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6 1 2i
2
.已知复数 z (i为虚数单位),则 z的共轭复数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 )
2022-2023学年度阳江市高二数学期中调研卷 i
数学 试题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考试范围:必修 1-必修 2;选择性必修 1-选择性必修 2;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试时间:120 分钟;命题人:高中学习教研部
7.如图,直三棱柱 ABC 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E分别是 BC、A1B1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本试卷共 6页,22小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A.DE B1C1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B. A1C∥平面 B1DE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C.CC1与 DE是相交直线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5
求作答无效。 D.异面直线B1D与 A1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 7图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8.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收获 9金 4银 2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获得的 9枚
的。
金牌中,5枚来自雪上项目,4枚来自冰上项目.某体育院校随机调查了 100名学生冬奥会期间观看雪上项目
1.已知集合 A x 3 x 5 , B x y 4x 2 ,则 A RB ( )
和冰上项目的时间长度(单位:小时),并按 0,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 分组,分别得到频
3, 1 1A. B. ,5
C. 3, 2 D. 2,5
2 2 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2.若 a,b 0, 4,且 a 9 b a,则 的最小值为( )b a
1
A.9 B.3 C.1 D.
3
3 x.已知定义在 R上的奇函数 f x 满足 f 4 x f x .当0 x 2时, f x 3 a,则 f 2021 f 2022
( )
A.7 B.10 C. 10 D. 12
4 3 2.已知函数 f x 3ax 6x 2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 )
2 2
估计该体育院校学生观看雪上项目和冰上项目的时间长度的第 75百分位数分别是x 和x1 2,方差分别是 s1 和 s2 ,
A. 1,1 B. , 2 2,
则( )
3 3 4 4
C. ,
,
D. ,
,
2 2 3 3 A 2 2. x1 x2 , s1 s2 B. x1 x2 , s
2
1 s
2
2 C. x1 x2, s
2
1 s
2
2 D. x1 x s
2
2, s2
1 2r
5.已知向量 a 2,m ,b 3,1 ,若向量 a,b的夹角是锐角,则m的取值范围是( )
6, 2 , 6, 2 2 , 2 2A. B. C.
D. 6, ,
3 3 3 3 3
第 1页 共 6页 第 2页 共 6页
二、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对的得 5分,部分选对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x2 y29 C : 1(a 0,b 0) F F A M OA P C 13.已知函数 f x Asin x.已知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右顶点为 , 为 的中点, 为双曲线 A 0, 0 ,若至少存在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x , x1 2 1 2 , 2 ,使得a2 b2
右支上一点且 PF F F ,且 tan
3
PF F f x f x 2A ,则( ) 1 2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 1 2 1 2 4
π π
A.C的离心率为 2 B.C的渐近线方程为 x 3y 0 14.已知非零平面向量a,b , c满足 a b 4,且 a c b c 1,若 a与b 的夹角为 ,且 , , 3 2
1 3
则 c的模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C.PM平分 F1PF2 D. PA PF1 PF4 4 2 2
15 x y
2
.阿波罗尼奥斯在其著作《圆锥曲线论》中提出:过椭圆 2 2 1 a b 0 上任意一点 P x0 , y0 的切线方
10.已知函数 y f x 在R 上可导,且 f 0 1,其导函数 f x 满足 x 1 f x f x 0 ,对于函数 a b
x x y y x2 y2
f x 程为
0 0
2 2 1.若已知△ABC内接于椭圆 E: 2 2 1 a b 0 ,且坐标原点 O为△ABC的重心,过 A,
g x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a b
e S
B,C V DEF分别作椭圆 E的切线,切线分别相交于点 D,E,F,则 S ______.A.函数 g x 在 ,1 上为减函数 B. x 1是函数 g x 的极小值点 V ABC
2 2
16 x y.双曲线C : 2 1(a 0) 的左 右顶点分别为 A,B,过点M 2,0 的直线 l交该双曲线C于点 P,Q,设直
C 2 e.函数 g x 必有 2个零点 D. e f e e f 2 a 4
k 1
线 PA的斜率为 k1,直线QB的斜率为 k2,已知 l x
1
轴时, k 3,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
e __________;若
11.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 A1B1C1D1棱长为 4,Q是 BC1上一动点,点 H在棱 AA1上,且HA 1,在侧面 BCC 21 1B1
点 P在双曲线右支上,则 k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内作边长为 1的正方形 EFGC1,P是侧面 BCC1B1内一动点,且点 P到平面CDD1C1距离等于线段 PF的长,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 6小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A1Q∥平面 AD1C 17.(10分)
B. A1Q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值得最大值为 2 对于项数为m的有穷数列 an ,设bn 为 a1,a2 , ,an n 1,2, ,m 中的最大值,称数列 bn 是 an 的控制数列.
