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与训练主题 劳动精神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与训练主题 劳动精神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8: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劳动教育”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青少年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希望老师和家长帮忙解决。其实,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劳动和劳动精神都是很重要的。
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劳动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科学家的脑力劳动,工匠们的技艺施展,还是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都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都体现了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指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劳动精神,辛勤付出,乐于奉献。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经历,以“践行劳动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作文审题
材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的环境下,青少年对待劳动呈现的问题。首先缺乏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其次缺乏劳动精神,遇到问题总想依赖他人,这样的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劳动和劳动精神的重视。第二层,强调劳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在劳动类型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同样有价值。第三层,介绍劳动精神的内涵,包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等,这些精神都在劳动者的实践中体现出来。
材料从当下一些青少年对劳动的错误做法说起,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具体阐释劳动精神的内涵,让考生思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意义,正确认识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意识,进而热爱劳动。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传承劳动精神,彰显青春风采。接下来,从反面进行论证,结合当下社会不爱劳动、不重视劳动的错误现象,要反对不劳之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接下来从正面展开论述,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才能获得幸福。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应当践行劳动精神,书写青春华章。
参考立意
1.热爱劳动,拥抱幸福。
2.践行劳动精神 品味生命葳蕤。
3.人生在勤,不“劳”何“逸”。
优秀例文
践行劳动精神,共创美好生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一代代炎黄子孙脚踏大地,心贴热土,用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开创了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宏大文明。新时代的我们也要辛勤劳作,践行劳动精神,共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劳动,铸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五千年传承的劳动美,在普通劳动 民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劳动中的先民创造了音乐;神农氏将五谷洒落人间,使人们走出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走进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嫘祖发明了养蚕,让人们从衣能蔽体到服饰华美,从此过上了文明生活。“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中华农业文明就在劳动人民手中代代传承;“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华手工业文明在劳动人民的指尖上延续。劳动,铸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热爱劳动更是每个中华 内 股强 的动 ,它像 颗埋藏在我们 底的种子,随着光阴流转,生根、发芽直到枝繁叶茂,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散落 地,代代传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劳动让家里窗明几净,是劳动让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是劳动造就美丽的中国梦。整洁的城市,离不开平凡的环卫 清晨辛勤的劳动;美丽的城市,离不开 程师们为我们描绘家园蓝图。建筑 他那粗糙 有 的双 成就了林立的高楼;研究室里一位位科学家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才有了北斗导航卫星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引导。逆行的抗疫工作者、工厂里的工人、快递小哥……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了美好生活,让我们能昂首阔步,坚定的迈入小康社会。
劳动最忌懒惰。 个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 个满足于工资不思进取的工人、 个只为糊口不为丰收的农民……都站在劳动的消极 上。他们不明 劳动的真谛,享受不到劳动的愉悦。没有劳动,就没有富饶的天府之国;没有劳动,就没有杏花江南的鱼米之香;没有劳动,就更没有当下中国巨龙腾飞,就没有中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应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精神,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共创美好生活,共圆中国梦。
拓展阅读---人民日报时评
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
  一段时间以来,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全国许多地方陆续推出家长居家办公、孩子居家学习举措。一些学校的居家学习指南中,除了学科类的课程,还特别为孩子们安排了家务劳动的学习内容,比如要学会洗袜子等小件物品,学会扫地、擦桌子等。不少家长走出忽视家庭劳动教育的误区,与孩子一起动手做家务,收获了家庭欢乐,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内容,将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对中小学生而言,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不仅能让他们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练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担当,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生受益。正因此,重申劳动教育的价值,让劳动课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怎样通过课程设置,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怎样通过丰富的形式和载体,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精神?此次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做好劳动育人提供了有力抓手。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上下功夫,才能让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在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上都有很大提升。从较为简单的收纳整理,到相对复杂的烹饪、木工;从农业方面的动植物养殖、种植,到工业方面的家用电器使用与维修,课程设计注重学段衔接,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机会,也让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加深对劳动的理解、涵养崇尚奋斗的精神。
  劳动课程要取得育人实效,还要更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明确,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现实中,有些学校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方式,缺乏让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这只是表面上重视劳动教育。事实上,只有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体味劳动的艰辛、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向,是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的重要一环。家长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既能与孩子一同参与劳动,又能做到不包办代替。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劳动场所、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要做好保障,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提供合适岗位。各方共同努力,让劳动育人取得实效,才能激励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用诚实劳动、努力奋斗来成就梦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会改变。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让他们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才能不断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
这一消息很快成为热搜话题。有人感叹,几十年前中小学生熟悉的劳动课又回来了;也有人问,劳动课怎么上,上什么?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上好劳动课的期待。我们希望通过劳动课让孩子学到的,不只是简单地学会煮饭、洗衣、打扫卫生。
