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高二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1. 组成下列图中景观的岩石与大瓦山“顶盖”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关于大瓦山地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的地壳始终处于抬升状态
B. 该地区所受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C. 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
D. 岩浆活动发生于沉积作用之前
3. 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 )
A. 岩浆岩和变质岩 B. 变质岩和岩浆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A、B、C、D四地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A. 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B. 背斜、向斜、断层、背斜
C. 背斜、向斜、断层、向斜
D. 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5. 如果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6. 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 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C. 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而形成的
D. 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相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8.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搬运作用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数字为气压带或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气压带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赤道低气压带 热干
B. 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干
C. ③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冷湿
D. ④为极地高气压带 冷湿
10. 图中风带、气压带及其相互间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气压带成因与①相同
B. Ⅰ风带与Ⅲ风带风向相似
C. 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向右偏转形成Ⅱ风带
D. 极地气温低,气流下沉为主,形成④气压带
左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由甲和乙交替控制的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12.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赤道低气压带 B. 受甲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C. 乙是信风带 D.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有关图中①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 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C. 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 因气压低、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14.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气候类型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
B. 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
C. ③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 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5. 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 甲地比乙地( )
A. 气压高 B. 气温高 C. 湿度大 D. 风力大
17. 关于丙地和丁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丙地可能雨后初晴 B. 丁地可能大雪纷飞
C. 丙地可能有沙尘暴 D. 丁地可能温暖多雨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 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
19.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 阻隔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 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
C.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 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中低纬海区的洋流( )
A.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
D. 大陆东岸有寒流分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填空题(40分)。
21. (10分)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找水、找油、找矿和建筑、工程选址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属于背斜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在A、B、C、D四处,寻找油气资源应在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
(4)在A、B、C、D四处,如果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
22. (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23. (10分)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1)按气压状况,①地为________中心,③地为________中心。
(2)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
(4)简述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5)③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①地周围存在?为什么?
24.(10分)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降水特征。
(2)说出图中,甲、乙两图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同的原因。
(3)当气压带如图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右图中C处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说出与C处相对应的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5)D大洲的气候类型具有“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征,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清水县高二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 答案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1. 组成下列图中景观的岩石与大瓦山“顶盖”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2. 关于大瓦山地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的地壳始终处于抬升状态
B. 该地区所受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C. 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
D. 岩浆活动发生于沉积作用之前
【答案】B
3. 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 )
A. 岩浆岩和变质岩 B. 变质岩和岩浆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答案】C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A、B、C、D四地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A. 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B. 背斜、向斜、断层、背斜
C. 背斜、向斜、断层、向斜
D. 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答案】B
5. 如果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A
6. 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 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C. 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而形成的
D. 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答案】B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相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答案】A
8.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搬运作用
【答案】B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数字为气压带或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气压带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赤道低气压带 热干
B. 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干
C. ③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冷湿
D. ④为极地高气压带 冷湿
【答案】B
10. 图中风带、气压带及其相互间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气压带成因与①相同
B. Ⅰ风带与Ⅲ风带风向相似
C. 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向右偏转形成Ⅱ风带
D. 极地气温低,气流下沉为主,形成④气压带
【答案】A
左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由甲和乙交替控制的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B
12.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赤道低气压带 B. 受甲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C. 乙是信风带 D.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D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有关图中①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 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C. 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 因气压低、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B
14.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气候类型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
B. 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
C. ③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 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答案】C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5. 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16. 甲地比乙地( )
A. 气压高 B. 气温高 C. 湿度大 D. 风力大
【答案】D
17. 关于丙地和丁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丙地可能雨后初晴 B. 丁地可能大雪纷飞
C. 丙地可能有沙尘暴 D. 丁地可能温暖多雨
【答案】C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 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
【答案】A
19.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 阻隔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 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
C.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 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答案】A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中低纬海区的洋流( )
A.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
D. 大陆东岸有寒流分布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填空题(40分)。
21. (10分)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找水、找油、找矿和建筑、工程选址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属于背斜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在A、B、C、D四处,寻找油气资源应在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
(4)在A、B、C、D四处,如果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D C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易被破坏,侵蚀成谷地
(3)D C
(4)D D处是背斜,天然拱形,安全稳定;不易储水(排水性好)
22. (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答案】(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标注方法: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岩。
(4)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23. (10分)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1)按气压状况,①地为________中心,③地为________中心。
(2)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
(4)简述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5)③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①地周围存在?为什么?
【答案】(1)高压 低压
(2)西北(偏北) ② ②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3)低温晴朗 冷锋过境后,④地受高压脊控制。
(4)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
(5)不会。因为①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
24.(10分)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降水特征。
(2)说出图中,甲、乙两图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同的原因。
(3)当气压带如图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右图中C处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说出与C处相对应的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5)D大洲的气候类型具有“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征,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
【答案】(1)有明显的干湿季
(2)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
(3)高温少雨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4)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赤道横贯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相等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地势起伏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