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①陕北解放区 ②中原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解放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4.(2022·辽宁锦州·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5.(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C.和平解放北平,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6.(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1948年9月~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又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是开展革命事业的重要保障。将下列军队名称的序号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全民族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 C.①—b②—c③—a D.①— c②—a③—b
8.(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9.(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有助于了解(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10.(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某报纸用以下哪一标题发表文章,其中描述了1947年下半年的战况
A.“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11.(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刘邓大军的进攻,使得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调回部分进攻主力回援,这为解放军“举行全国性的反政,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打下了基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 )
A.自卫反击阶段 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C.全面反攻阶段 D.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决战
12.(2022·辽宁鞍山·八年级期末)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13.(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4.(2022·辽宁·阜蒙县蒙古族初中八年级期末)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A.南京解放后 B.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15.(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1949年4月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句,这一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B.淮海战役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6.(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为了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7.(2022·辽宁阜新·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 )
①荷兰的侵占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将下列事件前的序号与其影响(意义)前的字母符号相连接,正确的是
①南京解放 ②西安事变 ③五四运动
a十年内战基本停止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a③-b D.①-c②-b③-a
19.(2022·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下面展示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年代轴中,在③时间段发生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B.沙家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渡江战役、沙家店战役
D.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青化砭战役
20.(2022·辽宁鞍山·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2022·辽宁丹东·八年级期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图是某纪念馆展出的一张照片,再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的火热场景。这场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台儿庄战役
22.(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23.(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1)图一场景发生在__________(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场景发生在_____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__________建立了中华民国。
(3)图三场景发生在________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数达________以上。
(4)图四场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战役名称)以后,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4.(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正式通过了团结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种方式被称为“党内合作”。
材料二:……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三: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发动大规模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四: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五: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如何。
(4)材料四中全民族抗战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后?
(5)材料五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全国的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5.(2022·辽宁丹东·八年级期末)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南湖红船(复制品) 图2 中共七大
材料二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现又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年《左权将军家书》
材料四 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进程图
(1)材料一图1中的红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中的大会把哪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请将材料二方框内相应的事件补充完整。该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八路军“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什么?
(4)材料四中A处“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B处“推翻反动统治”是在哪一战役后实现的?
(5)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26.(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
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材料三: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四: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政策调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一会议在党的革命历程中有着什么重要地位?
(3)材料三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7.(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某校王老师以“解放战争”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历史情境 问题考虑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的场景?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解放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2)材料二中“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开始于什么时间?(年月)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概括这场运动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材料四: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历时142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百度词条《三大战役》 (4)材料四所述的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是哪一场战役?解放华北是哪一场战役?
28.(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作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根据熊月之、高俊《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整理
材料二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下面为一封书信的节选。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材料四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2万余人,包括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的两大主力新1军和新6军。这一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290万,解放军增加到300万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写出一点即可)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节选的这封书信写于哪场战争期间?
(4)根据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29.(2022·辽宁阜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材料三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青年要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材料四讲起“八一”历史长 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 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华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
材料六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材料七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 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哪?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代青年应怎样“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4)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5)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6)结合材料六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7)材料七的观点你认为奇怪吗?为什么?
30.(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如上图)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事件后,双方代表签订了什么文件?
(2)在1948年-1949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哪三次大规模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在哪次会议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1.(2022·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刻有这样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1946-1949年,这段时间是哪一历史时期?哪次战役使东北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哪个政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材料中的“三十年以来”是指1919-1949年,其起点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中的“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请举出1840-199年间两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各一位。
(4)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我们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为继承革命先烈们开创的事业应该怎么做?
32.(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示,选择相应的影片。(填图片字母序号)
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______
②千里跃进,战略进攻:______
③分割包围,先打两头:______
④千里战线,三路作战:______
⑤中间突破,规模最大:______
(2)假设这些影片的摄制组都进行了实地拍摄,请你分别说出拍摄每部影片都应该去的地点。(任选三处即可)
(3)在这些影片中,如果想了解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你应该观看哪些影片?
33.(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正式通过了团结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议,决定采取共产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种方式被称为“党内合作。”
材料二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三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国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发动大规模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四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政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1)材料一中,“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它的建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根据前三则材料分析,国共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全民族抗战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材料五中“百万雄狮过大江”指的是哪一战役?国民党败局已定,其残余势力退往了哪里?
34.(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探究与分析: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材料二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材料三 图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抗战初期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的战役是哪次?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商谈实现了国内和平吗?请用史实说明。
(4)国共破裂,解放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哪三次战略进攻?
