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第二章探索生命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第二章探索生命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4 22: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单元第二章过关测试卷
[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最早观察到细胞结构的科学家是 (  )
A.袁隆平 B.罗伯特·胡克
C.达尔文 D.弗莱明
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与调节视野亮度无关的结构是 (  )
A.遮光器 B.反光镜
C.通光孔 D.目镜和物镜
3.如图1-2-1所示的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
图1-2-1
A.①目镜和②物镜 B.③反光镜
C.④粗准焦螺旋 D.⑤细准焦螺旋
4.王小明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老师告诉他视野太暗,老师轻轻转动了反光镜视野就变亮了。老师这时选择的是反光镜的 (  )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5.当我们选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
A.10 B.40 C.400 D.1600
6.要将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玻片移动的方向是 (  )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7.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8.我们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时,要借助显微镜。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B.对光时,应该先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对光时,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9.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当要下降镜筒时,眼睛应看着 (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可以不看显微镜
10.滴管、试管和培养皿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器具,它们应该属于 (  )
A.观察器具 B.计量器具
C.加热器具 D.通用器具
11.如图1-2-2所示的计量器具中,用来测量固体质量的仪器是 (  )
图1-2-2
1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所观察生物材料的要求是 (  )
A.有平面结构的 B.形态不规则的
C.薄而透明的 D.有生命活力的
13.我们在制作菠菜叶表皮的临时玻片标本时,应选取叶片的 (  )
A.外表皮 B.内表皮
C.上表皮 D.下表皮
14.科学探究往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作出假设;②提出问题;③实验;④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15.下列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
A.小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B.小明心想:这是生物吗
C.小明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D.通过观察,小明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16.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或材料是 (  )
A.试管 B.载玻片
C.镊子 D.清水
17.下列关于菠菜叶表皮临时玻片标本制作过程的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 (  )
①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把表皮放在清水中 ③撕取一小片叶子表皮
④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⑤在平展的表皮上盖上盖玻片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②④⑤① D. ②①④③⑤
18.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为了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将盖玻片 (  )
A.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 B.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用力放下
C.轻轻平放下,然后轻轻一压 D.轻轻平放下,然后用力一压
19.教科书上的科学探究示意图中,在“探究腐肉能生蛆吗”的实验里,实验变量是 (  )
A.碗口是否覆盖纱布 B.碗中是否有腐肉
C.肉碗放置的环境不同 D.光和温度的条件不同
20.某小组在探究蚯蚓运动的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该 (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8分)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1)稳定显微镜
(2)手握镜的部位
(3)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
(4)玻片标本放置的部位
(5)能使镜筒迅速升降的结构
(6)光线较强时用
(7)光线较弱时用
(8)能调节通光孔进光量A.镜臂
B.镜座
C.物镜
D.粗准焦螺旋
E.载物台
F.大光圈
G.平面镜
H.遮光器
22.(12分)实验中常用的解剖器具有解剖盘、    、 镊子、刀片等;加热器具有    、    、石棉网等。在使用解剖器具时不要用手    ,刀口也不要向着他人;不要用手    加热的材料和器具,要借助      拿取。
图1-2-3
23.(14分)图1-2-3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光时,先转动[ ]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若光线太弱,可转动[ ]    换到较大的光圈,或者翻动[ ]    选用凹面镜。
(2)转动[ ]      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大,用于升降镜筒和寻找物像;转动[ ]      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小,用于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3)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 ]    ,以免碰到玻片。
(4)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8×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的组合方式是      。
(5)将写有字母“E”字的透明胶片放在载物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    。
24.(8分)图1-2-4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所示),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2-4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空气中的    可以进入肉汤。
25.(8分)图1-2-5为叶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图(被打乱了顺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2-5
(1)图E的操作可以避免产生    。
(2)图G所滴的液体是    。
(3)使用显微镜时,为使视野明亮,需用大光圈及    面镜。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临时玻片,在视野中找到细胞物像后,为使物像清晰,需微调显微镜的           。
26.(10分)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蚯蚓、硬纸板、玻璃板、清水等(提示:蚯蚓靠湿润的体表呼吸)。
(1)在该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2)在该实验中,你作出的假设是 。
(3)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地往蚯蚓身上抹些水,这是为什么  。
(4)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使蚯蚓的生活环境除控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该实验中的硬纸板和     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5)实验结束后,你如何处理蚯蚓  。
第1单元第二章过关测试卷
1.B 2.C 3.A 4.B 5.C 6.A 7.B 8.C 9.B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16.A 17.B 18.A 19.A 20.B
21.
(1)稳定显微镜
(2)手握镜的部位
(3)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
(4)玻片标本放置的部位
(5)能使镜筒迅速升降的结构
(6)光线较强时用
(7)光线较弱时用
(8)能调节通光孔进光量A.镜臂
B.镜座
C.物镜
D.粗准焦螺旋
E.载物台
F.大光圈
G.平面镜
H.遮光器
22.解剖剪 酒精灯 三脚架 触摸刀口 直接接触 手套或木夹 
23.(1)② 转换器 ④ 遮光器 ⑤ 反光镜
(2)⑥ 粗准焦螺旋 ⑦ 细准焦螺旋
(3)③ 物镜
(4)10×和40×
(5)E
24.(1)引起肉汤变质的是细菌 (2)A (3)B (4)细菌
25.(1)气泡 (2)碘液 (3)凹 (4)细准焦螺旋
26.(1)蚯蚓在硬纸板上的运动速度和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哪个快
(2)蚯蚓在硬纸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快
(3)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4)玻璃板
(5)将蚯蚓放回适宜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