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19:43:49

文档简介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A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C C D B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A C
1.B【解析】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提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
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其中,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
征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而电镜摄影并没有对认识对象进行简化性的概括描述,故拍照获得的照片不属
于物理模型;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后,若色素带越宽,则色素的含量越高,而非溶解度越大;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需要先升高镜筒,此时只需将放大的材料移到视野的正
中央,直接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
2.B【解析】凝乳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凝乳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种类不同;大
肠杆菌没有高尔基体,凝乳酶加工修饰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密码子具有通用性,不同的生物合成相同
的蛋白质,表明两者合成蛋白质时共同一套密码子;凝乳酶基因的本质是 DNA 片段,双缩脲试剂鉴定
的是蛋白质,因此两者相遇不会出现紫色反应。
3.D【解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物质;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细胞中只有在糖类
代谢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伴随
着 ATP 的消耗。
4.C【解析】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RNA,被彻底水解后有 6 种产物,分别是 A、U、G、C 四种碱基,
以及磷酸和核糖,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DNA,彻底水解后,产物同为 6 种,分别是 A、T、G、C 四
种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但磷酸属于无机物,因此共有 5种有机小分子;糖蛋白 S 是位于病毒表面的
糖蛋白,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新冠病毒能以自身的 RNA 为模板,利用
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自身物质,并组装成子代病毒;子代病毒通过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释放到细胞外,
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5.D【解析】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绿藻(低等植物)、黑藻是被子植物(高等植物),都是真核生
物;发菜的细胞壁不能被纤维素酶分解;发菜没有内质网等生物膜结构,小球藻、黑藻光反应产生氧气
的部位在类囊体薄膜上,发菜没有叶绿体;它们细胞中光合色素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发菜中除含有叶绿
素外,还含有藻蓝素,而在小球藻、黑藻的叶肉细胞中则没有藻蓝素。
6.A【解析】图中 VNUT 蛋白将 H+运出囊泡、将 ATP 运入囊泡,体现了 VNUT 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没
有体现催化功能;H+进入囊泡时,需要消耗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依靠 H+浓度差
运出囊泡,这属于协助扩散;与此同时,H+顺浓度差产生的势能帮助 ATP 进入囊泡;ATP 通过胞吐方式
释放到细胞外,消耗能量而不需载体协助。
7.B【解析】人体消化道中的淀粉酶主要是由肠腺细胞、胰腺细胞产生的;由于胃中盐酸的存在,胃液呈
强酸性,口腔中的淀粉酶随着食物进入胃后,因 pH 不适合,导致变性失活;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
件,但淀粉酶水解淀粉时,是淀粉中的糖苷键断裂,淀粉中没有肽键;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
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将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
8.C【解析】神经干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不产生 CO2,线粒
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产生 CO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生成乳酸,无[H]的积累;有
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 CO2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
[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人体细胞正常情况下进行的是有
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 CO2,但细胞都保留了无氧呼吸的能力,骨骼肌细胞在短暂缺氧(如短跑时)的
【生物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6 页)】
情况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骨骼肌细胞中可同时存在既催化丙酮酸生成 CO2的酶,也存在催化
丙酮酸生成乳酸的酶。
9.B【解析】过程①是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不消耗 CO2;过程③有机物氧化分解,可能消耗
O2,释放 CO2;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过程③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 ATP 中活跃
的化学能,此过程与放能反应相关联;过程④为 ATP 的水解过程,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叶绿体中没
有吸收红外光或紫外光的色素,因此,在过程①中,若增加红外光或紫外光,不能提高光合效率;光合
作用可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细胞呼吸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可转变为 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故过程④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要小于过程②储存的能量。
10.A【解析】图 1 中 D 点、H 点分别为 CO2浓度的最高点、最低点,此时植物体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当容器中 CO2浓度变化速率为 0时,即图 2的 Q 点,此时植物体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故
