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1——实验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下列左面的三个图中,三个透明的玻璃杯一样大小,1号装的是常温的水,2号装的是热水,3号装的是冰块,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请回答下面问题:
1.右面A、B、C三支温度计分别测量了三个杯内的温度,那么三支温度计所示的读数与对应的玻璃杯是:
A温度计测得温度( )℃,测量了( )号杯;
B温度计测得温度( )℃,测量了( )号杯;
C温度计测得温度( )℃,测量了( )号杯;
2.半小时后再测量,发现( )杯内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
A.1号 B.2号 C.3号
3.如果加热2号杯10分钟,这时,下列三个现象中( )不会出现。
A.水位下降 B.水温度大约为100℃ C.水温度持续上升
4.如果在1号杯和2号杯中分别放入一小勺食盐,则食盐在( )。
A.1号杯中溶解快 B.2号杯中溶解快 C.两个杯中溶解一样快
5.要想3号杯中的冰块融化得快,下面可行的方法是将3号杯( )。
A.放进热水中 B.用棉被包起来 C.放进冰箱里
郝琦心在研究食盐溶解的快慢和什么有关时,做了如下实验设计:
6.这是一个________实验(模拟实验或对比实验)。
7.选择甲乙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实验猜想是________。
8.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A.盐的质量 B.水的体积 C.水的温度 D.盐的颗粒大小 E.搅拌的次数和速度
9.在甲杯中倒入100毫升冷水,那么在乙杯中应该倒入__________毫升热水。
10.在甲杯中放入3勺细盐粒,那么在乙杯中应该放人__________勺细盐粒。
11.观察发现__________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填序号)。
12.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食盐溶解得快慢和__________有关系。
13.实验中郝琦心小组还发现,盐溶解得快慢还与搅拌和盐颗粒的大小也有关系,要进行这个实验,需要选择下面________(填序号)进行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A.盐的质量 B.水的体积 C.水的温度 D.盐的颗粒大小 E. 搅拌的次数和速度
14.实验猜想是________。观察发现__________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填序号)。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食盐溶解得快慢和 ________有关系。
A. B. C.
谁的溶解能力强
小明想探究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他取食盐、小苏打各20克,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在两个烧杯里分别装入50毫升清水,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加入水中,搅拌观察溶解情况。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单:
加入量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盐是否溶解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不完全溶解 否
小苏打是否溶解 是 是 不完全溶解 否 否 否 否 否
15.小明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食盐、小苏打等。
16.小明在设计这个实验时,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有________、水的温度等。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可以一次性加入2份食盐
B.上一份食盐未完全溶解时就可以加下一份
C.要等上一份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份
18.根据表格记录,我们发现:________的溶解能力更强。
19.除了食盐和小苏打,生活中还有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
小科同学进行“混合与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所选用的实验器材和蒸发结晶的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小题。
20.将含有沙的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用过滤装置甲进行过滤,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食盐 B.沙 C.水
21.蒸发装置乙中a仪器的名称是( )。
A.石棉网 B.三脚架 C.蒸发皿
22.蒸发装置乙中,加热时应用酒精的( )。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23.蒸发装置乙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B.防止蒸发皿底部变黑 C.加热得更快
24.在蒸发食盐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暑假,小刚去茶卡盐湖玩,从盐湖带回来一些粗盐。他发现粗盐里有许多杂质,他决定自己尝试去除这些杂质。
25.他先要用__________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填“甲”“乙”或“丙”)
26.待盐完全溶解后,他选用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分离沙子和盐水,这个过程叫( )。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27.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液面要( )滤纸的边缘。
A.高于 B.低于 C.持平
28.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被过滤分离,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被过滤分离。
A.能 B.不能
29.接下来要用丙装置分离盐和水。这个过程叫( )。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30. 用丙装置分离盐和水,把盐水倒进( )加热。
A.烧杯 B.蒸发皿 C.量筒
31.观察比较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得到的白色颗粒和原来的粗盐,发现( )。
A.大小相同、颜色相近 B.大小相同、颜色不同 C.大小不同、颜色相近
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它能做很多有趣的实验。彩虹科学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很多材料,一起探究空气的特征。首先他们做了“纸团遇水是否会变湿”的探究。
32.纸团塞入杯子底部,杯子放入水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 B. C.