35.(2022·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所树立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记者风趣地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材料四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98载风雨坎坷,砥砺中国人民的奋进意志,考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穿越革命战火的硝烟,接受建设激情的洗礼,把握改革时代的脉动,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
(1)材料一 中的“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它”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孵出小鸡来”是喻指什么?
(3)材料三中图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中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场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图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历史地位如何?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华民族各项辉煌的成就中得到的感悟。
36.(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信息窗口题
南京是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近代的南京是一座饱经沧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签字地;太平天国运动的都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日军在南京制造了修绝人實的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签字地;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在地。
【近代开端·建立民国】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 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图A 图B
(1)写出图A事件,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有哪几处 (写出两处即可)图B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建立,距今(2021年)有多少周年 采用何种纪年 【农民战争·太平天国】
图C 图D
(2)请你用精准语评价一下图C太平天国运动,其历史影响有哪些 图D中的“天京”指的是哪里 【百年国耻·底昭雪】
图E 图F
(3)写出图E出现在哪一历史大事件中 请写下文字,抨击图E暴行 图F是指哪一历史大事件 这一历史大事件的胜利有哪些重要原因 【解就战争·人民解放】
图G 图H
(4)图G诗“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大江”指的是什么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报纸图H报道南京解放是在何年何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先后发动了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2.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①③符合题意;国民党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国民党开始进攻大别山解放区,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因此A项符合题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及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是战略决战的组成部分,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正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属于战略防御,排除A;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C;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属于夺取胜利,排除D。故选B.
5.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进入敌人的心脏地带,打到了国统区,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从此后,其他各战场也转入反攻,所以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项正确;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发在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和平解放北平,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发生在战略决战阶段,排除C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其结果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D项。故选B项。
6.A【解析】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A正确;淮海战役由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动,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B排除;平津战役由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动,解放华北全境,C排除;渡江战役解放长江以南地区,D排除。故选A。
7.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长征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以对应正确的是①-c,②-a,③-b,故选D,排除ABC。
8.C【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49年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故选C;AB与北平无关,排除;D解放北平的不是辽沈战役,排除。
9.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都是解放战争的过程,B项正确;解放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抗战,排除A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材料不完整,排除D项。排除B项。
10.A【解析】“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根据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B项是国共内战爆发,是1946年,排除B项;C项是长征期间,在1934-1936年间,排除C项;D项是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1.B【解析】根据“刘邓大军的进攻,使得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调回部分进攻主力回援”可得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ACD项都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看出,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此时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部署,刘邓大军像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区,揭开反攻的序幕,B符合题意;图片信息反映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此时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部署,当时人民解放军已经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A不符合题意;图片信息反映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此时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部署,当时还没到决战时期,与淮海战役无关,C不符合题意;图片信息反映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部署,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不是渡江战役,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刘邓挺进大别山的事实。1947年夏,毛泽东根据当时全国形势,决心跳到外线作战。于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这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因此选C。
14.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人民解放军从1948年9月-1948年11月进行的辽沈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进行的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C正确;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AB排除;和平解放西藏,全国大陆基本解放。D排除;故选C。
15.D【解析】依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与辽沈战役相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淮海战役,排除B项;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平津战役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为了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D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东北, 平津战役解放华北,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以北,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逃到台湾,再次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荷兰侵占台湾发生在古代史上,不是发生在近代,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与c连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②与a连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①与b连接。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A【解析】根据所学,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949年1月,分别是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灭;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A项正确;沙家店战役是1947年8月,青化砭战役是1947年3月,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1949年初,平津战役,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华北地区的孤城,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促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文化名城得以保护,C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A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B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排除C项。故选C项。
21.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淮海战役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地区,排除A项;平津战役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22.D【解析】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由此可见,上述材料均与解放战争相关,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从1926年到1927年,红军长征从1934年到1936年,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到1953年,均不包含上述史实,排除ABC。故选D。
23.(1)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1911年 孙中山
(3) 1937年 30万人
(4)渡江战役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一场景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二场景发生在1911年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三场景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数达30万人以上。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四场景发生在渡江战役以后,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黄埔军校。
(3)处于对峙状态。
(4)七七事变后。
(5)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合作正式建立。
(2)依据所学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也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依据材料三“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可以看出此时国共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破裂,国民党对共产党发动围剿,国共两党之间处于对峙状态。
(4)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历史的转折点:依据材料“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着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
25.(1)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思想
(2)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3)平型关大捷
(4)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图1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据材料一“图2中共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
根据材料“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中流砥柱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四渡赤水。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4)
