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21: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
选择题
1.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楚汉之争
C.巨鹿之战 D.大泽乡起义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4.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令人叹息。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5.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罚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8.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秦代的刑具 《大泽乡起义》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残酷的刑罚导致大泽乡起义
C.思想的禁锢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繁重的徭役导致大泽乡起义
9.“(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自己肯定会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这段材料说明(   )
A.没有遇雨误期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
B.遇雨误期是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C.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
D.遇雨误期是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10.西楚霸王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成语“破釜沉舟”表现出他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1.小丹创作了一幅漫画,画中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以示决一死战。这一漫画反映的情境出现在(   )
A.长平之战中 B.大泽乡起义中
C.巨鹿之战中 D.楚汉之争中
12.《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
A.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战术正确 D.兵多将广
13.有人曾用“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来形容秦朝的社会状况。意思是说,秦朝时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治安混乱
B.刑罚残酷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14.“嬴政称帝之初,曾将六国文稿收蓄咸阳,集中文学博士清理,欲以兴太平”,但这批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令秦朝统治集团芒刺在背,于是李斯上奏,建议“焚书”并被秦始皇所接受,材料反映了(   )
A.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违背了儒士应坚守的底线
B.秦始皇由“文籍收蓄”到“文籍焚毁”是由其个人性格特点决定的
C.李斯上奏“焚书”,说明李斯是不折不扣的奸臣
D.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威胁了秦朝的统治,是焚书的根本原因
15.《史记》评价“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意思是陈胜、吴广虽然在起义不久后身死,但各地响应的起义队伍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由于陈胜最早拉开反秦序幕,所以功不可没。材料评价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B.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C.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
D.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
16.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
17.如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18.曾经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9.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指的是( )
A.楚国与西汉之间的争夺 B.项羽与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C.陈胜、吴广与秦朝之间的战争 D.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
20.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中的这段话说明了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兵强马壮 B.善用人才
C.兵精将广 D.收揽民心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每年在外服役的成年男子有300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去服徭役和兵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 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 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
23、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答案
1-5ADBDD 6-10DBBDD 11-15CBBDD 16-20ADCBB
21、(1)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陈胜。反对秦朝的暴政。
(3)秦朝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因果关系)。
22、(1)不同之处:贾谊认为秦始皇统治残暴;柳宗元则认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主要因素:个人立场、时代背景不同;等等。
(2)秦始皇灭六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但是,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残酷的剥削和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特别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23、(1)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建立郡县制;奖励军功
(2)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措施:确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
(3)陈胜、吴广起义。
(4)原因:秦朝实行暴政。启发:改革是强国之路;重视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