C. A1Q QC的最小值为 2 2 7 例如数列 3,5,4,7的控制数列是 3,5,5,7.
113
D.当点 P运动时, | HP |2的范围是 22, 题 11图 (1)若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数列 an 的控制数列是 2,3,4,6,6,写出所有的 an ; 4
12.已知圆C1:x2 y2 r2,圆C2: x a 2 2 y b r 2( r 0,且 a,b不同时为 0)交于不同的两点 A x , y , (2)设 bn 是 an 的控制数列,满足 an bm n 1 C(C为常数, n 1,2, ,m).证明:bn an n 1,2, ,m .1 1
B x , y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考虑正整数1,2, ,m的所有排列,将每种排列都视为一个有穷数列 cn .是否存在数列 cn ,使它的控制数列2 2
A.2ax1 2by1 a
2 b2 0 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数列 cn 的个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 a x1 x2 b y1 y2 0
C. x1 x2 a, y1 y2 b
D.M , N为圆C2上的两动点,且 MN 3r,则 OM ON 的最大值为 a2 b2 r
第 3页 共 6页 第 4页 共 6页
18.(12分) 20.(12分)
2 2
某校为了解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从中选取 60名同学的成绩(百分制,均为正数) 已知椭圆C : y x2 2 1 a b 0 的上 下焦点分别为 F, F2,左 右顶点分别为 Aa b 1 1
, A2,且四边形 A1F1A2F2 是
分成[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六组后,得到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
面积为 8的正方形.
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求 C的标准方程.
(2)M,N为 C上且在 y轴右侧的两点,MF1 / /NF2,MF2与 NF1的交点为 P,试问 PF1 PF2 是否为定值?若是
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1.(12分)
2
如图,已知 F是抛物线 y 2px p 0 的焦点,M是抛物线的准线与 x轴的交点,且 MF 2,
(1)求分数在[70,80)内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本次考试成绩的均值;
(3)根据评奖规则,排名靠前 10%的同学可以获奖,请你估计获奖的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
19.(12分)
如图,在四面体 ABCD中, 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 ABD CBD ,AB=BD.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设过点 F的直线交抛物线与 A B两点,斜率为 2的直线 l与直线MA,MB, AB,x轴依次交于点 P,Q,R,
N,且 RN 2 PN QN ,求直线 l在 x轴上截距的范围.
22.(12分)
已知函数 f x x 1 ln x .
(1)讨论 f x 的单调性;
(1)求证:平面 ACD 平面 ABC;
a 1 11 (2)设 ,b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 b ln a a lnb a b,证明: 2 e .
(2)若DE mDB,二面角D AE C的余弦值为 ,求 m. a b7
第 5页 共 6页 第 6页 共 6页
2022-2023学年度阳江市高二数学期中调研卷
数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D C C D A
二、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的得 5分,部分选对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9. 10. 11. 12.
