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7: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4.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重点)
5.能从鲁迅的名言中获得感悟。 (重点)
1.学习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重点)
2.学习在习作中如何给自己的文章命题。 (重点)
3.展开丰富的想象,由一个词联想到一段话。(难点)
学习目标
《课标》提出,小学中高年级段在阅读时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自阅读时是如何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的。
新课导入
读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本次交流的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课本介绍了通过四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读了交流平台,你收获了什么?
交流平台
有些文章在内容上有中心句、抒情句,在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稍加改动,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就是抓关键句法。
如《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通过“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这几个关键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
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交流平台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零散,可以运用“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这一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例如,《盼》这篇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围绕“盼”字,描述了“我”有雨衣盼变天,天下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等小事。我们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把这些紧紧围绕中心意思的事例连接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明: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交流平台
王芳:我觉得关注文章的题目能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开国大典》这一课,从题目入手我们知道课文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小艺:记叙文用要素概括法可以很快把握文章的中心。我们只要提炼出了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和结尾”就能概括出文意。如《狼牙山五壮士》,时间是1941年秋,地点是狼牙山,人物是六班的五位壮士,事件的起因是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经过是: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绝壁,结果是他们英勇跳崖。概括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
用“列提纲法”概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六部分。课文第一部分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第二到第六部分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五件事:伯父借谈 水浒传 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除夕爸爸和伯父给“我们”放爆竹、花筒体现慈爱;伯父热情地救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由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人们的爱戴写起,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关注“文章的题目”法。
2.抓关键句法。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
4.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法。
5.列提纲法。
6 ……
交流平台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文体来灵活运用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在牛肚子里旅行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竹节人 桥 冰项链
开国大典 草船借箭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泡泡里的话“这组题目很有意思,因为……”是让大家体会各种命题的好处,从而学习给自己的习作拟恰当的题目。
词句段运用
罗列的文章题目各有特点。
第一行题目是文章中主要人物做题目(书上泡泡里的原话);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写的是谁。
第二行是用主要事件做题目;让读者对文章所记叙的事情有了大体了解。
第三行是用文章主要道具(物品)做题目;简单地交代了所要描写的对象。
第四行是以立意为题。运用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形象生动,一下子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词句段运用
司马光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 普罗米修斯
草原 青山不老 故宫博物院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以主要人物作题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地点作题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事件做题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立意做题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题目分成四类,分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司马光 普罗米修斯
草原 故宫博物院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
青山不老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词句段运用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作文拟题技巧?
常用的作文拟题技巧还有:
(1)善用修辞。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引用),《父爱之舟》(比喻)。
(2)巧妙化用。如《在桥一方》(化用“在水一方”)。
(3)设置悬念。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4)意蕴深厚。如《慈母情深》。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意思是什么?
深处是什么意思?
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风霜:比喻生活中的痛苦、挫折。
指很深的地方。
相同的修饰语可以修饰不同的主体,相同的主体也可以用不同的修饰语
词句段运用
饱经风霜的老屋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大树
词句段运用
边读边想象,把词语意思和画面结合起来。写的时候,语句要通顺,用词准确。
她的脸,布满了斑斑点点、深浅不一的皱纹,那是岁月走过留下的证据,磨难走过带来的伤痕。一双眼睛空洞而无助,包含着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世的希望,“我的未来在哪呢”她的皱纹无声的诉说着没有人听见的话语。
饱经风霜的脸
1.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短发像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已深深陷入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落了,一双粗糙瘦削爬的手上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十年来的千辛万苦,但它仍然精神饱满,满脸红光。
2.看!田野中那一株峻然独立的大树!尽管狂风已将它的枝条压弯到一侧,可它强劲的枝干仍傲然挺拔,不肯屈服!弯曲的树干在宣布它饱经风霜的悲怆!而那挣扎着挂在枝头,却仍然改变不了旋落的命运的红叶又是那么凄美的倾诉着风雨的无情!
词句段运用
3.老屋空空荡荡,灰尘满面,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妪慈祥地,似有歉意地迎接着我。我倚门而立,环视屋顶的破洞.损坏的窗棂,墙角密布的蛛网,此时,我分明听见老屋在喃喃低语:“孩子,住下吧!我不老,我会给你遮风挡雨的。”
4.树林的深处,浓荫像一把撑开的巨伞,遮天蔽日。光线也暗了下来,风并不大,汗立马止住了。
5.她在心里锁上一把锁,将过去的一切尘封,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谁惊扰它,一辈子就这样无波无澜,走向生命的深处……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初秋的树叶只是有些微黄,但已经开始预示着将要飘零,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这声这色,都埋藏着一点凄凉,一点悲伤,一点宁静,一点幻想。
词句段运用
6.秋天的深处是什么?是陌头的落日,如水的清霜,南翔的飞雁,暗夜的繁星?还是昏黄的灯光,锐利的风刀,开裂的田地,沧桑的岁月?我说,是吧,可它们却不是秋天的最深处。在秋天的深沉里酿造的是思念的酒。大雁对北方的思念,落叶对大地的思念,流落的心情对母亲的思念,漂泊的灵魂对家园的思念。游子呀,是否流浪的双足已经疲倦,何不在秋夜里,驾一叶思念的小舟,乘着月色归去……
词句段运用
这是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的用笔特点是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的特点。《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品。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书写提示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书写提示
这几个句子均出自鲁迅之笔。人们一直觉得鲁迅的文章古奥难懂,但真正走近鲁迅,就不难感受到他文字的魅力。人们说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但那只是刺向敌人的武器,对亲人,对朋友,对“学界三魂”“中国的脊梁”,他又是怎样的呢?读读这组句子,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他那“春天般的温暖”。
书写提示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这四句话出现在鲁迅先生不同文章中,很有哲理,可以说是鲁迅名言。
日积月累
答 客 诮
诮(qiào):讥讽。
眸(móu):指眼睛。
於菟(wū tú):老虎的别名。
回答客人的讥讽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
怜爱孩子怎么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
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怜 子 如 何 不 丈 夫。
无 情 未 必 真 豪 杰,
知 否 兴 风 狂 啸 者,
回 眸 时 看 小 於 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这是鲁迅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彷徨和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用走路做比喻,形容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当时还没有典型的新型社会的模式)但是只要大家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
日积月累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日积月累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日积月累
这句话说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推动中国历史不 断前进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从鲁迅生所说的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日积月累
根据描述的情景,从上面四句中选择比较合适的话送给他。
练一练,学运用。
(1)一个爸爸对上小学的儿子经常一幅冷面孔,他常说:“宁给孩子好心不给孩子好脸,做爸爸的一定要对孩子严厉。”如果让你劝说并送给他一句话,你会送哪句比较合适。
(2)表哥大学毕业,他说现在找工作太难了,成天玩。你用哪一句去劝说他比较合适?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日积月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
日积月累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