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在社稷坛供奉的“五色土”中,黄土位居中央,体现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文明的摇篮-位置及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A (山脉),西至C (山脉)北连B
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D (山脉)
A
B
C
D
太行山
乌鞘岭
内蒙古
秦岭
黄土高原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青海省
河南省
丰富多彩的黄土高原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特点与农业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
暖温带
中温带
半湿润
半干旱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特点与农业
黄土高原的农业结构长期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地区发展畜牧业。
陕西省黄帝陵
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每年清明节,这里会举办隆重的祭祀典礼
安塞腰鼓
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天游
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窑洞
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黄土具有直立型,不宜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黄土从何而来?
地质学家在兰州西津村测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层厚度——409.93米。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风成说 水成说 残积说
风成说认为黄土来源于大气粉尘降落。粉尘受到雨水、霜雪、生物活动等作用,颗粒而呈黄色而成为黄土并被搬运到沙漠以外的附近地区堆积而成的
01
水成说认为是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的,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使得黄土广泛覆盖。
02
残积说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而不是从外地搬来的
03
风吹来的黄土——风成说
风吹来的黄土——风成说
“风成说”证据
说明的问题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C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A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B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B
3 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 黄土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1 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风成说认为黄土来源于大气粉尘降落。粉尘受到雨水、霜雪、生物活动等作用,颗粒而呈黄色而成为黄土并被搬运到沙漠以外的附近地区堆积而成的
黄土地貌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形容黄土高原,有的山丘像城堡,有的像滚圆的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川
水
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严重的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治理
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结论:植被稀疏、沙质土壤、陡坡、暴雨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活动: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P29 活动
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结构 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严重的水土流失-治理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01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02
从水利部黄委获悉,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治理,截止到2020年底,黄土高原建成淤地坝5.81万座,营造水土保持林18859万亩,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在郝鲁东看来,治理前后最明显的变化一是往黄河输送的泥沙减少了,二是植被覆盖率增加了,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几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