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阅读与训练主题-追随我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阅读与训练主题-追随我心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8: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追随我心”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名叫余建春的农民工因为在卡迈克尔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普遍关注,甚至被浙江大学教授请至大学讲台当众宣讲他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件引发强烈反响。农民工和数学天才,人们很难将两种身份重合在余建春的身上。有人质疑,一个农民工研究深奥的数学理论正常吗?是否有故作高深博眼球之嫌?也有人关心他的生存处境,不知道贫乏的物质生活能否支撑他的数学研究?还有人认为他的研究过于偏狭,显得那么不切实际。余建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常说:“数学是我的兴趣,我从小就对数学保持着执着梦想,至于是否能被别人认可并不重要。”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即农民工余建春因沉迷数学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引发强烈反响;第二部分是各方对这个事件的认识。余建春对自己的行为的认识是追随我心,不求名利;民间反应是有人质疑他的动机,有人关心他的处境,有人建议他要务实。
从余建春的角度来看,数学没有为他带来更优越的生活,但数学让他活得更加纯粹,更加自我,让生活更有追求和意义,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如快递员雷海为在诗词世界中遨游,打工人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借阅12年,这些事例说明,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权利。
从质疑者的角度看,余建春的行为引起轰动,本身就反映了世人对草根的歧视,他们以为别人应该和自己一样,博眼球,蹭热度。这时,我们应该让思考归位于自我灵魂深处。
从关心者的角度看,社会应该让精神丰富者也获得物质的丰富。这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的标杆。从劝其务实的角度来看,这里的“务实”反而是一个贬义词,是将天才贬下凡尘,是让精神屈从物质的驱使。这里,我们可以驳斥所谓的“务实论”。
参考立意
1.只有追随我心的人生,才是值得拥有的人生。
2.在众人追求“六便士”的世道,我独自面对明月。
3.不是所有的爱好都是博眼球。
4.身似苔花如米小,心似牡丹争开艳。
优秀例文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我们都处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余建春的出圈似乎就是王尔德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身为农民工,却在数学这条高不可攀的险栈上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华。他以自己的经历向社会呐喊着:没有什么能成为知识的囚笼!
故作高深?博人眼球?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在如今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余建春的成就在言论的风口浪尖上总会引发一些质疑的声音。但究其所为,却也真实的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力量。“人生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只要心怀璀璨之梦想,纵身居井隅,也能奏起一首响亮的人生乐章!
打破身份之困,何人都不限。
“即使被关在坚硬的果壳中,我仍是无限空间之王。”身份,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无可挣脱的标签,心怀梦想,哪里都可以成为释放才华的舞台。就余建春而言,白日里辛勤的工作是为了肉体上物质的供应,而数学研究则是他精神世界的刚需,农民工的身份非但没有成为追梦路上的限制,反而成为助推的有力力量。诚如他所言:“身份与知识并不是梦想和知识的囚笼。”心中的摇摆不定,踯躅与彷徨的消磨才是成功的拦路石。前进吧!梦想的力量不惧阻挡!
无惧年龄之限,何时都不晚。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及灵魂。”纵使少年易老学难成,年龄也从来不是追梦的限制。君且看,齐白石古稀之年仍焚膏继晷,苦练画功,终成一代书画传奇;君且看,许渊冲永怀青春之志,缠绵病榻之时仍译得《莎翁全集》,成为翻译界无人可撼的中流砥柱;君且看,樊锦诗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以一场六十余年的文化苦旅成就敦煌的新貌……难道于他们而言,年龄限制了成就之路,让那些闪闪发光的荣耀蒙尘了吗?无惧年龄之限,何时都不晚!
笑对他人目光,何事皆可为。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理想并不是一条单行道,不分对错正误,只管一条路走到黑,坚守心中的理想,不惧流言,不怕嘲笑,“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守住心中那轮理想之月,任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我自岿然不动,终可守得云开月明,得见人生璀璨!
“四月的天空若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寄语青年,愿你我皆可打破“井隅”之限,向着理想的璀璨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踏破关山路,龙泉终可期!