劳动创造了人。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劳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青少年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在少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也不少,学生更多在“纸面上、屏幕里”完成“成长”。劳动单列出来开课,强化劳动教育,就是对这类现象的纠偏,具有现实针对性。
劳动促成价值观养成,使孩子能够明辨是非,这在思想观念多元的时代具有特殊重要性。通过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这样,今天的中小学生,未来就会是国家建设者、劳动人民一员,是为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的力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B.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C.通过劳动,能使孩子不仅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D.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2.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劳动教育的三点意义。每点不超过10个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多次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应当深刻理解“三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并有效把握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其中,“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劳模对国家、社会、职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的品质,劳动模范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积极实践者,踏踏实实、奋发图强、勇于挑战、敢为人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创新创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则是劳模精神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劳模先进心甘情愿、默默坚守、身心投入,不求声名和个人私利。
劳动精神的内涵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其中,“崇尚劳动”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是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促进劳动者自觉劳动、积极劳动、主动劳动。“辛勤劳动”是对劳动过程及其强度的充分肯定,表明要充分遵循劳动的客观规律以及要达到的劳动强度,体力劳动要付出辛劳和汗水,脑力劳动也要付出智慧和心血。“诚实劳动”是对劳动者品德的客观规定,表明劳动要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事求是。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其中,“执着专注”是精神状态,是时间上的坚持、精神上的聚焦;“精益求精”是品质追求,是质量上的完美、技术上的极致;“一丝不苟”是自我要求,是细节上的坚守、态度上的严谨;“追求卓越”是理想信念,是理想上的远大、信念上的高远。工匠精神既体现了敬业之美的精神原色,又表现了创造之美的品质追求,更展现了追求之美的价值升华。
系统考察“三种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会发现,从劳动精神到工匠精神再到劳模精神是一系列提升和跃迁。
(摘编自《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关系》)
材料二: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内在联系。劳模精神反映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弘扬劳模精神强调用劳模的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劳动意识、劳动理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集中展示,弘扬劳动精神强调正确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强调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己。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根基,离开劳动创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在更高层次的升华。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镌刻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发展的光辉历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光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涌现出巨晓林、高风林、李万君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激发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继续激励和鼓舞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不懈奋斗。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带动全社会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
(摘自《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其价值追求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B.劳动精神的关键是崇尚劳动,要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的价值观。
C.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敬业精神之美,又表现了创造精细之美,更展现了高远追求之美。
D.“三种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富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付出辛勤劳动,都要充分遵循劳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劳动强度。
B.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发挥主力军作用,使我国在脱贫攻坚、抗疫斗争上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C.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促进共同富裕,主要依靠劳模工匠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D.只要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我们就能战胜新征程中各种困难,创造辉煌成就,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王哲同学爱好写作,作文曾获得市征文大赛优秀奖。
B.郑州大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被评为公益之星。
C.吴鸿宇苦研数控车,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金牌。
D.小学校长张玉滚扎根山村,荣获国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种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案】
一、1.D 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通过……能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将“通过劳动,不仅能使……”改为“劳动不仅能使……”;
二是搭配不当,“抵消……错误观念的影响”动宾不搭配,应将“抵消”改为“抵制”。
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2.①掌握生活技能:②纠偏不良现象;③促成价值观养成。
二、1. B.“劳动精神的关键是崇尚劳动”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说过劳动精神的关键是崇尚劳动,而是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作了同等的看待。
2.A
B.“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发挥主力军作用,使我国在脱贫攻坚、抗疫斗争上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二第三段“我国工人阶级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可知,是我国的工人阶级在发挥主力军作用,使我国在脱贫攻坚、抗疫斗争上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C.“主要依靠劳模工匠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无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可知,文中并没有指明主要依靠劳模工匠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其所表达的意识是要靠所有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D.“只要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我们就能战胜新征程中各种困难,创造辉煌成就,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说法过于绝对。战胜新征程中各种困难,创造辉煌成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只是诸多因素之一。
3.C
A.选项属于“劳动精神”中的“热爱劳动”,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B.选项属于“劳模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C.选项符合工匠精神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特点,最能体现工匠精神。
D.选项属于“劳模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4.①从劳动精神到工匠精神再到劳模精神是一系列提升和跃迁。
②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根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在更高层次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