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辽宁省各地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辽宁省各地八年级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5 07: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2 新文化运动
1.(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被陈独秀形象地称为“德先生”“赛先生”的是
A.民族、民生 B.民主、科学 C.民主、自由 D.民族、民权
2.(2022·辽宁·朝阳市第七中学八年级期末)如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
运动名称
口号 “民主”、“科学”
人物 陈独秀、胡适等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3.(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过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你应当查阅的文献资料是
A. B. C. D.
4.(2022·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其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②李鸿章③曾国藩④胡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是谁首先提出的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毛泽东 D.李大钊
6.(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在近代中国文学革命中,率先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新文学语言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7.(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叶(同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C.提倡白话文 D.提倡新生活
8.(2022·辽宁·阜蒙县蒙古族初中八年级期末)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9.(2022·辽宁抚顺·八年级期末)黄叶同学收粤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
A.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C.新文化运动的战士 D.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
10.(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某作家在新文化运动中想发表一篇反封建思想的文章,但是又不知在哪里发表为好,你给他推荐的是( )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民报》 D.《中外纪闻》
11.(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抨击旧道德 B.反对殖民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2.(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的阵地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
13.(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日,推倒雕琢的阿识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由此分析陈独秀提倡的是( )
A.文学革命 B.文言文改革 C.民主思想 D.文学理论
14.(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他们发起了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护法运动
15.(2022·辽宁锦州·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失败后,觉醒的仁人志士们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技术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求变法之路】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拉开该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探思想之路】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总结近代化的探索有什么特点?
16.(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1840年,英国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战争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入侵,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2)依据材料二写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派别的主张对应的事件名称: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3)“民主、科学”谁首先提出的?写出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名称。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除了“民权”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5)根据上图,说出中国近代化探索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2022·辽宁鞍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次自教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辱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自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自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他失败的地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的“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新文化运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材料四中的陈独秀外,还有谁?(一例即可)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18.(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仿照材料三所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9.(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的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它给了封建主义致命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从此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都为人民所唾弃,都只能是短命的。
——摘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什么运动时期创办的?这一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叙述了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这一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这场运动有何局限性?
20.(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新门原函》
材料二: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国三个兔子而成名,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免)。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 写出一个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材料二中为实现救国自强,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这次探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的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故选B。
2.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为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故此题选择答案B。
3.D【解析】1915年开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因此了解新文化运动应当查阅的文献是《新青年》,故选D;A是宣传维新变法,排除;B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排除;C是同盟会的报刊,宣传革命思想,排除。
4.C【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因此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④胡适。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李鸿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提出的“德先生”即Democracy是民主的译音,“赛先生”Science是科学的译音。可见“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是陈独秀首先提出的。B项正确;ACD项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D项正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排除A项;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排除C项。故选D项。
7.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批判封建礼教,鲁迅在《狂人日记》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B项正确;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政治思想方面,不是批判封建道德,排除A项;提倡白话文是文学革命,不是批判封建道德,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没有提倡新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
8.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关于新文化运动,其口号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9.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因此C项正确,排除B项;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排除A项;胡适、鲁迅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排除D项。故选C项。
10.B【解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与策源地,是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文化杂志。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故 某作家在新文化运动中想发表一篇反封建思想的文章,应该发表到《新青年》,故B项正确;《每周评论》是中国第一本以“评论”命名的刊物,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排除A项;《民报》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中外纪闻》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刊物,排除CD。故选B项。
11.A【解析】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材料中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A项正确;材料中不是反对殖民统治,排除B项;材料是批判封建礼制,不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2.C【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AD项是维新派的,B项是革命派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解析】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言文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学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4.C【解析】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排除B项;护法运动与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1)自强;求富。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公车上书。
(3)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4)民主、科学(或德先生、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5)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探索历程。(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2)
根据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戊戌变法中实践的,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公车上书。
(3)
根据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可知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5)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来回答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
16.(1)
战争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
(4)民族;民生。
(5)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解析】(1)
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B:“变法图存”是戊戌变法的主张;C:“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
(5)
根据材料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探索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变化是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17.(1)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封建专制制度;
(3)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胜利低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任选其一都得分)。
(5)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材料二、三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解析】(1)
根据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次自教运动。”结合所学可知“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晚清政府寻求自强自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根据材料二“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自强之计。”结合所学可知国弱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
(3)
根据材料三“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他失败的地方”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所说的“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是指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失败的地方”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胜利低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
新文化运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材料四中的陈独秀外,还有很多,可从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中任选一个来回答。
(5)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材料二是戊戌变法、材料三是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8.(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培养了近代的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的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4)《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科学。
(5)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分析】(1)
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
首先,在题干“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这两种观点中任选其一或折中辩证看待;其次,围绕自己选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例如选择洋务运动是成功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等角度说明理由。如果选择“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角度说明理由。还可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洋务运动,从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说明理由即可。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
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篡夺。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其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规律。
19.(1)洋务运动时期;自强。
(2)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3)辛亥革命
(4)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分析】(1)
根据材料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与图中的企业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这一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
(2)
根据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它给了封建主义致命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因此它指的是辛亥革命。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0.(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民主、科学
(4)近代化的探索【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反映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西方人要好,但是中国的军事武器不及西方的。中国要自强就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制造武器。结合课本所学,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强兵富国。洋务派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洋务运动。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是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依据材料二“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即知识分子在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为实现救国自强,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戊戌变法。结合课本所学,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的方式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但只坚持了103天就失败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国三个兔子而成名,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915年起,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支持下,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北京大学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依据前面的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结合课本所学,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学习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过程。因此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生产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化的探索。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