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训练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学情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训练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学情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4 20: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训练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学情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2、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蔗糖溶液 B.生理盐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稀盐酸
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内的液面几乎保持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晶体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4、属于浊液的是(  )
A.香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牛奶
5、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6、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四杯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质量最大
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7、下表列出了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 g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60 ℃时,11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8、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原溶液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9、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将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晶体
D.检查气密性
10、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喝汽水时容易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室温时,向100 g水中加入硝酸钾至刚好饱和,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12、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60倍大气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它成分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
C.溶液的密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3、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2.5 mL蒸馏水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1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15、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其中一种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所示为在t2℃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将25 g乙加入50 g水中形成75 g乙溶液
C.由②到③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D.甲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______.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________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 。
17、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上述实验中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其质量为  g,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3)使烧杯乙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
1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各题。
(1)若要配制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②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时,使用的量筒应选择__________。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_g,现用60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用60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方法二:将60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每份3000g),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19、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________。
(3)量取。
(4)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五一”、“十一”小长假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1)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写物质名称)。
(2)有时遇到蚊虫叮咬,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 来涂抹止痒。(填序号)
A. 食醋(含醋酸) B. 氢氧化钠 C. 食盐水 D. 牙膏或肥皂水
(3)户外取泉水,往往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储水罐备用.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旅途中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下列垃圾应放入金属类垃圾箱的是________;应放入塑料类垃圾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矿泉水瓶 B.铝制易拉罐 C.瓜果皮 D.纸质参观券
(5)景区常见“珍珠粉”(主要成分是CaCO3)作为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出售.请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36.0 g
②20 ℃时,36.0 g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00 g水
③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0 g
④20 ℃时,从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蒸发100 g水,能析出36.0 g氯化钠晶体
⑤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⑥20 ℃时,将氯化钠与水以36∶100的质量比混合,可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2、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 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________ 。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6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N析出晶体
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
d.M,N均有晶体析出 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3、小丽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1)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2)改正后,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丽发现图示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24、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四、实验题。
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溶液的形成
①将适量调味品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②将生石灰和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即为澄清石灰水,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溶液的性质
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盐酸是纯净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Ⅰ(如图1),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b.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据此现象,写出对“饱和溶液”的理解________ 。
③常温时,该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a.常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b.D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c.将A点状态的溶液变化到C点状态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 。
d.图中A,B,C三个点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3)溶液的用途
生活中溶液有许多用途,例如:碘酒能用于杀菌消毒;请再举一个生活中溶液应用的实例________ 。
五、计算题。
25、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相同组成的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
试据此计算: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2—2023训练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学情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2、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蔗糖溶液 B.生理盐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稀盐酸
【答案】C 
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内的液面几乎保持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晶体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答案】B 
4、属于浊液的是(  )
A.香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牛奶
【答案】D
5、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D
6、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四杯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质量最大
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答案】C 
7、下表列出了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 g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60 ℃时,11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B
8、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原溶液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答案】C
9、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将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晶体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10、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喝汽水时容易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A
11、室温时,向100 g水中加入硝酸钾至刚好饱和,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答案】A
12、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60倍大气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它成分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
C.溶液的密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13、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2.5 mL蒸馏水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答案】D
1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D
15、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其中一种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所示为在t2℃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将25 g乙加入50 g水中形成75 g乙溶液
C.由②到③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D.甲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D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______.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________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 。
【答案】(1)食盐;食用油;汽油能溶解油污 (2)氢氧化钙
17、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上述实验中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其质量为  g,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3)使烧杯乙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
【答案】(1)乙 升高温度
(2)丁 65 再加入少量固体M,观察能否继续溶解(合理即可)
(3)增加溶剂
1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各题。
(1)若要配制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②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时,使用的量筒应选择__________。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_g,现用60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用60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方法二:将60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每份3000g),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答案】 5.4 量取 混匀 AC 2
19、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________。
(3)量取。
(4)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47  (2)称量 (4)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20、“五一”、“十一”小长假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1)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写物质名称)。
(2)有时遇到蚊虫叮咬,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 来涂抹止痒。(填序号)
A. 食醋(含醋酸) B. 氢氧化钠 C. 食盐水 D. 牙膏或肥皂水
(3)户外取泉水,往往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储水罐备用.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旅途中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下列垃圾应放入金属类垃圾箱的是________;应放入塑料类垃圾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矿泉水瓶 B.铝制易拉罐 C.瓜果皮 D.纸质参观券
(5)景区常见“珍珠粉”(主要成分是CaCO3)作为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出售.请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答案】(1)酒精 (2)D (3)过滤 (4)B;A
(5)CaCO3+2HCl═CaCl2+H2O+CO2↑
2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36.0 g
②20 ℃时,36.0 g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00 g水
③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0 g
④20 ℃时,从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蒸发100 g水,能析出36.0 g氯化钠晶体
⑤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⑥20 ℃时,将氯化钠与水以36∶100的质量比混合,可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①③
22、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 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________ 。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6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N析出晶体
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
d.M,N均有晶体析出 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可先将R溶液从A状态稀释到C状态,再将温度升高到60℃;bde
23、小丽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1)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2)改正后,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丽发现图示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 (2)②①④③⑤
(3)搅拌,加速溶解 (4)装瓶贴标签
三、问答题。
24、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案】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四、实验题。
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溶液的形成
①将适量调味品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②将生石灰和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即为澄清石灰水,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溶液的性质
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盐酸是纯净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Ⅰ(如图1),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b.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据此现象,写出对“饱和溶液”的理解________ 。
③常温时,该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a.常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b.D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c.将A点状态的溶液变化到C点状态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 。
d.图中A,B,C三个点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3)溶液的用途
生活中溶液有许多用途,例如:碘酒能用于杀菌消毒;请再举一个生活中溶液应用的实例________ 。
【答案】(1)c;CaO+H2O═Ca(OH)2
(2)bd;减小;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对于其它物质不一定是饱和的;40;28.6%;常温下,往A状态的溶液中加入20g溶质和20g水,使之充分溶解;C、A、B
(3)生理盐水给病人补充水分
五、计算题。
25、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相同组成的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
试据此计算: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是80%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是21.7g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