D点、H点、Q点时,植物体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经过 24小时后,密闭容器中内 CO2浓度降低,
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经过 24小时容器中的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
增加;图 2 中 CO2浓度变化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可能对应于 BD段或 DG 段等,而不会出现在 HI段;C
点为光合作用的开始点,此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导致 CO2主要从线粒体释放到密闭
容器中,少部分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而 E 点时,CO2从密闭容器进入叶绿体中,CO2总体移动趋
势不同。
11.B【解析】 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原红细胞分化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处于活跃状态,部分处于
关闭状态;网织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衰老时会发生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12.D【解析】将斐林试剂加入到新配制的桃汁中,混匀后水浴加热,溶液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由于细胞
膜的选择透过性,用台盼蓝染色口腔上皮细胞后,会发现死细胞被染成了蓝色,活细胞呈现无色;将酸
性重铬酸钾溶液加入到进行酒精发酵的果汁中,混匀后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用甲紫(龙胆紫)染液
染色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体会呈现紫色。
13.D【解析】根据杂交图解分析,亲本为正常眼,子代 4 号雌性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由于不考虑 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可判断出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设 A 控制正常眼,则 a 控制无眼,故
亲本 1 号、2 号为 Aa,3号为 1/3AA或 2/3Aa,4 号为 aa;由于 DNA 电泳时的迁移速率与分子量成负相
关,5 号个体的电泳带只有一条,且位于电泳方向的后端,表明 5 号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分子量相对较
大,根据题干信息,无眼基因(a)是由于正常眼(A)缺失片段导致,故可判断为 5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3 号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与 2 号相同的概率为 2/3;若 5 号与异性杂合子杂交,其子代全部为
正常眼。
14.C【解析】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后,由于某对基因纯合致死,子代植株分离比为 6∶2∶3∶1,该比值为
9∶3∶3∶1 的变形,表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基因位于 2对同源染色体
上,且亲本为双杂合子;由于子代中黄色∶绿色=2∶1,圆粒∶皱粒=3∶1,可知绿色、皱粒为隐性性状,
且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双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可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配
子,而不是 4个;自交后代中,只有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2/12=1/6。
15.C【解析】家蚕属于雌雄异体生物,故测定家蚕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 15 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正常情况下,雌蚕(ZW)个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0条或 2条 Z染色体;正常雌蚕(ZAW)
和皮肤油性雄蚕(ZaZa)的亲本杂交,子代中的雌蚕(ZaW)全为皮肤油性、雄蚕(ZAZa)全为皮肤正
常,符合生产上选用雄蚕产丝的要求;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若家蚕常染色体上的血
色基因片段转移到性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变异(移接)。
16.D【解析】题干中没有信息指明搅拌时间与上清液(或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关系,若搅拌力度不够,
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可能没有完全分离;甲组中 35S 标记的是大肠杆菌中的蛋白质,用未被标
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被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 T2 噬菌体蛋白质所需的原料全部由大肠杆菌提
【生物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6 页)】
供,因此甲组的子代 T2 噬菌体全部含放射性;乙组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合成子代 T2 噬菌体 DNA 时,由大肠杆菌提供原料,由于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部分子
代 T2 噬菌体因含有亲代 T2 噬菌体的 DNA 链而含有放射性,另一部分子代 T2噬菌体无放射性;乙组中
32P 标记的是 T2 噬菌体,子代含放射性的噬菌体的 DNA 来自亲代,所以子代中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
体数目是一定的,与培养时间无关;由于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标记元素,通过放射性的结果不能证明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7.B【解析】质粒是小型环状 DNA 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以 DNA 的每一条链(或两条链)作为模板进
行复制;此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参与;培养液中除了需要含有 A、T、C、G的 4种脱氧核苷
酸外,还需要含有 X、Y的 2 种脱氧核苷酸,共 6种脱氧核苷酸;X与 Y碱基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无
法转录,不能表达出蛋白质。
18.D【解析】CHD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而双链 DNA 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
成基本骨架;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位点在启动子上,驱动基因的转录,图中转录产物 LINC 的合成
方向是从左到右(即从 5′端→3′端),其模板链——β链对应区段为 3′端→5′端,因此α链的右端
是 3′端;从图中可以看出,LINC结构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含有氢键;由于 LINC 加速转录阻遏
复合体的降解,消除了其对转录的抑制作用,从而激活 CHD 基因的转录,导致 CHD基因在癌细胞中的
表达要远高于正常细胞,因此,癌细胞中 LINC 含量过高会促进癌症的发展。
19.D【解析】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原核细胞核糖体合成的肽链一般有生物学活性,真核细胞
