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16: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单元 二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第七课。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众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 商鞅变法
难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
核心素养 1.通过阅读并分析史料,概括商鞅如何推行变法及商鞅变法的影响(史料实证)。 2.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商鞅推行变法的决心和胆略,学习他不为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了解,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年代尺导入:出示东周的起止时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周争霸赛的上半场(春秋)已结束,下半场起于何时?自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是东周的后期,称之为战国时期。何谓战国时期?你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还想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历史?今天让我们穿越几千年时光,重温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复习年代尺上的春秋起止时间。 利用年代尺,使前后知识连贯,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最后出示本节课课题,突出本课的学习主题是“变”。
讲授新课 一【新格局之七雄并立】 出示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提问: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变化之一:晋国一分为三(三家分晋) 变化之二:田氏取代齐国(田氏代齐) 变化之三:列国数量较少 变化之四:出现七个大国(战国七雄) 提问:迅速找出战国七雄并找到其地理方位 思考1:产生如此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2: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战争有哪些呢? 思考3:这一时期的战争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呢? 思考4:人们对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感受?(即对战争的评价) 过渡:从诸侯争霸的春秋到列国争雄的战国,几百年来,战事连绵,干戈不息。战国时期的争霸已不再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兼并弱国统一天下,为此,各国积极进行改革变法,以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新制度之商鞅变法】 展示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和牛耕图,提问: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通过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学习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的背景,并指出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商鞅变法: 变法前:展示秦国的位置和秦孝公招贤令,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状况。 变法中:【合作探究】:学生回答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这些变法措施分别带来了哪些影响?对哪些阶层有利?又伤害了谁的利益? 思考: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而商鞅变法成效最大,这是为什么? 出示两则材料:从材料中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变法后:结合表格,回答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那他的变法是否成功? 过渡: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改革,确立了新的制度,而战争 也是需要经济支撑的,秦国在变法图强之际同样重视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这一年距离商鞅开始变法正好一百年。 三【新发展之大兴水利】 播放都江堰的视频。 结合书本P36,回答问题:都江堰由哪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们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呢? 结合书本P37“材料研读”,思考都江堰建成的作用。 对比地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完成战国七雄的方位 比较材料,归纳战争的新特点。 学生思考并对战争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变法的背景。 学生概括变法的原因。 自主阅读课本,概况商鞅变法的措施,合作探究措施带来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地图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通过问题教学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口诀记忆,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辩证历史观,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本课重难点。 。 通过地图呈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都江堰的原理,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战国时期军事上的大动荡,出现了新格局战国七雄,各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进行变法,政治上出现大变革,其中商鞅变法最彻底,破旧立新,确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使秦国强大起来,而秦国在经济上也是实现了大发展,都江堰的建设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最终秦国实现了全国一统。
板 书 战国时期 军事——新格局:战国七雄 的社会 政治——新制度:商鞅变法 秦统一全国 变化 经济——新发展: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