ACD ABD ABD ABC
三、填空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9 , 5 13 13. 4 2
, 4
14. 2 3,3 3 15.4 16. 5 6,6
四、解答题:本题共 6小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
(1)由题意 a1 2, a2 3, a3 4, a4 6, a5 6,
所以数列{an}有六种可能: 2,3, 4,6,1; 2,3, 4,6, 2; 2,3, 4,6,3; 2,3, 4,6, 4; 2,3, 4,6,5;
2,3, 4,6,6............................................(2 分)
(2)因为bn max{a1,a2, ,an},bn 1 max{a1, a2, , an, an 1},所以bn 1 bn,
所以控制数列{bn}是不减的数列,.......................................(1 分)
bn 是 an 的控制数列,满足 an bm n 1 C,C是常数,所以 an 1 an ,即数列{an}也是不减的数列,
a1 a2 a3 a m,..............................。。。。。。。..........(2 分)
那么若 n k时都有bn an,则bk 1 max{a1, a2, , ak , ak 1},
若 ak 1 ak,则bk 1 ak 1,若 ak 1 bk 1,则bk 1 bk ak ak 1 ,.....................(3 分)
第 1 页 共 16 页
又b1 a1,由数学归纳法思想可得对 n 1, 2, ,m,都有bn an;........................(4 分)
(3)设{cn}的控制数列是{bn},由(2)知{bn}是不减的数列,{bn}必有一项等于m,
当m是数列{bn}中间某项时,{bn}不可能是等差数列,........................(1 分)
所以b1 m或bm m,若b1 m,则bn m( n 1, 2, ,m),{bn}是等差数列,............(2 分)
此时只要 c1 m, c2 ,c3, ,cm是1, 2,3, ,m 1的任意排列均可.共 (m 1)!个,
bm m,而b1 m时,数列{bn}中必有bn n,否则不可能是等差数列,................(3 分)
由此有 cn n,即{cn}就是1,2,3, ,m,只有一种排列,综上,{cn}的个数是
(m 1)! 1.........................(4 分)
18.(12分)
(1)解:设分数在[70,80)内的频率为 x,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 (0.01 0.015 0.02 0.025 0.005) 10 x 1,
解得 x 0.25,所以分数在[70,80)内的频率为0.25,
所以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 分)
(2)解: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均值为: 45 0.10 55 0.15 65 0.20 75 0.25 85 0.25 95 0.05 70.5,
即估计本次考试成绩的均值为70.5分.........................(4 分)
(3)解:因为分数在[80,90)内的频率为0.25, [90,100)内的频率为0.05,
而0.05 10% 0.25 0.05,所以排名前10%的分界点为90 a,则0.025a 0.005 10 10%,解得
a 2,所以排名前10%的分界点为88分,即获奖的同学至少为88分...................(5 分)
19.(12分)
第 2 页 共 16 页
(1)证明:因为 ABC是正三角形,所以 AB BC AC
因为 ABD CBD , BD公共边,所以△ABD≌ CBD ,
所以 AD CD,因为△ACD是直角三角形,........................(2 分)
所以 ADC 90 ,取 AC的中点O,连接DO,BO,则DO AC ,DO AO ,
因为 ABC是正三角形,所以 BO AC,所以 DOB为二面角D AC B的平面角,
在Rt AOB中, BO2 AO2 AB2,因为 AB BD,所以BO2 DO2 BO2 AO2 AB2 BD2 ,
所以 DOB 90 ,所以平面 ACD 平面 ABC;........................(6 分)
(2)由(1)可得DO OB,DO AO, AO OB,所以以O为原点,OA,OB,OD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等边 ABC的边长为 2,则 A(1,0,0),B(0, 3,0),C( 1,0,0),D(0,0,1),
则 AD ( 1,0,1), AC ( 2,0,0),DB (0, 3, 1),
因为DE mDB,所以DE mDB m(0, 3, 1) (0, 3m, m),
所以 AE AD DE ( 1,0,1) (0, 3m, m) ( 1, 3m,1 m),
设平面 ADE的法向量为m (x, y, z),则
m
AD x z 0
,
m AE x 3my (1 m) z 0
令 y 3,则m (3, 3,3),
第 3 页 共 16 页
设平面 ACE的法向量为 n (a,b,c),则
n
AC 2a 0
,