核糖体翻译出来的多肽一般是没有生物学活性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蛋白质;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组成,且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的催化,RNA 逆转
录生成 DNA 时,需要逆转录酶,所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 DNA 合成,该蛋白质不一定是 DNA 聚
合酶;端粒存在于染色体上,线粒体中不存在端粒。
20.A【解析】图示表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RNA 聚合酶与
DNA 的结合时,依赖 RNA 聚合酶打开 DNA 双链,而不需要解旋酶;基因 R 指导淀粉分支酶合成过程
需要有 mRNA、tRNA、rRNA共同参与;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
21.A【解析】发生在任何细胞中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NA 复制过程中,若碱基的增添、缺
失或替换发生在非基因区段,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
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
性。
22.B【解析】自然状态下,二倍体的尖叶蕉通过授粉可以结出果实,其中含有种子,会影响食用的口感;
三倍体香蕉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结成的果实中不含有种子,三倍体香蕉通过无性生
殖进行繁殖;二倍体长梗蕉形成层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因着丝粒未分裂,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若尖叶
蕉和长梗蕉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表明存在着生殖隔离。
23.C【解析】适应来自于遗传,即来源于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环境的适应。由于环境总是处
于不断变化中,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突变和重组是随机
的、不定向的,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能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导致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基因
型,从而使群体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结构越复杂的生物,适应
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某些生物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繁衍的,不一定比原来物种的
适应能力更强;捕食者能捕食猎物中的老弱病残等个体,因而对个体不利,但客观上却促进了种群的发
展,故对种群是有利的,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进而能增加
物种多样性。
24.A【解析】肺部感染患者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肺部会从周围吸收水分,导致组织液增加;胃液属
于体外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转氨酶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中,若肝脏受损,转氨酶会
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人体的胃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内环境中缓冲对
调节的是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平衡,而胃液不属于内环境。
【生物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6 页)】
25.C【解析】静脉滴注是指将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静脉管中,输入的液体会通过血浆直接
进入组织液,但不会直接进入淋巴液或细胞内液;输入的 Na+、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大部分在毛细血管的
动脉端进入组织液,并被组织细胞吸收,而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大部分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进入血
液,其中的含氮废物等随尿液排出; +Na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量远小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量;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与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共 50 分。
26.(10分)
(1)维持细胞的形态(1分) 中心体(1分) 中心粒及周围物质(1分)
(2)组织特异(1分)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2分)
(3)内质网、高尔基体(2 分)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动能)(2分)
【解析】(1)若用低温处理后,肿瘤细胞中的微管会解聚,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体现了细胞骨
架具有维持细胞的形态的功能。星射线由中心体发出,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
成。
(2)肿瘤细胞若发生转移,则新肿瘤细胞会表现出其原发肿瘤的中间丝类型,不发生转移,则中间丝类型
可能不同,表明中间丝的分布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肿瘤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上
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3)TGF-β等蛋白质类因子属于分泌蛋白,则含有 TGF-β成分的囊泡来源内质网、高尔基体。具有极性
的微管充当了囊泡运输的轨道,运动蛋白则携带囊泡沿微管定向运动,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ATP 中
(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动能)。【根据必修一课本 P88图 5-6 改编】
27.(10分)
(1)升高(1 分) 不是(1 分) 气孔的变化和细胞间隙 CO2浓度的变化不是同步的(2分,合
理即可) CO2的固定(2分,合理即可)
(2)一组不做处理、一组添加适量 NaCl(2 分,答出一项给 1 分)
(3)攻击生物膜,损伤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攻击 DNA,造成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
降低(2分,答出 1 点即可)
【解析】(1)持续盐胁迫会使叶绿素酶活性升高,加快叶绿素的降解,植株叶片逐渐失绿;盐胁迫同
时会使部分气孔关闭,细胞间隙 CO2浓度明显升高,这时,气孔的变化和细胞间隙 CO2浓度的变化不是同
步的表明此时大豆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不是气孔限制造成,植物光合能力可能是盐胁迫影响暗反应中 CO2的
固定过程。
(2)验证实验的对照组设计方案是一组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一组添加适量 NaCl(作为盐胁迫条件
