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重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和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关系及其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7.7.7
防御阶段
1938.10武汉会战
卢沟桥事变
广州、武汉失守
相持阶段
1945.8
1945.9.2
抗战胜利
反攻阶段
五大会战 时间 结果 地位/影响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8月-11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9月-11月
日军占领上海
太原失守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938年1月-5月
徐州失守
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5.16徐州失守
1937.11.12上海失守
1937.11.8太原失守
中国速胜?
中国必亡?
vs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抗战前,在国民党营垒中一直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潮。有人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有人武断地认为,中日战争,只要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在共产党内,有些人有一种盲目轻敌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史》
1938.5.16徐州失守
1937.11.12上海失守
1937.11.8太原失守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意义:
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大会战 时间 结果 地位/影响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8月-11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9月-11月
日军占领上海
太原失守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938年1月-5月
徐州失守
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失守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12月
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毛泽东《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战时内迁
中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5吨 239.7吨
钢产量 55.6吨 635吨
石油 0.02亿美元 39.3亿美元
军费 4.09亿美元 9.2亿美元
年产飞机 0架 600架
年产坦克 0辆 200辆
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
——军事科学院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抗战沦陷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战时内迁
①东部沿海工业内迁。
②高校内迁——西南联大
3意义:
①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②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前线的军需和后方的民用。
2.概况
1.方向
华北、东部沿海→西南、西北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
1.敌后抗日根据地:
见地图:陕甘宁、晋绥、晋西北、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
2.游击战法: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3.意义:
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麻雀战: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巩固与建设
1.军事上:发动百团大战,打破日军“囚笼政策”;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百团大战示意图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1.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时间:1940年下半年
3.目标: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4.影响: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二)敌后战场的巩固与建设
2.政治上:
①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不断巩固和扩大民主根据地。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一个支队9000余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
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题词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巩固与建设
2.政治上:
①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不断巩固和扩大民主根据地。
②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材料:“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在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推行,使统一战线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证,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巩固与建设
3.经济上: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也团结了地主,增强了抗战力量。
减租减息大会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巩固与建设
3.经济上: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到1942年,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回顾这时的情形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毛泽东为大生产题词
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群众性的纺纱运动
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阶级利益
战场范围
路线
作战方式
战略地位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以阵地战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灵活机动的游击战
防御阶段主战场
抗战后期主战场
相互依存、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三、东方主战场
①中国抗日战争与太平洋战场紧密相连。
②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③中国抗日战争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
④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材料一: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英】丘吉尔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美】罗斯福
材料三:只有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苏】斯大林
2.影响
②《开罗宣言》:确认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第一份国际性文件。
①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约。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组织了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共十万余人,从1942年2月开始入缅作战,到次年3月,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1.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背景: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目的:
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3.时间、地点:
1945年、延安
4.会议内容: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② 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意义: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日本投降
1945.5
1945.8.6/9
1945.8.8
1945.8.15
1945.9.2
1945.10.25
德国无条件投降
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
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书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屈原:指日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蒋干:蒋介石政府正面战场组织抗战的结果。
毛遂: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
共工:共产党、国民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以上谜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而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实行的全民族的抗战。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根本)
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方针。
③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在华日军主要兵力,百团大战后,成为抗战主战场。
④坚持敌后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提高了国际地位。
④开辟了光明前景,开启了新征程。
在看到东京审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其缺憾和不足。比如,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是东京审判最大的缺憾。天皇是日本战争责任体制中的最高责任者,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不可能彻底追究日本国家的战争责任。这给战后的日本政治带来了严重后果,造成战后日本一些政要、右翼势力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诚心的反省和悔改,使日本政治长期右倾化。此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诸多罪行,如生化武器罪行、731部队罪行、强征和迫害慰安妇罪行、强征劳工罪行等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和追究,东京审判涉及的一些国际法问题的讨论也没有完全透彻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 宋志勇
课堂练习
“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拼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看见前面的伙伴被炸死了,大声喊声‘嗳呦’,流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关仍旧是向前工作。冷冰冰的机器,每每涂上热腾腾的血!”就这样,上海146家民营工厂先是迁到武汉,后又迁到重庆。上述情景发生于( )
A.军阀混战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课堂练习
(2017·北京文综)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①②④③⑤ B. ④③⑤①②
C. ②③④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1945.10.25
1931.9.18
1938.3-4
1937.7.7
1945.4-6
课堂练习
(2018·浙江)中共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935.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12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1937.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45.4-6《论联合政府》,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课堂练习
(2019·浙江)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与中国军队在湖北枣阳和宜昌的一场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