n AE a 3mb (1 m )c 0
令b 1,则 n (0,1, 3m),
m 1
1
因为二面角D AE C的余弦值为 ,.....................................(2 分)
7
3 3m
m n 3 cos m, n 1所以 m 1 ,
m n 2 3m 79 3 9 1
m 1
(4m 1)2 1
化简得 , 2
(m 1)2 3m2 7 18m 9m 1 0
,
1
解得m
1
或m ,
3 6
如图,过A作 AF BD于 F ,连接CF,则由(1)可得CF BD,
因为 AF CF F ,所以 BD 平面 ACF,
所以平面DAF 平面 ACF,所以二面角D AF C为直角二面角,........(4 分)
因为 AB BD 2, AD 2,
S 1
2
所以 AD AB2 AD 1 ABD 2 4
1 7
,
2 2 2 2 2
1 BD 7 AF , AF 7所以 得 ,
2 2 2
DF 2 7 1
1
所以 ,所以DF DB ,
4 2 4
1 1 1
所以当0 m 时,二面角D AE C为钝角,所以m 舍去,所以m ..............(6 分)
4 6 3
第 4 页 共 16 页
20.(12分)
2 2
(1)椭圆C : y x2 2 1 a b 0 的上 下焦点分别为 F1(0,c),F2 (0, c) ,............(1 分)a b
左 右顶点分别为 A1( b,0), A2 (b,0),因为四边形 A1F1A2F2 是面积为 8的正方形,............(2 分)
所以有b c 4 1且 b c 8,解得b c 2 a2 b2 c2 8,............(3 分)
2
y2 x2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4 分)
8 4
(2)
NF PN NF PN NF FM PN PF
因为MF1∥NF
2
2 ,所以
2 1 1 2 1 1
F1M PF1 F1M PF1 F1M PF1
NF
PF1
1 FM
NF FM 1 ,因为 N为 C上且在 y轴右侧的点,所以
NF2 F1N 2a 4 2,
2 1
FM F N
因此 PF1
1 (4 2 NF 22 ) ,同理可得: PF2 (4 2 MF1 )NF2 F1M NF2 FM
,所以
1
F1M FPF PF (4 2 NF ) 2
N 2 F
(4 2 MF ) 4 2 1
M F2N
1 2 ,NF2 F1M
2 NF2 F1M
1 NF 设2 F1M
MF1,NF2的方程分别为: y kx 1, y kx 1,设M (x1, y1),N (x2 , y2)(x1, x2 0) ,
第 5 页 共 16 页
y2 x2
1
则 8 4 (k 2 2)x2 4kx 4 0,
y kx 2
4k 16k2 16(k2 2)
x 2k 2 2k
2 2
所以 1 2 ,因此2(k 2) k 2 2
2 2
MF x 2 (y 2)2 x 2 (kx 2 2)2 x 1 k 2 2k 1 k 2 2(k 1)1 1 1 1 1 1 ,k 2 2
2
NF 2 2(k 1) 2k 1 k
2
同理可得: 2 ,.......................(4 分)k 2 2
4 2(k 2 1) [2 2(k 2 1)]2 4k 2(1 k 2) 4(1 k 2)
因此 MF1 NF2 , MF NF ,k 2 1 2 2 (k 2 2)2 (k 2 2)
2
2 FM F N 2
4(1 k )
2
1 2
所以 PF1 PF2 4 2 4 2 k 2 4 2 2 3 2NF2 F1M
,
4 2(k 2 1)
k 2 2
所以 PF1 PF2 为定值,定值为3 2 ........................(8 分)
21.(12分)
(1)因为 MF 2,故 p 2,故抛物线的方程为: y2 4x ........................(3 分)
(2)[方法一]:通式通法
设 AB : x ty 1, A x1, y1 ,B x2 , y2 , N n,0 ,
所以直线 l : x
y 1
n,由题设可得 n 1且 t .
2 2
x ty 1
由 2 可得 y
2 4ty 4 0 ,故 y1y2 4, y1 y2 4t,
y 4x
2
2 1 1 1 2
因为 RN PN QN ,故 1+ y 1+ y 1+ y4 R 4 P 4 Q
,故 yR yP yQ .
y
y
1 x 1y MA : y 1又 x 1 x 1
2 n 1 y1
x 1 ,由
1 可得 yP ,
1 y 2x1 2 y
x n
1
2
2
y n 1 y2同理 Q ,2x2 2 y2
第 6 页 共 16 页
x ty 1
2 n 1
由 x y
可得 y ,
n
R
2 2t 1
2
2 n 1 2 n 1 y 2 n 1 y
所以 2 1 = ,
2t 1
2x2 2 y2 2x1 2 y1
n 1 2
整理得到 2t 1
2 y1y 2 ,
n 1 2x2 2 y2 2x1 2 y1
4 2t 1 2
y2 22 2 y y1 2 y 2
2
1
2
4 2t 1 2 2t 1 2
y2 22 y1 2 y2+y1 3 4t
2
+ y2+y1 y2 y1 y4 2 1
y2 2 y2+y1 4
n 1
2
3 4t2
故 ,
n 1 2t 1 2
令 s 2t 1 t
s 1
,则 且 s 0,
2
3 4t2 s2 2s 4 2
故 2 2 1+
2 4 1 1 3 3
4 , 2t 1 s s s2 s 4 4 4
n 1
2
3
n
2 14n 1 0
故 n 1 4即 ,
n 1
n 1
解得 n 7 4 3或 7 4 3 n 1或n 1 .
