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àng) 着(zhuó)落 伫(zhù)蓄 咄咄(duō)逼人
B.粗犷(kuàng) 莅(lì)临 草垛(duò) 翻来复(fù)去
C.诀(jué)别 分歧(qí) 匿(nì)笑 恍(huǎng)然大悟
D.姊(zhǐ)妹 云霄(xiāo) 倜傥(tǎng) 人际罕至(zh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舞蹈节目《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梁子湖区教师节表彰大会活动推上高潮。
B.我校组织师生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D.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读书习惯,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C.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D.《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4.阅读古诗,完成下题。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景抒情,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B.描写沧海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C.这首诗前八句写虚景,写岛上的树木、百草和海面上的秋风、洪波;后四句写实景,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D.这首诗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春》,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5.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
B.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C.第⑥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春雨的“密”。
D.第⑨段划横线的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6.下列对本文第③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生机,流露出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萌发的喜悦之情。
B.“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C.本段从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等方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
D.本段连用坐、躺、打、踢、跑、捉,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儿童在草地上嬉戏的情景,正面写出了春草的可爱。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B.本文略写盼春、赞春,详细描绘五幅春日图景,画面之间衔接自然、紧凑,层次清楚,又富有变化。
C.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依次是: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D.在描绘春风图时,作者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春风,把春风里的各种景物描写得生动、活泼,使得抽象的春风变得具体形象,可感可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敢
张燕峰
①爷爷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这句口头禅就是“不敢”。吃饭的时候,爷爷把碗里的米粒舔得干干净净,他说:“不敢浪费了粮食。”锄地的时候,爷爷会把杂草清理得一棵不剩,他说:“不敢糊弄庄稼。”
②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走街串巷的乡间木匠。一日,邻村一户人家的儿子要娶亲,请我爷爷去打家具。爷爷背着工具去了之后,看见新买来的木材有些潮湿,便把木材破解开之后,放在阴凉处晾晒。十多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爷爷还没有动工。
③巧的是,雇主邻居家的儿子也要结婚,也请了木匠来打家具。那个木匠到来之后,马上大刀阔斧地开干了。主人看他干活如此卖力,日日好酒好菜款待。我爷爷的雇主不免暗自嘀咕:两家同时买的木料,人家做得,你却做不得,分明就是想多赚些工钱。这样想着,脸色不免日渐难看,饭菜也越来越马虎。
④那个木匠悄悄劝我爷爷赶紧开工,爷爷皱着眉头,诚实地说:“木材还没有完全干透,还不能打家具。”那人嘲笑我爷爷死心眼,说:“干不干透跟你有啥关系?你只要做好家具,挣了钱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⑤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
⑥一个月后,爷爷才开始动工,精雕细琢,干了足足20多天才完工。而爷爷的那个同行早已领了工钱,欢天喜地地回了南方老家。
⑦三个月不到,那家的新家具就变了形,木板的接缝处严重开裂。而爷爷做的家具结实美观,完好无损。
⑧这时,雇主才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当初怠慢了我爷爷,就羞惭地拿着好酒好菜登门致歉。从此,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
⑨父亲是个读书人,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不敢”论早已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毕业时,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恳请他留校做他的助手,但父亲以家有未婚妻为由婉拒了教授的美意。同窗好友都嘲笑他愚顽,不懂得变通,放弃了大好前程。可父亲说,在外读书这些年,爹娘弟妹都是未婚妻辛勤照顾,做人可不敢忘了恩,负了义。
⑩后来,父亲工作的学校的老校长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捏造事实,揭发老校长中饱私囊,他们也盅惑父亲一起揭发。父亲强怒地说:“我刚来学校不久,对学校事务知之甚少,对老校长个人更是不熟悉,我可不敢昧了良心胡说八道,那样会遭天谴的。”
风波过后,老校长官复原职,有意提拔父亲做副校长,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诚恳地说:“教育事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我才不配位,可不敢贪心占据那个重要的职位。”
父亲在领导岗位任职多年,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虽退休多年,但人们还经常说起他的事,对他很是尊敬。
如今,我们兄妹三人也已成人,牢牢铭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不敢”二字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时时勉励我们做诚实正直的人。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人世沧桑,咀嚼过许多人情冷暖之后,我们愈加觉得“不敢”的可贵。
人在做天在看,离地三尺有神明。“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懦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
(选自《意林》,有删改)
8.按括号内的要求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从修辞的角度)
9.文中雇主对爷爷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10.文中多处提到“不敢”,在“不敢”的背后蕴含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至少列举三处。
11.文章末尾说:“‘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儒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这种“不敢”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B.太丘舍去 (离开)
C.相委而去 (舍弃) D.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尊君在不 人不知而不愠
C.相委而去 俄而雪骤
D.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14.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
B.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了“诚信”理念。
C.本文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批评了“友人”的无信、无礼、知错不改。
D.“元方入门不顾”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四、翻译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五、句子默写
16.根据提示,用作品原文填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表现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②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③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④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⑤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⑥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⑦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⑧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⑨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⑩“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7.上面这一文段选自_____(填作者)散文集《_____》中的《______》。
18.你对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赞同吗?为什么?
