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2.(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某同学收集了有关“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利于学习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3.(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时间(年) 创办人 企业 类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 湖北织布官局 民用工业
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4.(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兴办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入侵
5.(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下图漫画中的人物手里拿着一个“创口贴”,上面印着“西方先进技术”。对此漫画正确解读是
A.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
D.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6.(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7.(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在(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8.(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9.(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10.(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11.(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口口口口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口口口口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凭借慈禧太后这一句话,它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幸存者。“口口口口”应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轮船招商局
12.(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3.(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4.(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A.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B.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
C.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5.(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1900年,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反清复明”
16.(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将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7.(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______(判断对错)
18.(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______(判断对错)
19.(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
【历史之痛】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奋起抗争】
材料三
邓世昌 关天培
(3)如图所示的两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几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忧患意识】
(4)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治标不治本,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史实,B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反映的洋务运动无关,排除。故选择B。
2.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都是洋务运动中设立的企业,所以这些资料有利于学习洋务运动,故选C;“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都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戊戌变法无关,排除ABD。
3.D【解析】根据题中表格可以看出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些近代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中表格可以看出在洋务运动中既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工业,也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并不是整个运动都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题中表格只反映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所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未体现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促进作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题中表格只反映了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所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不能反映其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D【解析】依据题干“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可知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兴办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题干没有直接体现洋务运动对于近代化的意义,故A不符合题意。1895年清政府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直接体现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联,故C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可知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兴办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创口贴”只是修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而后证明洋务运动是救不了中国的,最终失败。对此漫画正确解读是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选项C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C排除;选项D是洋务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B。
6.A【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加大对华资本输出,故选A;1911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是与帝国主义直接的交涉,与对华投资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外资,不是本国资本,D错误。
7.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D项正确;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军在朝鲜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陆战,清政府战败,平壤失守,排除A项;黄海海战是日俄战争期间两国第一次正面的海上冲突,清政府惨败,排除B项;辽东战役是日中双方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大规模陆战,清军苦心经营的鸭绿江防线、辽南防线和营口至鞍山防线被日军先后突破,防守兵力占优势的清军纷纷败退,致使辽东大部重镇沦陷,且直接危及奉天和京畿地区的安全,排除C项。故选D项。
8.B【解析】根据“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可知,指的戊戌变法。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是戊戌变法内容之一,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是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干的“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指的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这些措施与读书人密切相关。故C符合题意;“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与读书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有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和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等。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严复、康有为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主张救亡图存,进行变法改革,所以当时的报刊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变法图强,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革命思想,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C项。故选D项。
11.C【解析】根据“戊戌变法”“培植人才之地”“唯一幸存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口口口口”应指的是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堂,C符合题意;ABD项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排除。故选择C。
1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主张是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主张。故D错误,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故ABC项都符合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英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知都属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信息“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可知是中国的抗争史。故上图反映的主题英概括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B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者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排除D。故选B。
14.D【解析】根据题干“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在天津火车站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D正确;英军入侵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不符合史实,排除A;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与史实不符,排除BC。故选D。
15.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00年,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维新变法的口号,排除B项;“反清复明”是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朝政权恢复明朝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
16.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B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7.正确【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因此正确。
18.正确【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因此正确。
19.(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吴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徐邦道旅顺抗日、左宝贵平壤抗日殉国、丁汝昌威海卫抗日殉国等。
(4)主题:侵略与反抗;感想和看法: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中国人民具有抗争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辱;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
【解析】(1)据材料“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据材料“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例子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吴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徐邦道旅顺抗日、左宝贵平壤抗日殉国、丁汝昌威海卫抗日殉国等。
(4)主题: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感想和看法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了解中国过去的那段血泪史、奋斗史和耻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中国人民具有抗争(反抗)精神以及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