拓展阅读---光明日报时评
草根天才需要制度呵护
使人才评价标准多样化,并由此在现有教育体系里为教师、学生拓展自由空间,让那些具有各类禀赋的天才学生在标准化的教育里能够自由地长其所长,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氛围。
  近日,一则草根数学天才的报道传播至世界。这名草根数学天才名叫余建春,平时从事物流工作,受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邀请,参加了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讨论课。在讨论课上,余建春演绎了他的5个数学发现,其中有两个是蔡天新觉得最有意义的:一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获知此事的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卡迈克尔数的专家威廉姆·班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余建春的推导是正确的,那将是卡迈克尔数领域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
  在现代教育制度的人才培养环境下,余建春的故事只能属于另类。他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才培养。
  33岁的余建春老家在河南,父母双亡,现在杭州打工。如果不是特殊乃至“命定”的爱好,他的数学禀赋能否存在、存续甚至有所显露就是一个问题。在中国,在无数像余建春那样的打工者中,还会不会有拥有这样或那样禀赋的天才呢?如果再审视一下教育领域,像余建春这样拥有特殊禀赋的人,能否得到发展的空间?
  上述问题实际是在问,如果条件允许,余建春在正常的教育过程中,会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吗?他能够凭借其禀赋成为“学霸”吗?他能否通过现有的考试程序成为中国顶尖大学比如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吗?
  这并不是说要以个别具有特殊禀赋学生的特质为标准,来修改当下普惠性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程序,而是由余建春的故事来拓展教育的想象空间,使人才评价标准多样化,并由此在现有教育体系里为教师、学生拓展自由空间,让那些具有各类禀赋的天才学生在标准化的教育里能够自由地长其所长,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氛围,从而避免那些具有某方面天赋的学生被标准化模式削其所长,其禀赋被压制甚至消弭。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虽然余建春“只在数论的某个领域,比如卡迈克尔数上有造诣,其他数学知识还不够完整”,虽然“他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但是他得以与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数论专业的三位博士生、一位博士后、一位副教授和一位教授同堂讨论的事实,已经足以说明其才华的价值。
现在,余建春依然和其他物流工人一样,每天都在忙碌的挑拣和打包中度过。草根天才让人感动佩服,也更需要有力的制度来保障他们的成长。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科大少年班2011级学生周昊欣,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杂志发表两篇正刊。蛰伏七年,厚积薄发,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蚕蛹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2015年,他从少年班毕业。此后7年,从未发表过一篇通讯或一作论文。不少网友直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网友的惊叹让我们反思,在快生活节奏中的我们,好像很少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铺天盖地的新闻、步履匆匆的脚步、处理不完的任务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反复衡量怎样用最快的时间、最少的付出得到最丰厚的回报。却不知,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精致的计算中失去了自我,沦落为自己曾经最不屑的功利主义者。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数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突破国外封锁,传承前辈科技薪火;袁隆平“一介农夫,淡泊名利”,五十载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前辈们为我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声明:只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就能做得出真学问、真研究。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比前一百米谁跑得快,而是比谁一直在坚持,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也许周昊欣是天才,但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坚持和汗水成就了现在的他。
1.文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积薄发 B.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C.铺天盖地 D.目不暇接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辈们为我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证明:只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就能做得出真学问、真研究。
B.前辈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为我们声明:只有真正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得出真学问、真研究。
C.前辈们为我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声明:只有真正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得出真学问、真研究。
D.前辈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为我们证明:只有真正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得出真学问、真研究。
3.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前面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诗歌鉴赏训练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写其“小”与“柔”,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审美焦点是外表美和实用美。
C.袁诗说苔花在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还各有什么精妙之处?
答案:
一、1.D
A.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语境指蛰伏七年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杂志发表两篇正刊,成语使用正确。
B.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结合语境“此后7年,从未发表过一篇通讯或一作论文”,现在实现“华丽蜕变”,成语使用正确。
C.铺天盖地:形容来势非常猛烈,充满了整个天地。语境指“新闻”来得多而猛,成语使用正确。
D.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语境中指任务多,处理不完,应用“应接不暇”,成语使用错误。
2.D 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
(一)搭配不当,声明:不加隐蔽地说明事实或表明态度。证明: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前文黄大年、袁隆平等人的行动是确切的事实,所以此处应使用“证明”一词;
(二)语序不当,“用实际行动一次次”是做法,“为我们”是对象,所以“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在前,“为我们”在后;
(三)不合事实,“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过于绝对,与事实不合。应用“只有……,才……”。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3.示例:曹雪芹“呕心沥血,孤篇盖世”,用十余年时间笔耕于悼红轩中,历尽艰辛撰写成了鸿篇巨制《红楼梦》。
二、1.C. “在夜晚”错,“白日不到处”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
2.《咏牡丹》主要运用对比和抑扬结合的手法,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苔》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苔花自强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