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悠悠老街(教案)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悠悠老街(教案)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4 15: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 悠悠老街
一、教材分析
老街悠悠,故事不断,悠悠老街,意味绵长。在人们心中,老街的历史、故事、名人为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老街的建筑风貌在繁华现代的城市高楼森林里显得尤为特殊,它的古建筑群在岁月的沉淀中显露出浓郁而独特的古韵和人文气息,它的民俗风情向人们展示了老街动人的生活意蕴和情感交融,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很高的美术研究价值。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学习经验,通过整体感知、分步欣赏、感悟交流、创新表现、欣赏评述等环节,了解分析老街的造型和样式之美,体会评述老街的情感意义和存在价值,有助于学生感悟中国古老建筑的艺术魅力和老街独特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人文历史和生活艺术的情感,学会关注历史、文化和生活,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美术视野、人文素养。
课本中首先展示了老街的局部之景,通过猜测唤起学生对老街的印象。接着根据看到、触到、听到突出放置几幅老街上的特写图片,如瓦片、墙面、人群,以小见大,学生能从图片的细节中感受到老街外在的形式之美,再通过语言引导和介绍文字的补充,突出老街背后的人文价值,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老街背后的内在之美。学习建议中提供的启发,提示学生可以选择印象老街来表现,也可以根据街景风貌进行写生,通过各小组合力完成一条悠悠老街,突出美术课堂教学和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五年级学生在美术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根据五年级的学生学情,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探究性和延伸性,对老街典型街景进行造型分析和情感评述,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关注文化与生活,了解和体会老街的历史故事和老街人的情怀记忆。教师要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美术表现的同时形成审美判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老街在建筑空间布局及街景风貌上的特点。
2.结合对街景风貌的特点的分析,能大胆表现心中对街景、人、物的印象。
3.在体验活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感受老街建筑背后的人文气息,体会保护和传承老街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街景风貌,分析和表现老街的街景特征。
难点:感受老街街景背后的历史和人文特点及体会老街人的生活经历。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好线描工具,制作好教学用的课件,配备相应数量的美术教材、图片和学生使用的建筑剪影稿、文字整理的小卡片
2.学具:准备好自己收集的关于老街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教师走在老街青石板路上的局部照片。
提问:“同学们,根据图中信息,猜一猜老师走在哪?”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反馈,点击课件中的图片进行放大欣赏。
对学生反馈进行简单总结:青石板小路、白墙黛瓦、雕梁画栋……这个地方可能出现在乌镇或者西塘,也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它就是老街。
教师活动:提问:你们有去过老街吗?谁来分享下去过老街的感受?
学生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桌上的古建筑剪影材料摆一摆、拼一拼,展现一条自己心目中的老街。
在摆放过程中时,随机用手机拍下几张照片并投屏,提问:这几组摆放有什么特点?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反馈并总结:“现代楼房的整齐划一是一种美,老街两边的高低错落也是一种美,我们的五根手指头就有这样的美;建筑的前后撤档,让老街不仅有前景,还有逐渐向后纵深的中景、远景,让景不断延伸。
根据反馈,及时小结并板书:高低错落、前后纵深······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吴冠中作品,引导学生从老街的高低错落与前后纵深去感受画家笔下老街的悠远连绵与意犹未尽。
教师归纳要点并板书:意犹未尽 悠远连绵
出示课题《老街》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探究,并通过小组合作拼摆古建筑剪影,让学生在立体动态的感知下达成对老街的初步印象,总结老街在建筑布局上的空间关系和内心感受。^
(二)街景风貌赏析(预计用时8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老街》
提问:视频中最吸引你们目光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视频介绍,加上自己的感受,举手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大到房屋楼阁,小到砖瓦雕花,这些都是老街街景风貌的一部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并板示:街景风貌
看到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观看瓦片图片。提问:这是同学们熟悉的瓦片,请你仔细欣赏并思考: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排列秩序、线条、层次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交流,个别回答。
教师活动:依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瓦片的排列规律,从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层层叠叠的布局去体会它。
教师及时反馈并板示: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仔细观察屋顶上带有青苔的瓦片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并描述四季更迭给静默的瓦片带来的变化。
根据学生的关注点,随机小结并板示:勃勃生趣、生意盎然。
摸到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观看老街墙体的图片。提问:这面毫不起眼的墙,和我们家里的墙有什么不一样?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材料、触感、色调等方面观察、体会、展开交流,个别回答。
教师活动:依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总结:老街的墙给人的感觉是粗糙、凹凸不平、颜色不均。
思考:这面不起眼的墙,人们为什么不给它再翻新一下?