故直线 l在 x轴上的截距的范围为 n 7 4 3或 7 4 3 n 1或 n 1 ..................(9 分)
[方法二]:利用焦点弦性质
设直线 AB的方程为 x k1y 1,直线MA的方程为 x k2y 1,直线MB的方程为 x k3y 1,直线 l的
y y 2 2
方程为 x m, A 1
, y y2
1
2 4 1
,B , y ,N (m, 0) k
4
2 ,由题设可得m 1且 1 2 .
x k1y 1,
2由 2 得 y 4k1y 4 0,所以 y1 yy 4x 2 4k1, y1y2 4.
第 7 页 共 16 页
y21 1
因为 k 4 y1 1 ,k y 2 1 ,2 y1 4 y
3
1 4 y2
y 1 y 1 y y y y
k2 k3 1 2 1 2 1 2 k k 04 y 4 y 4 y y 1 1 ,1 2 1 2
y1 1 y2 1
2
k y1y2 1 y1 y2 1 1 22k3 k 1.
4 y1 4 y2 16 4 y1y2 y1y2 2
1
x k2 y 1, y m 1
由 y 得 p 1 .
x m k2 2 2
y m 1
同理 Q
k 13
.
2
x k1y 1, y m 1
由 y 得 R 1 .
x m k1 2 2
因为 | RN |2 | PN | |QN | ,
2
y2
m 1 y y (m 1)
2 (m 1)2
所以 R P Q即
k 1
3
.
1 k
1
k 1 k 2
2 2 2 3 1 2 4
k 2 32 m 1 1 4故 m 1 1 2 .
k
1
2
1 m 1 2 2t k t t 1 1 1 1 1
2 3 3
令 1 2 ,则 2 2 1
.
m 1 t t t t 2 4 4
m 1 0,
所以 2 ,解得m 14m 1 0, m 7 4 3或 7 4 3 m 1或m >1.
故直线 l在 x轴上的截距的范围为 ( , 7 4 3) [ 7 4 3,1) (1, ).................(9 分)
[方法三]【最优解】:
A a2 , 2a (a 0),B b2设 , 2b ,
由 A,F ,B
2b 2a 2 2a
三点共线得 ,即 ab 1.
b2 a 2 a b a 2 1
2a 2b 2a
所以直线MA的方程为 y 2 (x 1),直线MB的方程为 y 2 (x 1) 2 (x 1),直线 AB的a 1 b 1 a 1
第 8 页 共 16 页
y 2a方程为
a 2
(x 1).
1
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 2x m(m 2),
y (2 m)a , y (m 2)a , y ( 2 m)a m则 P 2 , x .a a 1 Q a 2 a 1 R a 2 a 1 N 2
2 2
2 (2 m) a (2 m)2a2
所以 | RN | | PN | |QN | 2 2a2 a 1 a2 1 a2 .
2
2 2 2
1
a a 1 a 1
2 m a
2 2
(t 1) t 2t 1 4 1
故 2 2 2 2 0, (其中 t a R). 2 m a2 1 a2 1 t 1 t 3a 1 3 a
a
所以m ( ,14 8 3] [14 8 3, ).
m
因此直线 l在 x轴上的截距为 ( , 7 4 3] [ 7 4 3,1) (1, ).................(9 分)
2
22.(12分)
(1) f x 的定义域为 0, .
由 f x x 1 ln x 得, f x ln x,
当 x 1时, f x 0;当 x 0,1 时 f′ x 0;当 x 1, 时, f ' x 0.