33.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球,把杯子完全压入中,这时泡沫球在杯中( )的位置。
34.如图9在杯底扎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不能进入,纸不湿 B.水部分进入,纸不湿 C.很多水进入,纸变湿
35.通过本实验,你发现空气能________________。
空气有质量吗?下面是小科同学的操作过程:
36.在天平的两端各挂一个小桶,分别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让天平达到________(如图1)。
取出皮球,往皮球中打入了20筒空气。
把皮球重新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到图2现象。(如图2)
在放豆子一端的小桶里放一些豆子,让天平重新平衡。(如图3 )
37.这个实验我们重复做三次,目的是:________。
38.充了空气的皮球还可以继续往里充气,这说明空气具有( )的特征。
A.很轻 B.容易被压缩 C.会占据空间
39.皮球中打进去20筒空气后,同学们在天平的另一端放进去6颗绿豆,天平重新变回平衡,说明20筒空气的质量( )。
A.约等于6颗绿豆的质量 B.小于6颗绿豆的质量 C.大于6颗绿豆的质量
40.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41.除了绿豆,同学们还可以选择( )来做实验。
A.苹果 B.回形针 C.橡皮
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时,小科完成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①杯底粘纸 实验②杯底打孔 实验③打气筒打气
42.这三个实验操作时,杯子都要( )。
A.整个放入水中,让杯子全部浸没 B.竖直压入水中,让杯子全部浸没
C.放入水中即可,不用让杯子全部浸没
43.在实验①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纸团湿了 B.纸团不会湿 C.纸团掉到水里
44.在实验②中,我们看到杯底打了个小孔后,(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A.空气 B.水 C.纸团
45.在实验③中,我们看到在杯底用打气筒打气后,( )又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A.空气 B.水 C.纸团
46.空气还有其它很多的性质,请将下列物体与其利用的空气性质连起来。
轮胎 热空气上升
风扇 能压缩
热气球 帮助呼吸
动植物生长 会流动
47.小科还做了以下实验研究空气的特点:一开始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下面图( )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 B. C.
小林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左端放了一个充气的气球,右端放了一些绿豆,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48.如果再往气球里打入20筒空气(如图),天平右端要再放入6粒绿豆才能恢复平衡,由此可推测( )。
A.绿豆比空气重
B.空气比绿豆重
C.2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6粒绿豆的质量
49.小林还尝试用米粒等其他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2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 )。
与20筒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 物品名称 数量
绿豆 6粒
米粒 15粒
A.6克 B.15克 C.15颗米粒的质量
50.我们还可以选择( )来做实验。
A.一元硬币 B.西瓜 C.回形针
51.如果往天平左端气球里再打10筒空气,那么天平( )。
A.往气球一端下沉 B.往绿豆一端下沉 C.保持不变
52.小明买了个新皮球,他往皮球里充气。若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则图甲、乙分别代表皮球充气前、打了10筒空气后的状态。若再打10筒空气,请在丙中画出皮球里的空气状态。
53.此时的气球重5克,放掉气球里的全部空气,这时气球的质量( )。
A.等于5克 B.大于5克 C.小于5克
如图所示,用一只又长又大的塑料袋装满一袋空气,袋口朝下,用手拉住塑料袋的上角,放在侧面有圆洞的纸筒上,保持稳定。请完成下面小题。
54.点燃蜡烛,用手贴住塑料袋外壁,过一会儿观察到( )。
A.外壁变热,袋子更鼓 B.外壁变热,袋子更瘪 C.外壁没变化,大小不变
55.袋中空气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后,松开双手,我们观察到了( )。
A.袋子往下掉 B.袋子会上升 C.袋子待在原位置
56.取相同体积加热前后的空气比较质量,那么( )。
A.加热前的较轻 B.加热后的较轻 C.加热后的较重
57.在实验中上升到空中的袋子,最终还是下降了,因为( )。
A.袋中的空气跑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了
B.袋中的空气变凉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了
C.袋中的空气变凉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重了
58.如果不用塑料袋,在圆筒上密封粘住有圆洞的纸片,在侧面圆洞点燃蚊香,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一会儿看到( )。
A.烟从侧面圆洞和上面圆洞进去
B.烟从侧面圆洞出来,上面圆洞进去
C.烟从侧面圆洞进去,上面圆洞出来
如图,这是风的形成实验箱。请回忆课堂上做过的实验,完成后面的习题。
59.在蚊香座上放一段点燃的蚊香,不点燃蜡烛。蚊香烟雾是怎样流动的?( )。
A.从进风口流进,从出风管流出 B.往蚊香座上方流动 C.往蚊香座下方流动
60.点燃蜡烛,然后在蚊香座上放一段点燃的蚊香。蚊香烟雾会( )。
A.从进风口流进,从出风管流出 B.往蚊香座上方流动 C.往蚊香座下方流动
61.点燃蜡烛前,箱子里面的空气与箱子外围的空气相比较,冷热情况是( )。
A.箱子里面的空气比较热 B.箱子外围的空气比较热 C.一样的
62.点燃蜡烛后,箱子里面的空气与箱子外围的空气相比较,冷热情况是( )。
A.箱子里面的空气比较热 B.箱子外围的空气比较热 C.一样的
63.你认为上面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清在下面框图中的四条线段上画四个“→”,表示大自然中白天海陆风的流向。
学习天气单元后,兰兰在家做“一个月的小区气温测量”活动。
65.兰兰测量小区的气温,应该选择的测量地点是( )。
A.地下车库
B.广场树荫下
C.广场阳光下
66.兰兰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
