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辽宁省各地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内战爆发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辽宁省各地八年级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5 08:0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3 内战爆发
1.(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邓小平
2.(2022·辽宁阜新·八年级期末)以下哪一个事件,标志着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发动了全面内战( )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
C.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D.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
3.(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签订《双十协定》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孟良崮战役 D.进攻中原解放区
4.(2022·辽宁鞍山·八年级期末)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北平
5.(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中共七大召开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6.(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讲话:“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来,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毛泽东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D.建立联合政府
7.(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签订的地点是( )
A.北平 B.南京 C.西安 D.重庆
8.(2022·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1945年,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拍摄了唯一的单独合影。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谈判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9.(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10.(2022·辽宁丹东·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的一次谈判的资料卡。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1945年 地点:重庆 人物:邓小平、蒋介石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结果
11.(2022·辽宁阜新·八年级期末)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12.(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要和平,争民主”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3.(2022·辽宁锦州·八年级期末)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放映的好剧《觉醒年代》,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由迷茫走向觉醒的过程。让我们走进这段光辉岁月,感受青春的热血澎湃,感悟民族的伟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一: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学生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思想再觉醒】
材料二: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是谁?“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标志是什么?
【斗争中觉醒】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是在哪一工人运动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材料四: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
【新时代觉醒】
(5)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14.(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
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图一注:图一为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谋取本国利益,扶蒋反共,帮助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里的“内战前线”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当时国内的大城市;二是主要交通线的沿线城市;三是东北地区。
图二注: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延安机场与前来迎接的张治中、赫尔利合影。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的公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获得了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
(1)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图二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的信息点?(写出三点)
(3)从图一及文字介绍中你能推断国民党对待重庆谈判是否真心?
(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15.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走向和革命前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材料三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 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______ 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大主要成果。
(2)参看材料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补全材料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 ______。其中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和最终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分别是哪两次战斗?
(4)材料四中的“双十协定”是哪一事件取得的成果?全力围攻哪一解放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所以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周恩来,C项正确;毛泽东参加了重庆谈判,没有参加西安谈判,排除A项;朱德和邓小平两次谈判都没有参加,排除BD项。故选C项。
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A项正确;BCD项都是在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军事行动,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D正确;A排除;重庆谈判后,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B排除;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排除;故选D。
4.B【解析】由“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可知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题干材料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C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地点西安。A排除;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B排除;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时间与题干不符。D排除;故选C。
6.A【解析】根据所学,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随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A项正确;BCD项不是最紧迫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重庆谈判有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因此“双十协定”签订的地点是重庆,D项正确;北平、南京、西安均不是重庆谈判的地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因此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谈判。B项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A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9.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A正确;中原解放区属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B;东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不是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排除CD。故选A。
10.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开展了一次历史性会谈,即重庆谈判。谈判主要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1.C【解析】依据材料中关键词“1945年8月”“渝州(今重庆)”“重逢握手”,这首诗的含义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重逢,在重庆会谈。涉及的历史史实是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毛泽东亲赴重庆,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因此,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C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A不合题意;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B不合题意;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指挥了渡江战役。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故应选C。
12.C【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胜利到来的当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盼望建立民主国家。“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反对内战,C符合题意;“还我河山,守土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人们的普遍的愿望。A不合题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的纲领,B不合题意;“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目标,D项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3.(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李大钊;中共一大的召开。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重庆谈判。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出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原因可从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进行回答。
(2)
根据材料二“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标志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3)
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之后,认识到必须团结盟友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4)
根据材料四“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结合所学可知“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
(5)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来获得感悟。
14.(1)A
(2)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共产党前去进行谈判的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3)不真心;国民党一直在为内战作准备,国民党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只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
【解析】(1)
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史料),通史、传说、复原图都属于第二手资料。根据“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可知,图二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选A项。
(2)
根据材料“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8月28日”可归纳出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延安机场与前来迎接的张治中、赫尔利合影”可归纳出共产党前去进行谈判的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根据“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可归纳出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3)
根据材料“图一为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谋取本国利益,扶蒋反共,帮助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可知,国民党一直在为内战作准备,国民党对待重庆谈判不是真心的,只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
(1)成果: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南昌起义。
(3)战略转移;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
(4)重庆谈判;中原。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大主要成果创建黄埔军校和领导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根据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中,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后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
(4)根据所学可知,“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