁的,令人陶醉的。一丝入手即化的清凉沁人心脾,勾起了童年大雪纷飞、河上滑冰的那抹记忆,那份无拘无束的快乐,牵动着我的情思,让我一不小心醉落在时光的隧道里。
⑧漫步在雪中,就如同走进了童话世界。白色的宣纸浸润着万物:浸在树上,给树披上了洁白的婚纱,步入了圣洁的殿堂;浸在房屋上,给屋顶刷了一道白亮亮的油漆,照得屋里格外亮堂;浸在月季上,给粉红的花苞绣上了白色的锦袋,一股芳香灵动地扑入口鼻,让人不觉动了情,想揽雪花入梦,那梦一定是诱人的,香甜的。冬雪的世界是充满诗意的,是令人遐想的。
⑨冬雪的精神是无私的,令人敬佩的。她带来了冬天,带给了人们洁白无瑕的世界。太阳一出来,她就结束了短暂的一生,消融在无边的大地。她悄然用另一种方式滋润万物,守护着土地。当人们吟咏“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她满足地长眠于地下,孕育着春暖花开、苗青麦绿。
⑩雪,沉寂了秋,悸动了冬,唤醒了春。季节的轮回,雪愿做最美的风景,渲染着时光,丰盈着流年,牵动着情愫,奉献着生命,留住世间的“洁白”。
(原载于2020年《齐鲁文学》,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第⑥段写顶着风雪前行的鸟,暗示人生必须经历磨难,因为挫折能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B.第⑧段运用了排比,通过想象和联想,表现了冬雪的世界是充满诗意,令人遐想的。
C.第⑨段“她悄然用另一种方式滋润万物”与杜甫“润物细无声”的诗意是相吻合的。
D.本文开头和结尾均在季节轮回中突出冬雪,使首尾呼应,内容集中,结构清晰完整。
10.第②~⑤段,写了冬雨变成冬雪的过程,请从文中摘录恰当的词句填在横线上。(2分)
淅淅沥沥的小雨→①一片雪花悄然而至(一片雪花)→无数的白→雪大起来了→②成了“花的海洋”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雨丝裹着一股凉风拂过脸颊,似一把刀子划破了温暖,触动了心弦。(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雨丝”(或雨丝夹着风)比作“刀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丝裹着凉风拂过脸颊时的感受,表现了雨丝即将变成雪花时,温度极低,天气极冷。
(2)雪……牵动着情愫,奉献着生命,留住世间的“洁白”。(赏析加点的词语)(2分)
“洁白”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指冬雪的颜色是白色的;深层意思是指冬雪给大地带来一片纯洁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冬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2.文中作者写了“冬雪”的哪些特点?(4分)
①冬雪的花瓣是纯洁的,令人陶醉的。②冬雪的世界是诗意的,令人遐想的。③冬雪的精神是无私的,令人敬佩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6分)
早春木棉红
郝 俊
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他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选自2020.03.18《人民日报》)
13.简要说说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4分)
①点明写作对象木棉;②点明行文线索;③交代时间是早春,“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④题目简明新颖,吸引读者,引人思索。
14.品读第②③段,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木棉在形象气质上的特点。(3分)
①花形硕大,花瓣厚实,开得热烈,花蕊粗壮有力,有阳刚之美;②树的姿态雄奇,高大挺拔,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③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分外耀眼,映红城市。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运用比喻、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木棉花比作酒杯,并赋予木棉以人的动作特性,还将其与其他花木进行对比,写出了木棉正值花期、超拔盛放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木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根据第⑧段画线句,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木棉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力量? (3分)
①木棉早春绽放,赤红的花,让人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②木棉散于校园各处,每天站在那里等“我”,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③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让“我”感动; ④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激励“我”积极前行。
17.如何理解第⑧段“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庄严的生命? (3分)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由木棉的花开花落联想到人的一生。无论是人,亦或是草木,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珍爱生活,认真度过每一天。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曲,完成第18—21题。(12分)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2分)
19.下列对诗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甲曲中“枯藤”这一“枯”字,可见藤已无生命;“老树”这一“老”字,可见树已走向风烛残年,眼前的景色可谓是满目凄凉。
B.甲曲“断肠人”一词直言“肠断”,豪放洒脱,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漂泊游子的淡淡的思乡愁绪。
C.乙诗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极言“悲秋”这一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
D.乙诗“秋日胜春朝”一句,作者用秋天来衬托春天,表达对人生“春天”的渴盼之情。
【解析】“我言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故选D。
20.赏析乙诗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含义。(4分)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景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21.两首诗曲分别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甲曲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乙诗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三、作文(50分)
22.请将《我与 》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