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三角函数中的求值问题内蒙古通辽市奈曼一中 张宝东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回忆 若 ,则 分析: 从已知 可求出 同除以 得例1:原式可化为(04 湖南)2、诱导公式: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可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回忆例2:求值:解:原式例3.求值: 解: 则 4、二倍角公式:公式回忆(A)例4:A.B.C.D.(2005江苏)
,且(Ⅰ)求角例5(2006年四川)解:(Ⅰ)∵ ∴ 即, ∴ ∴∵,且(Ⅰ)求角例5(2006年四川)(Ⅱ)将化为即: 整理得: 设 , 且 , ,则 等于( ) A.D.C.B.练习C是第四象限的角,且的值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一帆风顺公式回忆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诱导公式: 3、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4、二倍角公式:(Ⅱ)由题知整理得解:课题:三角函数中的求值问题(高三复习课)
教 材: 人教版大纲教材
授课教师: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一中 张宝东
1.教学目标:
立足教材中的三角函数公式,借助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掌握三角函数中求值的一些常用方法,正确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公式解决三角函数中的求值问题。注重化归思想和整体思想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所学过的三角函数公式,正确灵活地使用三角函数公式解决求值问题,以及对变角、变名、弦切互化、讨论角的范围等技巧的训练。
3.教学过程:
回忆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
要回忆各公式的推导过程,向学生介绍各公式间的关系及使用价值。
例1.(04年湖南卷)
已知tan(+)=2,求的值.
这是一道“给值求值”问题,主要技巧是“1的巧用”将1换为,其次是弦化切。
例2.求值 :
这是一道“给角求值”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变角”,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题中各角间的关系。其中“ 7°=15°-8°”。
例3.求值 tan20°+tan40°+tan20°·tan40°.
分析:观察问题结构,可联想两角和的正切公式,逆向思维。
解后思考:这是“给角求值”的题目,注意所给角20°与40°的和是特殊角60°。另外,从试题结构上与两角和正切公式相似,因此,解题时要多注意联想。
例4.(2005江苏卷)
若,则=( )
A. B. C. D.
注意:角的和是 。
例5:(2006年四川卷)已知是三角形三内角,
向量,且
(Ⅰ)求角;
(Ⅱ)若,求
本小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考察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
解:(Ⅰ)∵ ∴ 即
,
∵ ∴ ∴
(Ⅱ)将化为:
即: (这里,)
整理得: ∴
练习:设
A B C D
小结:三角函数求值的基本方法:巧用1、变角、变名、弦切互化、讨论角的范围。另外在本节课中,多次使用了化归和整体的数学思想。
作业:(06年北京理) 已知函数,
(Ⅰ)求的定义域;
(Ⅱ)设是第四象限的角,且,求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利用两角和的正弦、二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化简求值。
解:(Ⅰ)由 得,
故在定义域为(Ⅱ)因为,且是第四象限的角,
所以
? 故
.
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1.由于是高三第一轮复习,所以应更注重教材中的公式和基本求值方法的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由于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是本章复习的重点,在本节课中,我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些公式间的联系及规律。
2.在授课中,反复使用变角、变名以及弦切互化等手段把三角函数式不断变形,这种“形”变而“值”不变,便是恒等变形的实质,恒等变形的过程,就是对命题连续化简的过程,这也是化归的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在角的分拆和变形中,让学生体会整体的数学思想。
3.本节课中的例题大部分选自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把握高考命题的动向,从众多的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试题更多地注重对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考查。因此,在本节课的讲授中,我应立足教材,注重基本方法,在解题时,多注意培养学生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在变形过程中不断寻找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边复习公式边讲几个例题,我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5.部分公式和例4板书,其它借助投影。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