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5 11: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重庆
谈判
1945.8
1945.10
1946.1
政协
会议
1946.6
全面
内战
爆发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
1947.6
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解放区)
1947.3
1949.4
战略防御(敌强我弱)
知识回顾
战争后续?
政治斗争
军事斗争(解放战争)
和平无望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22年课程标准:1.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 2.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27万
武器装备 全部日、美装备 小米加步枪
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1936年,毛泽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背景: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土地占有不均衡,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政策
标志
措施
总路线
作用
土地占有不均衡,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4-115,完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实现耕者有其田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解放区人民踊跃参军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 土地政策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 (1947-1949)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促进生产,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耕者有其田在近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团结地主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改善农民生活,发展革命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有田同耕,未实行
孙中山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未实行
中国共产党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贯彻执行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0万
373万
1947年6月
人数
材料一: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共歼敌112万人,其中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国民党总兵力从430万下降至373万人,机动兵力只剩下40个旅左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946.6
1947.6
战略进攻
1948.9
战略防御
解放战争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时间:
(2)领导者:
(3)影响:
1947年夏
1.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武汉
南京
刘伯承、邓小平
蒋重点进攻
蒋重点进攻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8年秋
280万
365万
190万
373万
1947年6月
人数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
军称
歼敌人数
成果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粟裕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948.9—194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渡江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党的奋斗目标。
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358万
204万
1949年1月
1949.3
1949.4
1949.4.21
1949.4.21,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南京解放——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时间:
(2)经过:
(3)结果:
败退台湾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一:三大战役中的采取“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分割歼灭”“瓮中捉鳖”等战略战术,歼敌150万余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材料二: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摘自陈毅《孟良崮战役》
材料三:“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中国之命运不属于蒋而属于他们”。 “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占有确定的和重要的地位”。
——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戴维斯、谢伟思
材料四:人民久在水深火热之中,望“国军”如大旱之望云霓。但是他们迎来的是什么 胜利后带给人民的第一个见面礼,竟是纷至沓来的一群群政府官员、军事机关和特务机关的洗劫式接收。他们贪婪地搜刮的对象是“五子”:金子、车子、房子、女子、票子”,被称为“五子登科”。社会上人人为之侧目,很快便把这种“接收”改称为“劫收”。
——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 1949年的政治斗争》
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明确
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进行土地改革,获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国民党统治腐败,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1.1947年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团大战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解放南京
2.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军事力量悬殊。但人民解放军却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原因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们用小车推出来的。”他表达的是淮海战役(  )
A.战役的原因 B.战役的进程 C.战役的影响 D.胜利的原因
课堂练习:
A
D
A
一、 选择题
1.“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一规定出自下列哪个文献( )
A.《天津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右图是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与北平国民党守军换岗的情景,这一事件意味着( )
A.国共和谈的恢复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平津战役胜利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3.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一战役的战果是( )
A.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B.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一、 选择题
4.右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的场景,体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人民的积极支持
D.解放军武器先进
5.下面图片反映的军事行动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6.右图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二、非选择题
7.下面是某位收藏家所收藏的纪念章,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历程。认真观察纪念章,回答问题。
(1)图(a)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有何意义?
(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幅图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事和解的现实意义。
(3)图(b)与图(c)所承载的战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以上纪念章所承载的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