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讲义(共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讲义(共2页)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5 09: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1842年
2、战争背景
中国 英国
政治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专制) 君主立宪政体(民主)
经济 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思想 传统理学束缚思想 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发展
军事 装备落后,训练废弛 坚船利炮
外交 闭关锁国,天朝上国 殖民扩张
综合 衰落的封建社会·农业文明 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
3、战争爆发原因
(1)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触动其利益
(2)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需求越来越强烈(根源)
4、战争经过(仅作了解)
(1)入侵
①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进攻中国
第一阶段(1840-1841年):广州→厦门→浙江定海→天津大沽口→和谈《穿鼻草约》
②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想要扩大侵略,于1841年8月再次北上
第二阶段(1841-1842年):广州→厦门→吴淞→镇江→签订《南京条约》
反抗
①虎门要塞战斗(关天培);吴淞要塞战斗(陈化成)②三元里抗英,人民自发保卫家园
5、战争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占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 2100万银元 加重人们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开阜 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打开中国市场,便于资本主义商品输出
关税 中国关税需与英方商定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补充:①1843年又与英国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英国又取得了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②1844年又先后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两国取得了一样的特权
注:A、领事裁判权:指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一国被迫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等方面最优厚
待遇(单方面;一体均沾)
战争影响
(1)政治上
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社会性质的变化)
②在原有阶级矛盾上增加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变化)
③由反封建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旧民主主义的开端(革命任务的变化)
(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3)外交上: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
(4)思想上:地主阶级改革(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人物 著作 特点
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畬 《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评价:①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有利于推动此后洋务运动发展
②没有实践;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5)综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年—1860年
2、战争爆发原因
(1)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源)
(2)英法美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3)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导火索)
3、战争经过(仅作了解)
(1)入侵(英法联军+美俄“调停人”)
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广州→天津大沽口→《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8—1860年:大沽口→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英法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2)反抗:大沽口战役(僧格林沁)
4、战争结果
(1)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①开放包括天津在内的十一个通商口岸(数量多、范围广、开始深入内地)
②获得内河航行权、内地传教权
③鸦片贸易合法化
④允许各国在北京驻使
⑤大量赔款(英法各800万两)
⑥割九龙半岛给英国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①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1864年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仅作了解)
④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最大获利者
5、战争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近代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