67.某天兰兰发现小区里的彩旗正微微向南面展开,这时的风向是(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68.这是兰兰绘制的该月前两周的气温统计图。
①兰兰测得该月13日的气温为9℃,请你帮助她把条形统计图画完整 ________。
②这两周有________天气温高于15℃。
③这两周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
④兰兰测量气温时,摄氏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如上图,应写作________。
69.若你在实验室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分) 开始 1 2 3 4 5 6 7
温度(℃) 98 86 77 70 65 61 58 57
(1)水温是如何变化的?
(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热量角度考虑)
(3)若你所在实验室的室温是5℃(温度不变),那么24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
70.气温计是测量天气现象的重要仪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和使用气温计吧。
(1)如甲图所示,读取气温计的读数时正确的是操作是_________(填序号)。
(2)如乙图所示,气温计显示的温度写作_________________。
(3)如丙图所示,气温计显示的温度读 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室外_________________处,并且要在气温计液柱_________________后再读数。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水、空气,也观测了天气,在学习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实验?用过那些器材?观察到哪些现象?认真回忆,完成下面问题。
71.将实验材料和对应的名称连起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风向仪 气温计 简易天平 注射器 酒精灯 水温计
72.将下列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按上题(简答题)中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实验名称 所用器材(序号) 实验名称 所用器材(序号)
研究水结冰时的温度 ( ) 测量气温 ( )
给水加热 ( ) 研究空气有质量吗 ( )
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 ) 观测风的方向 ( )
参考答案:
1. ﹣2 3 88 2 28 1 2.A 3.A 4.B 5.A
【分析】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生物都离不开它,是占据空间的,有一定的重量。
1.分析三支温度计可知,A温度计测得温度﹣2℃,测量了3号杯;B温度计测得温度88℃,测量了2号杯;C温度计测得温度28℃,测量了1号杯。
2.半小时后再测量,发现1号杯内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还是和常温一致。
3.如果加热2号杯10分钟,这时水温度持续上升,最后水温度大约为100℃,BC是可能存在的,水位不会下降,A符合题意。
4.如果在1号杯和2号杯中分别放入一小勺食盐,则食盐在2号杯中溶解快,因为温度影响溶解的速度,温度高溶解的快。
5.要想3号杯中的冰块融化得快,可以将3号杯放进热水中,A符合题意;BC都会使冰块融慢。
6.对比实验;(2)食盐溶解的快慢和水的温度的关系;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3)C;(4)100;(5)3;(6)乙;(7)水的温度;(8)B、C;D;(9)食盐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C;颗粒大小; 7. 食盐溶解的快慢和水的温度的关系; 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8.C 9.100 10.3 11.乙 12.水的温度 13. B、C; D 14. 食盐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C
颗粒大小;
【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6.图中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这是一个对比实验。
7.选择甲乙进行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的温度,研究的问题是食盐溶解的快慢和水的温度的关系。实验猜想是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8.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的温度,盐的质量、水的体积、盐的颗粒大小等条件保持不变。
9.在甲杯中倒入100毫升冷水,那么在乙杯中应该倒入100毫升热水。
10.在甲杯中放入3勺细盐粒,那么在乙杯中应该放入3勺细盐粒。
11.观察发现乙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说明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12.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食盐溶解得快慢和水的温度有关系,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13.对比实验每组只能改变一个变量,盐溶解得快慢还与搅拌和盐颗粒的大小也有关系,要进行这个实验,需要选择如图B、C进行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盐的颗粒大小,其余条件保持不变。(
14.实验猜想是食盐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观察发现C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食盐溶解得快慢和颗粒大小有关系。
15. 量筒 玻璃棒 16.水量 17.C 18.食盐 19. 白糖 味精
【分析】在研究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溶解物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待上一份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份。
15.操作溶解能力比较的实验,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有烧杯、量筒、玻璃棒、食盐、小苏打等。
16.在设计这个实验时,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有水量、水的温度等,只改变溶解物质一个变量。
