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图1)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3.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4.地球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某一位置,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
B.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C.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地球,则地球在转动
D.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太阳,则太阳是静止的
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作业纸每张厚2 mm
B.学生用文具盒长24 cm
C.姚明身高2.80 m
D.你正在用的课桌高26.8 cm
6.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8.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2 cm B.25.382 dm
C.25.81 D.25.816 cm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2 B.5∶3 C.5∶8 D.9∶10
10.洛溪桥全长1916 m,正桥全长480 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 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2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 )
A.172.4s B.47.9s
C.43.2s D.12s
11.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
哪种工具来测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分度值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12.安装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合适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应该是( )
A.mm,mm B.cm,cm
C.mm,cm D.cm,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太湖景区风光优美,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浏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_______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_______的。
14.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快速公交一号线全程24 km,北起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进公交中心站,全程运行时间为40 min,快速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
15.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 km,风景优美。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___为参照物。”
16.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在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_____。
17.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从图象可知,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
18.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4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_h。
19.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km/h,合__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一小数)。在10时05 分,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_km。
20.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h_______min,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km/h(结果取整数)。
三、实验探究、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1.如图5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 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
22.沿长廊AB 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6甲。
(1)小明用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 端走到B 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m/s。
23. 测出你自己走路时的平均速度
(1)需要用哪些器材?
(2)写出实验步骤,说明要测量的物理量。
四、计算题(24题12分,25题11分,共23分)
24.在一次工程爆炸中,工人用一条1m 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为
0.5 cm/s,引爆员点着火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 600 m之外的安全区?(至少用两种解法)
25.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 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 600 m 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检测题参考答案
1. C 解析:这位同学相对于铁轨、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路边的树位置都是变化的,即相对于它们都是运动的;若选车窗为参照物,他相对于车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
2. A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不变的,表现在图象上就是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A正确。
3. 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即各个时段的速度都相等,故速度v= =
5 m/s。
4. B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球来说的,卫星始终在地球上空的某一个位置,随同地球一起转动,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故答案为B。
5. B 解析:作业纸的厚度约80μm,而2 mm=2000 μm;学生用文具盒是我们熟悉的,约为20 cm;姚明为公众人物,其身高达不到2.80 m;估测一下所用的课桌可知26.8 cm 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6. A 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是对速度概念的理解;这位女士的错误主要是对速度知识及单位的含义不理解。速度是“60km/h”并不意味着只有跑了1h才能有这个速度。
7. A 解析: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或消除。
8. A 解析:在长度测量中,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应对应着刻度尺的分度值,故A 正确,B、D错,而C记录结果无单位,故C错。
9. D 解析:由公式v=知,速度之比==9:10。
10. C 解析:通过正桥所用时间t==43.2 s。
11. C 解析:刻度尺的测量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窗户上玻璃的尺寸精确到mm 就够了,而A中刻度尺的量程太小了,B中分度值过大,D中分度值太小,且量程也小,故选C。
12. C 解析:选择测量工具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另一方面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安装玻璃时需要精确到毫米,而安装窗帘时,精确到厘米就可以了。
13. 静止 运动 解析:小王和同学在游艇上,以游艇为参照物,他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若以太湖桥为参照物他们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14. 36 解析:平均速度v===36 km/h。
15. (1)0.5 (2)小车或自己(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已知桥的长度和行车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可得:t== =0.5 h;路灯向后走,路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只有相对于小车(或小车里面的人、物体)位置才会发生运动,因此是以小车(或车内乘客等)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16. 6.25 m/s 相对静止(跑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解析: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v===6.25 m/s;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的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即做到相对静止。
17. 甲 60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相同路程时,甲所用时间短,所以甲的速度大;又由图象还可以看出,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
18. 80 km/h 105 解析:通过对表盘的观察,可知速度的单位为km/h,此时速度的指针位于80即80km/h,从表盘上的里程表可知此段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为s=
13601 km-13561km=40km,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式v=可得t=0.5h。
19. 60 16.7 0.5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汽车每运动2 min,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2 km,故汽车的速度v===60 km/h=16.7 m/s;由此可知汽车运行1min行驶的路程为1km,故在10时05分,路碑的里程数为104 km + 1 km=105 km。
20. 4 39 104 解析:由表可知:蚌埠至济南的铁路里程为s=966km-484km=482km,T14次列车22:25从蚌埠出发,03:04到达济南,全程共用时间t=4h49min,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
21. 运动 0.08 慢 解析: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气泡有位置的变化,故塞子是运动的;气泡的平均速度v===0.08 m/s,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22. (1)0.6000 (2)20 (3) 0.9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在读取数值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测量的起始刻度是零刻度线,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线为60.00 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0.00 cm,即0.6000 m。而停表的读数恰好为20s,故小明的步行速度v===。
23. (1)米尺、停表。(2)用米尺测出自己走路的步幅长度s,用停表记录正常行走100步的时间t,则自己走路的平均速度v=。
24. 解法一:导火索燃尽前所用的时间:==200 ,这段时间引爆员能跑出的距离:==4m/s×200s=800m,因800m>600m,则引爆员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引爆员跑到600m外安全区所用的时间:==150 s,导火索燃尽前所用的时间:=200s,因>,则引爆员能跑到安全区。
25. 解: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水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发觉的时间相等,即等于2min=120s,木箱落水漂流时间为120s+120s=240s,漂流距离为600 m,
故木箱漂流速度即水的流速:= = =2.5 m/s。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