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五四运动
1.(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3.(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伟大力量,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探索的开始
C.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创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022·辽宁鞍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二十一条”
5.(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6.(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后,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些事例说明( )
A.工人和学生都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B.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的目的就是罢工 D.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取得胜利
7.(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进步性 B.革命性 C.民族性 D.广泛性
8.(2022·辽宁鞍山·八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9.(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扶清灭洋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民主与科学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10.(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1.(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观察如下图所示,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12.(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在如下图所反映的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这次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的中国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3.(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
A. B.
C. D.
15.(2022·辽宁·朝阳市第七中学八年级期末)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爆发于何时何地?
(2)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列举一个最能体现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
(4)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6.(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是中华文明得以源源不断、长盛不衰的原因。近代以来,列强多次掀起侵华战争,而中国人民的抗争也从未停止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图二广东省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
(1)图一反映的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材料二中“扶清灭洋”是哪一运动的口号?依据材料概括这场运动的性质?
材料三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五月四、五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要求释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六月二十八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依据材料三写出五四运动的三种主要斗争方式: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
17.(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请说出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18.(2022·辽宁丹东·八年级期末)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变革的尝试】
材料一
【思想文化的革新】
材料二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伟大精神的引领】
材料三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与材料一中图片和文字有关的变法是什么?这次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所标举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片和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
19.(2022·辽宁·阜蒙县蒙古族初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6.12《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上述材料讲的是什么事件?
(2)发生的时间是?
(3)根据材料分析你认为在这次事件中起到先锋作用的是谁?起到主力作用的是?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5月4日,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BC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
2.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高呼“内除国贼,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口号,B项符合题意;A项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C项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关,排除;D项与解放战争有关,排除。故选B。
3.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近代化探索的开始,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创,C项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B【解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CD都是与五四运动有关,但题目问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其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反封,与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有关,“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与它的性质无太大关系,故答案选B。
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的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选项D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导火线;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地点;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解析】根据“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可得出五四运动中学生是先锋,而工人是主力军,B项正确,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不是为了罢工,排除C项;“取得胜利”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7.B【解析】根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得出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反帝的革命性,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8.D【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是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的,它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起点”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因为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主力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因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没有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宣传民主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不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不是开始力能扛鼎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9.B【解析】“扶清灭洋”是(1898-1901年)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因此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外争主权”具有反帝性质,“内除国贼”具有反封建性质,A项正确;“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都只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的一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解析】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B项正确;A项是导火线,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转移,排除C项;青年学生是先锋,排除D项。故选B项。
12.B【解析】依据图片“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提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B项符合题意;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成立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结束。A项不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简称广州国民政府。C项不合题意;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3.B【解析】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其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所以答案是B。
14.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项漫画中关在笼子里的大清皇帝和大臣,寓意清朝时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漫画中的洋人操控的清朝统治者打扮的提线木偶,寓意《辛丑条约》的影响,清政府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漫画中的曹、陆、章以及三个拳头代表的是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要求惩办的三个卖国贼,以及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学生、工人和商人。D项是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后中英双发关于《南京条约》的谈判,漫画寓意条约的不平等性;ABD三项均与五四运动无关,故选C。
15.(1)五四运动;1919年;北京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外争国权,内争国贼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此为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3)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
16.(1)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4)斗争方式是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准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逐年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
根据“虎门广场、折断的烟枪”可知这反映的是林则徐带领的虎门销烟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
根据所学知识,“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时义和团提出的口号;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故其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4)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三种主要斗争方式是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7.(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北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3)爱国主义精神。
【分析】(1)
运动: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口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2)
导火线:根据材料二“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地点: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的北京。性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3)
精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18.(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或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解析】(1)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这是谭嗣同英勇就义时所说的话。故材料一与戊戌变法有关。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
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3)
问题一:依据材料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故材料三中图片和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或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
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9.(1)五四运动
(2)1919年5月4日
(3)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解析】(1)根据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3)根据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先锋队是青年学生。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