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城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2:56:26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B项,“山水脱离了自然”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源自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后的山水审美,使得
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客体,更是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可知,选项表述曲解文意。“在北京画家郭熙看
来”这一表述也不准确,郭熙看法不同于作者的观点。)
2.C(A项,“只要…就…”理解错误。原文是“他在《山水论》中描述了雨后、早晨、傍晚、春、夏、秋、冬不同时
间下山水色彩的差异…推动了山水审美的艺术化”。B项,“·浓墨'构成其画作主要特色”错误,无中生有。
D项,“从中可发现中西建筑思想之间新的融合和渗透”错误,文中并未提及。)
3.A(A项,“楼阁亭宇,乃山水之眉目也”,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支持“道法自
然”的理念。B项,“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好比堆土成
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
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孔子这是以堆土为山来比喻人的成败与意志,与“道法自然”理念无关。C项,
故宫的这种布局表明,皇宫的主要门殿不仅居宫城中心,而且还是全北京城的中心,体现出以皇权为中心的
要求,与“道法自然”理念无关。D项,由于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的制约,我国古建筑具
有封闭性和内向性,与“道法自然”理念无关。)
4.文章首先提出山水文化实为人们在城市中对自然的精神回归的观点,接着用钱学森先生的话加以佐证,以强调
山水文化的价值:最后,强调当下建立山水城市的重要性,并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加以说明。(4分)
5.①从艺术物象的视角观察山水,对山水景致进行艺术想象,以发现山水之趣。②从意境的角度出发,去理解
山水间气韵的流动和情调的变化,以体验山水之趣。③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心灵感受,
以表现山水之趣。(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6.B(“凸显了李丙因终于有机会参加相国府家宴而产生的激动之情”错误,从原文可知,他并没有机会参加相国
府家宴。他“兴奋”的原因,应该是待价而沾的储冰,终于找到了买家,劳动付出将得到回报。)
7,D(“父亲讨厌那些雅缠的孩子”错误,文中并没有说父亲讨厌那些孩子,曲解文意。)
8.①以时间为序,扣合题目的“长安五时辰”。②以时间为序,从午时写到戌时,细节化地呈现了李丙严格遵循
时问进程开窖取冰运冰的全过程,表现了他的郑重和谨慎,突出作为凿冰人的艰辛。③以时间为序,使文章
条理请晰,同时形成紧张急促的氛围,从而有利于表现主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李丙内心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他以为冰砖的用途是降温,却被用来装饰。这种无法理解的做法,让他辛苦
采集,窖藏珍爱,护送一路的行为显得可笑,使他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②李丙内心受到了强烈冲击。三伏
天里,储冰一出窖,就开始融化,一滴一滴的水,是李丙心里的蚌珠、金豆子,可却成了权贵的摆设,甚至随便
一丢,价值的不对等让李丙受到冲击。③李丙心中的不平,无奈和茫然。权贵的奢靡刷新他的认知,他无法
接受,但在被管家驱赶后只能无奈地离开相府,面对权贵阶层和百姓之间的巨大差距,他的“呆”表现了他内
心的茫然。(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
10.A(参考标点: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1.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的含义就憎恨。)
12.B(经商的是子贡。)
13.(1)孔子所礼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严事”“于”,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2)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间”“言”,各1分,句意2分)
14.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②宽厚清正,就可以亲近民众:③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
上司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247B2022~一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題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題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1、2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水之趣,是在物我双观视角下对山水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超
越了有形的山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借助山水建构起有意味的审美范式,表达超脱于
有形山水和无形山水的艺术形态。
王雏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于能够对山水景致进行艺术想象,将其中最有趣味、最有美
感的景物组合起来,形成超越客观山水之长的情思意味。他在《山水论》中描述了雨后、早晨、傍
晚、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下山水色彩的差异,用红日、蓝天、绿水、白云、青山等展现了山水中特
有的美感,确立了诗歌和绘画中山水审美的范式,推动了山水审美的艺术化。
艺术审美,雪要有一双能够滤汰原始物象的眼睛,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远近、高低、大小、长
短、粗细等物象组织起来,使之能够和谐共生,形成协调统一、自如自得的审美观感。北宋画家
郭熙在《林泉高致》言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言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路,是从艺术物象
的视角观察山水的趣味;又言云气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烟崴则春山澹冶而如笑,夏
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是从意境的角度理解山水间气韵的流动和情
调的变化。这些源自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后的山水审美,使得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客体,更是
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
元代画家黄公望汲取董源、巨然的用墨技法,所绘画面水墨纷被,苍率潇洒。其晚年所绘的
《富春山居图》,境界辽远开阔,雄秀苍莽,简洁清涧,尺幅千里。山峰的用墨或浓或淡,都以干枯
的笔触勾皴,远山、河渚用淡墨抹出,笔痕隐约可见,独具匠心。水纹先用浓墨枯笔勾勒,稍加淡
墨复染,氤氲成趣。树木的枝千多用浓墨写出,树叶点来而成,或横,或竖,或斜,或直,千湿相
兼,放眼望去,生机苍郁。这幅作品最能代表宋元山水审美的境界。元末倪瓒画山水,多构图平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3247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