17.在操作中,要等上一份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份。
18.根据表格记录,相同水量中溶解的食盐6份,溶解了小苏打2份,说明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强。
19.除了食盐和小苏打,生活中还有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比如白糖、味精等。
20.B 21.C 22.C 23.A 24.B
【分析】根据混合物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分离沙子和食盐,就利用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而食盐可以溶解的特性。
20.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由于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所以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沙;
21.蒸发装置乙中a仪器的名称是蒸发皿,用来盛放盐水;
22.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用酒精的外焰;
23.蒸发现象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24.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剩余水分蒸发掉。
25.甲 26. 乙 B 27.B 28. B A 29.C 30.B 31.C
【分析】过滤只能分离不可以溶解得物质,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
25.将盐溶解在水中的话,需要用烧杯和玻璃棒即可,即图甲;
26.因为食盐可以溶于水中,沙子不行,所以可以用乙装置来过滤沙子;
27.根据过滤实验的注意事项,做过滤实验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漏斗里的液体高于滤纸边缘,就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影响过滤效果。
28.过滤只能分离不可以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分离,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
29.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因为食盐可以溶于水,所以要采用蒸发的方法来分离盐和水;
30.在蒸发实验中,需要将盐水倒入蒸发皿中进行加热;
31.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颗粒更小,呈粉末状。
32.C 33.C 34.C 35.占据空间
【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32.杯子放入水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竖直向下放入水中,这样可以不让空气跑掉;
33.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球,把杯子完全压入中,这时泡沫球在杯中C的位置,因为A、B位置被空气占据。
34.在杯底扎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由于空气流通,无法占据杯内空间,所以很多水进入,纸变湿。
35.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6.平衡 37.多次实验防止偶然性 38.B 39.A 40.空气是有质量的 41.B
【解析】36.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步骤:在天平的两端各挂一个小桶,分别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让天平达到平衡(如图1)。取出皮球,往皮球中打入了20筒空气。把皮球重新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到图2现象。(如图2)在放豆子一端的小桶里放一些豆子,让天平重新平衡。(如图3 )
37.这个实验重复做三次,是因为多次实验可以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8.充了空气的皮球还可以继续往里充气,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39.皮球中打进去20筒空气后,同学们在天平的另一端放进去6颗绿豆,天平重新变回平衡,说明2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6颗绿豆的质量。
40.研究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
41.除了绿豆,还可以选择回形针来做实验,因为回形针很轻。苹果和橡皮都太重了。
42.B 43.B 44.B 45.A 46. 47.A
【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2.根据题干实验图可知,这三个实验操作时,杯子都要竖直压入水中,让杯子全部浸没;
43.由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在实验①中,我们观察到纸团不会湿;
44.在实验②中,我们看到杯底打了个小孔后,空气流通,那么杯中的空气会流失,所以水会进入杯子中;
45.由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在实验③中,我们看到在杯底用打气筒打气后,空气又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46.空气还有其它很多的性质,根据不同性质有不通用途,比如轮胎利用了空气能压缩的性质;风扇利用了空气会流动的性质;热气球利用了空气热空气上升的性质;动植物生长利用了空气帮助呼吸的性质;
47.空气虽然轻,但是也是具有质量的,所以一开始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皮球会比绿豆重,所以左边会下沉。
48.C 49.C 50.C 51.A 52. 53.C
【解析】48.我们在称量空气时用到的工具是简易天平,我们还可以借助豆子和皮球来验证空气有质量。如果再往气球里打入20筒空气(如图),天平右端要再放入6粒绿豆才能恢复平衡,由此可推测2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6粒绿豆的质量,所以C符合题意。
49.我们可以用天平称量质量。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它的质量很轻,我们在测一袋空气的质量时,可以用天平等这样的物品来做标准物。小林还尝试用米粒等其他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2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15颗米粒的质量,所以C符合题意。