七、综合性学习
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校七年级开展“家·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9.【家】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为“幸福的家”主题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20.【国】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依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21.【梦】当看到国之重器上天入海,探索苍穹;当看到超级工程攻坚克难,刷新纪录;当看到中国智慧走出国门,惊叹世界……厉害了,我的国!试拟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注】座右铭:古代置于座右用以自警之铭文。现在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
八、作文
22.按要求写作文。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我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校名、人名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D 6.D 7.C
8.(1)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着急时的样子,表现了爷爷是一个诚实、厚道(诚实正直)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2)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手艺、好名声比作长了翅膀的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声名远扬(好手艺、好名声传播得快、传播得广)。(意思相近即可) 9.雇主的态度由怠慢到热情(脸色难看,饭菜马虎,到拿着好酒好菜登门致歉);雇主原以为爷爷延长工期是为了多赚工钱,后来邻居家的家具变形,而自家的家具结实美观、完好无损,从而意识到错怪了爷爷,所以雇主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改变。(意思相近即可) 10.“不敢浪费了粮食”,体现了爷爷节俭的品质;“不敢糊弄庄稼”,体现了爷爷对生命天地万物的敬畏;“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体现了爷爷作为手艺人的诚信正直;“做人可不敢忘了恩,负了义”,体现了父亲感恩的品质;“不敢昩了良心胡说八道”,体现了父亲正直、守义的品质;“可不敢贪心占据那个重要的职位”,体现了父亲能正确认识自我(谦虚)。 11.从继承和发扬来谈“不敢”所蕴含的优秀品质的现实意义,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认识、感受,言之有理即可(从总体概括或分别列举“不敢”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来谈认识、感受均可)。
12.B 13.D 14.C
15.您正午时分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16. 闻道龙标过五溪 归雁洛阳边 峨眉山月半轮秋 回乐烽前沙似雪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7. 鲁迅 朝花夕拾 五猖会 18.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不赞同。一次千呼万唤始得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独裁搅得枯燥无味,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类教育方式只会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赞同。父亲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近于残暴的请求是作者往后成才的基础,咱们应当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9.召开“幸福的家”主题班会,开展“幸福的家”主题演讲比赛,举行“幸福的家”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等。 20.示例:黄大年精诚报国,“深探”书写传奇。 21.符合题意即可。
22.范文:
我的梦,中国梦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题记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同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无论是《南京条约》的耻辱,还是“七七事变”的愤慨,中国的人民都拥有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顽强精神。回顾过去,还看今朝,小心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存于世,赶一生的追求,立一生的梦!
沙滩上有一颗令人铭记的贝壳,那是在外华裔的故事。我清楚地看到——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携带着中国的泥土……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历经了磨难,却愈发闪现出她的光彩,耀眼夺目;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历经坎坷,却绝不舍弃她的尊严傲骨,令人敬佩;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那个战火风飞的年代,依然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信仰,永不言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没有梦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大海中一样,迷失了路途,梦想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梦想就像远方的一座灯塔,闪烁着迷离的灯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的梦,中国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