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8: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古诗词诵读
张若虚(唐)
《春江花月夜》
识——识得“庐山”真面目
知人论世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知人论世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理——理清文本总概貌
朗读诗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初读正音】
滟滟



纤尘
皎皎
青枫浦
扁舟子
捣衣砧
复西斜
碣石
潇湘
yàn
diàn
xiàn
tīng
xiān
jiǎo

piān
zhēn
xiá
jié
xiāo xiāng
【题目解读】
“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恰好代指五种意象。
春江花月夜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境,是作者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的一种境界。
清人沈德潜评:“题中五字,安放自然。”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诗歌情节也随此五字逐步展开和逐步归结。
思考 —— 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题目解读】
探究 —— 全诗中含有这五个意象的诗句分别有多少句?
【题目解读】
含有“春”的一共有____句;
含有“江”的一共有____句;
含有“花”的一共有____句;
含有“月”的一共有____句;
含有“夜”的一共有____句。
4
12
2
15
2
“月”—— 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纽带。
“月”意象的四种状态
月升—月悬—月斜—月落
线索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明月初升
月上中天
月渐西落
月沉江海
合作诵读,想一想在诵读过程中你感受到了这首诗的什么特点?尝试使用一个字来表达你的感受。

【思考】
思考 —— 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1—8)
(9—16)
(17—36)
层次梳理
赏——赏出诗歌别样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开头十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图?
第一层:月下之景
意象:江潮、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沙汀
构成一幅春江月夜风景图。
2、这一部分月下景物有何特点?
幽美宁静,澄澈明净——良辰美景
①紧扣题目而写,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②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 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③意境——壮丽高远、幽美恬静、空灵梦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赏析炼字
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生”,是生长的意思。江潮涌动,明月似乎也听到了潮水的召唤,从海面上慢慢升起,“生”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下之景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第二层:月下之思
从描写景色转向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索
⑴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⑵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⑷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⑸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你能想起哪些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诗句?试比较与本诗句的不同之处。
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会不会也表现得太悲观消极?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落入前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而是翻出新意。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
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人生图象,引出后文游子思妇相思的离愁别恨。
全诗基调:哀而不伤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第三层:月下之情
——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游子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总写两地相思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行踪不定,喻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青枫浦:泛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
辍棹青枫浦 ,双枫旧已摧。(杜甫 《双枫浦》)
雨急青枫暮 ,云深黑水遥。(杜甫《归梦》)
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不胜愁”,谁在愁? 愁什么?
鉴赏思妇怀远图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裴回”“卷不去”“拂还来”词语的表达作用。
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裴回”“卷不去”“拂还来”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情景交融: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把苦苦相思表现的淋漓尽致,意味深长。
“卷”与“拂”——表明思妇不堪思念之苦,徒做无奈而且无用的挣扎。
“不去”“还来”——是月光的执着,更是相思的执着。
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鉴赏游子思归图
请问本段文字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意象:落花、残春、流水、落月
①时间上,“落花、残春”,表伤春惜春,含思归之切。
②空间上,“无限路”, 路远,表有家难归之无奈。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从而把月夜将尽、梦境难以实现的愁怅之情烘托得缠绵悱恻;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结尾落在一个“情”字。花落
了、春尽了、月沉了,全化为了
浓浓的情。
“故言春、江、花、月、夜五字,最显一个月字,盖月非月,月乃人之魂也,月乃人之情也”。
1、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2、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漫漫人生与茫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无穷,抒写心中的感叹。
3、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总结本诗的抒情层次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
意象:春、江、花、月、夜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四幅图景
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
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
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