学生活动:从历史价值、故事、回忆等方面理解破旧老墙的价值。
教师及时反馈并板式:粗糙、凹凸不平、颜色不均;历史悠久。
想到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观看老街人在老街上的生活掠影。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这些照片的感受。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个别回答,交流感受。
教师活动:依据学生回答并总结: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老街人一个又一个平淡而又温馨的情感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对老街的街景风貌有总体的感知和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欣赏和分析老街局部风貌的艺术特点和人文情怀,如排列、层次、纹理、色彩,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和评述。
(三)自主实践探究(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活动:走进老街,能发现老街不一样的美,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想去探寻老街的艺术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打开学具袋,和小组成员一起欣赏老街的风貌(提供图片),合作完成学习卡。
小组学习单
走进老街,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小组自主讨论决定选择老街的局部风貌,完成学习单,并派代表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及时反馈。
今天我们体会到了老街的悠远连绵、勃勃生趣,品读了老街的历史和故事,感受了老街人的真情流露,我们也为老街取个有诗意的名字——悠悠老街
教师及时反馈并板式:悠悠老街
【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介绍与感受分享,加深理解蕴藏在老街中的人文情怀与艺术特点,并提升了语言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体现了美术学科的视觉性和综合性特点。
(四)尝试表现(预计用时15分钟)
教师活动: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老街上那些打动你的美,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提出作业要求:用签字笔工具,画一画心中的老街。
思考:如何用画笔去体现老街的艺术之美?如,用密密麻麻的线条体现瓦片的排列之美;用轻重变化的线条体现老街墙柱的古朴沧桑;用错落有致的线条展现老街建筑的空间远近。
学生活动:打开学具袋,结合图片,用教师提供的老街建筑剪影材料进行创作绘画。
教师活动:老街如此之美,让人为之倾情。播放课件,展现老街不同风貌。
【设计意图】只有动手实践才更有体会。除了欣赏感悟,还要尝试用画笔表达,从而达成情景相融。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表现自己喜欢的街景风貌,能更多角度地展现老街的美,结合图文练习,感受老街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特点。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美术学习基础,发现美术学科的优秀学生,寻找今后的教学增长点。
(五)展示欣赏(预计用时4分钟)
教师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作品放到教室作品展示台,一同走进心中的悠悠老街。引导每一组成员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作品介绍。“同学们,你们展现出的老街风貌别有风情,所描绘的内容更是引人入胜,老街的印象不仅仅是在一处景、一个人,它还是一个个鲜活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效果如何,表现了老街的什么特点或者生活。
【设计意图】依据目标,围绕老街建筑风貌的特点进行评价,进一步感受老街的美,最终通过小组合作,拼摆完成一条有情有景的悠悠老街。
(六)延伸拓展(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欣赏老街被拆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活动:欣赏体会,个别发言
教师活动:曾经的老街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孩童时代的回忆,是精致典雅的窗花雕刻,是小桥流水的居民人家……然而伴随着挖土机的轰鸣声,这些画面已经离我们远去,这又何尝不令人心伤。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发起了保护老街的行动,让我们也加入其中,让老街的那份恬淡能一直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欣赏老街改造保护项目
【设计意图】通过拆迁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看到老街的现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街背后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传承,唤起重视文化传统,保护历史古建筑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