根据材料“ 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进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推翻反动统治”是在渡江战役后实现的。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26.(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障。
【分析】(1)
根据材料一“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中共成立奠定阶级基础;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可知,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成立奠定组织基础。
(2)
根据材料二“1935年10月”“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根据材料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可知,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
根据材料四“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障。
27.(1)重庆谈判;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2)1946年;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4)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析】(1)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因此,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是重庆谈判的场景,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因此“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开始于1946年。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4)依据所学可知,辽沈战役发起于1948年9月;淮海战役发起于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发起于1948年11月,因此最先打响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
28.(1)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3)抗日战争。
(4)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人数上取得了优势。
【分析】(1)
由材料“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可得出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由材料“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可得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2)
由材料“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可得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3)
抗日战争是1931年到1937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材料“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可得出指抗日战争。
(4)
由材料“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2万余人,包括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的两大主力新1军和新6军。这一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290万,解放军增加到300万人”,可得出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人数上取得了优势。
29.(1)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3)努力学习,探索创新,立志报国。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找到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5)抗日救亡。
(6)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7)不奇怪;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样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因素。
【分析】(1)根据材料一“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根据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青年应努力学习,探索创新,立志报国,“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4)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找到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5)从材料五“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华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中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抗日救亡。
(6)结合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7)材料七“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 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的观点我认为不奇怪;原因是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样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因素。
30.(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渡江战役;中共七大。
【解析】(1)
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出于为内战赢得准备时间的目的,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民众和争取中间势力,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开始了四十多天的谈判,最终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8年-1949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
根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1.(1)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国民党。
(2)五四运动。
(3)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邓世昌,抗日战争:左权。
(4)我们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应该敬仰、缅怀和铭记;我们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提升品格,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析】(1)
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1946-1949年,这段时间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2)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依据材料“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有邓世昌,抗日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有左权等。
(4)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应该敬仰、缅怀和铭记;我们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提升品格,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1) A E C D B
(2)A沈阳、B徐州、C北京、D南京、E大别山。
(3)B、D、E
【分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断敌退路,关门打狗”描述的是以锦州为重点而展开的辽沈战役,所以①选A;“千里跃进,战略进攻”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所以②选E;“分割包围,先打两头”是平津战役的作战战术,所以③选C;“千里战线,三路作战”是渡江战役的战术,所以④选D;“中间突破,规模最大”是对淮海战役的描述,所以⑤选B。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拍摄影片《辽沈战役》应该去沈阳,拍摄《淮海战役》应该去徐州,拍摄《平津战役》应该去北京,拍摄《渡江战役》应该去南京,拍摄《挺进中原》应该去大别山。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参与指挥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所以想了解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应该观看B《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E《挺进中原》。
33.(1)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做了准备。
(3)由合作到对抗。
(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5)渡江战役;台湾
【分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三大上决定,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
(2)
根据材料二“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埔军校(或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3)
根据材料二“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及材料三“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国剿’”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国共两党关系由合作转为对抗。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这场战役宣告了国民党败局已定,其残余势力退往了台湾。
3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西安事变;淞沪会战。
(3)重庆谈判;这次商谈没有实现国内和平;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分析】(1)
标志:根据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并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2)
标志:根据材料二“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战役: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2日的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重庆谈判。结果: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没有实现国内和平。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
(4)
三次战略进攻:结合所学可知,国共破裂,解放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次战略进攻。
35.(1)中共一大的召开;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教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解析】(1)依据材料一“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可知“它”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当时“它”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依据材料二“1927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可知,“孵出小鸡来”是喻指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开始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依据材料三中图一“遵义会议会址”,结合课本所学,遵义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依据材料三中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场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图三反映的是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5)依据前面的材料,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农村革命割据地,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由此得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教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36.(1)A事件:鸦片战争;开放的港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109周年;民国纪年。
(2)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南京。
(3)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去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4)长江。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1949年4月23日。
【分析】(1)
根据图A"1842年《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中国通过《南京条约》签订,被迫开放的港口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距今2021-1912=109周年。采用的是民国纪年。
(2)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位都城,故“天京”是指南京。
(3)
根据所学知识,图E出现在南京大屠杀中。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F是指日本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去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4)
根据图G诗“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江”指的是长江。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原因: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根据报纸“南京解放”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