下的对照),实验组设计是添加等量 NaCl 和适量的 Ca2+。
(3)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攻击生物膜,损伤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攻击 DNA,引起基因突变;
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降低。
28.(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2分)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 遵循(1 分) 等位基因 H/h位于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B/b位于常
染色体上(合理即可)
(2)BbXDhXdh、BbXdhYH (或 ,全对才给分) 1/4
(3)98(1 分) 33.8%
【解析】(1)根据题干和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灰体、红眼、刚毛为显性性状。若只考虑截毛和
刚毛这对性状的遗传,亲本分别为刚毛雄性、截毛雌性,若基因 H/h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中都应
【生物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6 页)】
该出现截毛和刚毛;若基因 H/h 只位于 X染色体上,则子代中的雄性全为截毛,而表中子代的雄性全为刚
毛,均与表格信息不符。因此,基因 H/h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 H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即亲本
基因型为 XhXh× XhYH。由于控制体色的基因 B/b位于 3号常染色体上,因此,等位基因 H/h 与等位基因
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若只考虑体色性状,子代中灰体:黑体=147:48≈3:1,则亲本为 Bb×Bb;只考虑眼色性状,子代中雌
雄均有红眼、白眼,且比例为 1:1,则亲本为 XDXd× XdY,且红眼为显性性状。综上,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为 BbXDhXdh、BbXdhYH。雌性亲本产生的只含隐性基因 bXdh的配子的概率为 1/4。
(3)由于杂交亲本为 Bb×Bb,子代中灰体的基因型有两种,即 1/3BB、2/3Bb,因此理论上,子代 F1中
杂合灰体的数量在理论上有 147×2/3=98只;子代 F1中雌性个体有 49只红眼(XDXd),有 49只白眼(XdXd),
雄性中有 50只红眼(XDY),有 47 只白眼(XdY)。因此,红眼基因 D的基因频率为(49+50)/[2(49+49)
+50+47]=33.8%。
29.(8 分)
(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2 分,答对一项给 1分) 不会(1分)
(2)细胞②在 DNA 复制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2分,只答“基因突变”给 1 分)
(3)表观遗传(1 分) 抑制(1 分) 性状的形成(幼虫发育成蜂王)往往是基因(DNMT3
基因)和环境(是否摄取蜂王浆)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环境能够通过对基因或染色体上其他成分的修饰,
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1 分,合理即可)
【解析】(1)因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生物,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存
在同源染色体,故细胞中要出现两个染色体组,必须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由此推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
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因不含同源染色体,故图中细胞②→③的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
体。
(2)因雄蜂中不含由同源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等位基因,而细胞③中染色体上同时出现红绿色荧
光,说明细胞③中含有等位基因,原因可能是细胞②在 DNA 复制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
(3)DNMT3 蛋白能将 DNA 某些区域上的胞嘧啶修饰为 5’-甲基胞嘧啶,进而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基
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
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使蜜蜂细胞中 DNMT3 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综合题干信息的
内容,表明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基因(内因)和环境(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环境能够通过对基因或
染色体上其他成分的修饰,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30.(每空 2分,共 10 分)
(1)HHgg×hhGG(顺序可颠倒) 1/4
(2) 5 有
(3)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了自由组合,即 H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 G基因所在的染色
体组合在一起,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 g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只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了自由组合”也给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只答“基因的自由组合”给 1分)
【解析】(1)因为低芥酸油菜是新品种,且符合要求的植株基因型为 HHGG,又因为杂交亲本为纯合
子,故基因型为 HHgg×hhGG;F(1 HhGg)植株自交后得到的低芥酸植株中,其比例为 1/9HHGG,2/9HhGG、
2/9HHGg、4/9HhGg,它们分别自交后,出现符合要求的植株 HHGG 的概率为 9/36=1/4。
(2)途径 2 是用花药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甲后获得低芥酸植株 HHGG 的过程。根据题干信息,花药由
花药壁及大量花粉等组分组成,故再生植株的基因型包括花药壁细胞的基因型即 HhGg,花粉细胞的基因
型 HG、Hg、hG、hg,故再生植株甲共有 5种基因型。其中由花药壁(HhGg)形成的再生植株,经染色体加
倍后会形成 HHhhGGgg的植株,该植株与 HhGg 杂交形成的子代为不可育的三倍体,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生
殖隔离,该植株是新物种。
【生物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6 页)】
(3)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了自由组合,即 H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 G 基因
所在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 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从而导致 HG和 hg两
种类型花粉的出现。
【生物参考答案 第 6 页(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