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堂课利用莎士比亚的戏剧串联起人的三重身份,以此来揭示新航路开辟从背景、过程到意义各个环节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色彩。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大量采用文艺复兴运动的教学内容对新航路开辟进行填充,以期达到文化史和经济史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通过呈现新航路开辟中的"人",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感悟"人"的开拓与创造精神。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客观辩证地看待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开辟新航线的关系,知道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时空观念】:认知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趋势。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并认识其对各区域文明的影响。【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以及一系列的人文主义文学作品,实证新航路开辟背后深刻的人文背景。【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通过小组活动,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反思后文明时代人类一体化进程的新路径。【家国情怀】:认识到在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抗击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人文背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和意义。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及反思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 。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人”—现世幸福的追求者“人”—新航路开辟的实践者“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链接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一条时间轴同时贯穿14至17世纪的中国和西方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分别走向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过渡:法国史学家米西勒曾说,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那么“人”和“世界”被发现各指什么事件?他们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整体上把握时代特征:通过对比发现:当中国正处在传统社会晚期,社会形态日趋保守之时,此时的欧洲正处在“发现的时代”,具体的看,既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对人的发现,也有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活动对世界的发现。特别是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迈入近代,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人”—现世幸福的追求者 1.展示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一系列人文作品,带着学生学习材料,认识新航路开辟背后深刻的人文背景。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是对于哈姆雷特而言的,而对此时的欧洲人而言,作为有尊严的个体,具有理性和力量,能够追求自我的幸福快乐,但发展人的天性就要与神的绝对权威相抗衡,直面教会的打压和迫害。那么,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不同的人给了不同的答案。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甘愿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的爱的首先要的、基本的条件。而近代人文主义者却认为,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那么是遵循神性还是肯定人性?莎士比亚以哈姆雷特之名,告诉我们:要勇于开拓与冒险,即使现世艰难也要追求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也曾说过:“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个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过渡;那么“人的幸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此时的欧洲人对生活有什么希冀?2.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过渡:这一系列因素成为欧洲人对外探索未知海域的强大内驱力。那么近代欧洲哪些人最早踏上发现“世界”的新征程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先驱—葡萄牙王室的恩里克王子。3.材料展示葡萄牙恩里克王子为推动新航路开辟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并设置活动环节,让学生试着学习扮演恩里克王子,组建一支前往东方的探险队,并为此制作一张招募船员的海报。展示材料提问:恩里克王子为开辟新航线做了哪些准备?作为新航路开辟的支持者,恩里克王子有着强烈的经济动机、民族意识和宗教热情,他渴望打破贸易垄断,攫取黄金,进行领土和宗教的扩张,以此巩固葡萄牙王室的统治和基督教权威。过渡:同学们,通过小组活动,我们发现一场成功的海上航行除了王室成员的支持外,技术人员在天文、地理、制图以及造船和航海上的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有怀揣宗教理想与热情的传教士。是他们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4.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王室成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技术人员: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家:西欧航海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的需要5.【小结】在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政权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有一大批勇敢的航海家、追逐经济利益的商人、怀揣宗教热情和扩张欲望的传教士,开辟了新航路,推动人类社会迈进了大航海时代。过渡:由此,我们揭开“人”的第二重身份—新航路开辟的实践者。 1.通过史料学习初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人文背景,感受中世纪晚期欧洲人追求现世幸福的精神动力。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策划恩里克王子的东方航线并制作海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1.史料实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相应的结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策划恩里克王子的东方航线并制作海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二、“人”—新航路开辟的实践者 1.展示莎士比亚戏剧,带领学生踏上新航路开辟的征程,感受人文精神。“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付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此时的哈姆雷特感受到自身所背负的使命,在这个让他人文理想破灭的现实世界中要去追求他存在的意义,为找到真相而重整乾坤。一如此时满怀人文精神的航海家们,于人文关照中勇敢地肩负起重整乾坤的重担。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新航路开辟的概况:一个中心,两条航线,四个人物。过渡:西班牙、葡萄牙凭借优势抢占先机,垄断了欧洲至亚洲、美洲最有力的通商航线,那么西欧其它国家如何应对呢?3.展示航海示意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4.【小结】以时间轴的形式整理15—18世纪所有的航行路线:我们不难发现,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实践者,在人类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时几乎没有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曾远涉重洋旅行过,不曾说四、五种语言,不精通百艺。过渡: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人”使全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由此肇端。于是,人类进入第三重身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链接者。 阅读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并完成全球航线的知识表格。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三、“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链接者 1.展示莎士比亚戏剧,感知新航路开辟的伟大意义,打破神学世界观,感受人文世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中写道,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此时的哈姆雷特是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在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太多可以追寻的美好,那人类创造的新世界,那宇宙天地之大,比你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直观感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过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交往和联系。那么,在人类融合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矛盾与冲突?3.展示材料,抛出问题进行小组探究: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链接、人类融合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矛盾和冲突。材料: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而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们在纪念活动期间打出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过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早期阶段,一些地区的人们积极向外开拓、发现,而同时,一些地区的人们却经历由此带来的苦难和伤痛。在这个过程中,世界链接,人类融合。如果我们说,在那样的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共同体的形成必须靠这样的苦难和伤痛作为代价,那么,在后文明时代的今天,加快推动人类共同体的形成是否需要重蹈往日的路径?4.展示人文主义者关于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思考,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峰会上的讲话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内涵。材料: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薄迦丘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莎士比亚5.【小结】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 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地图,直观感受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并总结:暴力、掠夺、杀戮带来地区发展的不平等;疾病在世界范围传播带来世界人口锐减……3.阅读材料,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内涵的阐述: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尊崇自然、绿色发展。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树立全球史观
课堂小结 1.展示莎士比亚戏剧中歌颂人类、赞美人性的句子。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2.【结语】本堂课我们以人类的三重不同身份走进了大航海时代。作为现世幸福的追求者,人类勇于和神权对抗,反抗神性,肯定人性;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实践者,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链接者,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人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交往和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由此肇端。3.课后思考 学生齐读莎士比亚名篇,进一步感悟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人"的开拓与创造精神,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读史明智,以古照今,情感互动,凝结升华:使学生认识到在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疫情使得世界各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单边主义、转嫁危机的做法只会让世界深陷经济危机的阴霾。中国应当积极投身疫情之后的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而作为个体的人,我们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抗击疫情贡献自身的力量。
教学反思
本堂课试图用莎士比亚的戏剧串联起人的三重身份,以此来揭示新航路开辟从背景、过程到意义各个环节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色彩。同时,我也注意到,新版教材(人教版新课标)相较老版教材(人民版)更加重视学生通史意识的培养。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大量采用文艺复兴运动的教学内容对新航路开辟进行填充,以期达到文化史和经济史的有机融合。但有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匮乏,不熟悉莎士比亚的作品,这部分同学听起来可能会比较懵。此外,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扩充也容易导致课堂时间比较紧张,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有限,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环节设计和时间规划。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