故 f x 在区间 0,1 内为增函数,在区间 1, 内为减函数,.......................(4 分)
(2)[方法一]:等价转化
1 1 1 1 1 1
由 b ln a a lnb a b得 (1 ln ) (1 ln ),即 f ( ) f ( ).
a a b b a b
1 1
由 a b,得 .
a b
1
由(1)不妨设 (0,1),
1
(1, ),则 f (
1 ) 0,从而 f (
1) 1 0,得 (1,e),
a b a b b
①令 g x f 2 x f x ,
则 g (x) f (2 x) f (x) ln(2 x) ln x ln(2x x2 ) ln[1 (x 1)2 ],
当 x 0,1 时, g x 0, g x 在区间 0,1 内为减函数, g x g 1 0,
1 1 1
从而 f 2 x f x ,所以 f (2 ) f ( ) f ( ) ,
a a b
第 9 页 共 16 页
1 1 1 1
由(1)得 2 即 2 .①
a b a b
令 h x x f x ,则 h ' x 1 f x 1 ln x,
当 x 1,e 时, h x 0, h x 在区间 1,e 内为增函数, h x h e e,
从而 x f x e 1 1,所以 f ( ) e.
b b
1 1 1 1 1 1
又由 (0,1),可得 (1 ln ) f ( ) f ( ),
a a a a a b
1 1 1 1
所以 f ( ) e.②
a b b b
2 1 1由①②得 e..................................(8 分)
a b
ln a ln b 1 1 ln a 1 ln b 1
[方法二]【最优解】: b ln a a lnb a b变形为 ,所以 .
a b b a a b
1 m, 1令 n.则上式变为m 1 lnm n 1 ln n ,
a b
于是命题转换为证明: 2 m n e.
令 f x x 1 ln x ,则有 f m f n ,不妨设m n.
由(1)知 0 m 1,1 n e,先证m n 2.
要证:m n 2 n 2 m f n f 2 m f (m) f 2 m
f m f 2 m 0.
令 g x f x f 2 x ,x 0,1 ,
则 g x f x f 2 x ln x ln 2 x ln x 2 x ln1 0,
g x 在区间 0,1 内单调递增,所以 g x g 1 0,即m n 2.
再证m n e.
因为m 1 lnm n 1 ln n m,所以 n 1 ln n n e m n e.
令 h x x 1 ln x x ,x 1,e ,
所以 h ' x 1 ln x 0,故 h x 在区间 1,e 内单调递增.
所以 h x h e e.故 h n e,即m n e.
1 1
综合可知 2 e........................................................(8 分)
a b
第 10 页 共 16 页
[方法三]:比值代换
1 1
证明 2同证法 2.以下证明 x x
a b 1 2
e.
x
不妨设 x 22 tx1,则 t 1x ,1
由 x1(1 ln x1) x2 (1 ln x ) x (1 ln x ) tx [1 ln(tx )] ln x 1
t ln t
2 得 1 1 1 1 , 1 ,t 1
要证 x1 x2 e,只需证 1 t x1 e,两边取对数得 ln(1 t) ln x1 1,
即 ln(1 t) 1
t ln t
1,
t 1
ln(1 t) ln t
即证 .
t t 1
g(s) ln(1 s)
s
记 , s (0, ) ln(1 s),则 g (s) 1 s .s s2
1 1
记 h(s)
s
ln(1 s),则 h (s) 0,
1 s (1 s)2 1 s
所以, h s 在区间 0, 内单调递减. h s h 0 0,则 g ' s 0,
所以 g s 在区间 0, 内单调递减.
由 t 1, 得 t 1 0, ,所以 g t g t 1 ,
ln(1 t) ln t
即 ..................................(8 分)
t t 1
[方法四]:构造函数法
ln a ln b 1 1 1 1
由已知得 ,令 x , x ,
a b b a a 1 b 2
不妨设 x1 x2,所以 f x1 f x2 .
由(Ⅰ)知,0 x1 1 x2 e ,只需证 2 x1 x2 e.
证明 x1 x2 2同证法 2.
e
再证明 x1 x e 1 ln x
2 ln x
2 .令 h(x) (0 x e),h (x) x .
x e (x e)2
令 (x) ln x
e
2(0 x e) (x) 1 e x e ,则 2 2 0.x x x x
所以 x e 0,h x 0 , h x 在区间 0,e 内单调递增.
第 11 页 共 16 页
1 ln x1 1 ln x2 1 ln x1 x1 e
因为0 x1 x2 e,所以 x e x e ,即
1 2 1 ln x2 x2 e
又因为 f x1 f x2
1 ln x1 x2 , x2 x1 e,所以 1 ln x2 x1 x1 x2 e
,
2 2
即 x2 ex2 x1 ex1, x1 x2 x1 x2 e 0.
1 1
因为 x1 x2,所以 x1 x2 e,即 e.a b
1 1
综上,有 2 e结论得证..................................(8 分)
a b
第 12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