50.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衡量。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我们还可以选择回形针来做实验,因为回形针很小,重量很轻,所以C符合题意。
51.我们可以用天平称量质量。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如果往天平左端气球里再打10筒空气,那么天平往气球一端下沉,因为空气是有质量的,所以A符合题意。
52.空气是有质量的,即使它的质量很轻。小明买了个新皮球,他往皮球里充气。若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则图甲、乙分别代表皮球充气前、打了10筒空气后的状态。若再打10筒空气,丙中空气微粒会变多,因为空气是有重量的。
53.我们可以用天平称量质量。空气是有质量的,可以用天平等这样的物品来做标准物。气球重5克,放掉气球里的全部空气,这时气球的质量小于5克,所以C符合题意。
54.A 55.B 56.B 57.C 58.C
【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54.点燃蜡烛,温度升高,外壁会变热,纸筒里的空气就会受热,体积也会膨胀;
55.由于袋中空气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56.加热后的空气受热较轻,就会上升,比起之前的冷空气来,质量会比较轻;
57.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但是袋中的的空气变凉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重了,就会下降了;
58.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空气上升,外面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带动蚊香烟向箱内飘动。
59.B 60.A 61.C 62.A 63.箱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从进风口流入,由于箱子里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64.
【解析】59.在蚊香座上放一段点燃的蚊香,没点燃蜡烛时,在无风条件下,会看到蚊香烟雾向上飘。
60.点燃蜡烛时,箱内的空气受热,温度上升,这时会造成外面的气压大于里面的气压,箱子周围的冷空气会流动,所以烟雾的流动方向是向左流动进入箱内;
61.点燃蜡烛前,箱子里面的空气与箱子外围的空气相比较,冷热情况是一样的。
62.点燃蜡烛后,箱子里面的空气受热温度升高,箱子外围的空气不变,冷热情况是箱子里面的空气比较热 。
63.风的成因实际上是大气收到冷暖空气产生对流而形成的。箱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从进风口流入,由于箱子里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64. 海陆风的形成: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同样的日照条件,吸收相同的热量陆地温度升高的多,海水温度升高的少。陆地上方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海面上方的空气过来填充,就形成由大海吹向陆地的海风。到了晚上,温度降低,陆地和海水都放出热量,陆地温度降低的多,海水温度降低的少,海面上方空气温度高膨胀上升,陆地上的空气过来填充,就形成由陆地吹向大海的陆风。沿海地区的海陆风是有规律的,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
65.B 66.C 67.D 68. 三 20℃ 7℃ 17℃
【详解】1.测量气温的环境要阴凉通风,车库不通风,阳光下不阴凉。
2.气温会受环境和时间影响,所以必须每天定时定点测量。
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旗子展开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①13号气温是9℃。 ②这两周有2号(20℃)、8号(17℃)、9号(17℃)气温高于15℃。 ③柱状图最高的是20℃,最低的是7℃。 ④气温计每一小格是1℃,10上面7格就是17℃。
69.(1)水温随着时间逐渐降低。
(2)说明水失去了热量,且降温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3)5℃;水温降至5℃时,与周围环境没有温差,就不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因此温度不变。
【详解】(1)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观察数值表,发现水温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2)水温的降低说明水失去了热量,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量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3)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热传递停止的条件是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所以24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5℃;因为水温降至5℃时,与周围环境没有温差,就不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因此温度不变。
70. B 37℃ 零下四摄氏度 阴凉通风 不再上升或不再下降或稳定或不动
【详解】(1)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2)根据题干可知,气温计显示的温度是三十七摄氏度,写作37℃;
(3)根据题干可知,气温计显示的温度是零下四摄氏度,写作-4℃;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71. 72. ② ④ ① ⑥ ③ ⑤
【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71.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图片可知,分别是酒精灯、水温计、注射器、气温计、风向仪、简易天平。
72.根据对工具的了解,研究水结冰时的温度用到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用到气温计;给水加热用酒精灯;研究空气有质量用托盘天平和气球;研究空气可以压缩用注射器;观测风的方向用风向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