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07:2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3.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
C.提高森林覆盖率 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
4.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5.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6.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
C.发展氢能源 D.推广燃煤发电
7.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9.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0.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1.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 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 1 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 2 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14.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5.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最近,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拉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大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常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填调味品名称)来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2022年6月5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发射飞船的遥十四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火箭推进时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18.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 9.2 g 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三、简答题
19.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如图)做火源,它空心,可以用固体酒精引燃。
(1)机制炭做成空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_____(答一点即可)
(2)请写出酸雨的危害( )(答一点即可)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请写出使用乙醇汽油的一条优点_____。
四、计算题
21.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2.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通过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合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含有氢元素,因此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C、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废气还是排放到了空气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虽然排放到高空,但是还是排到了空气中,没有减少污染物,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可以减小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改变,不符合题意;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越充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可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选项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发展氢能源,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是水,无污染,选项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煤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选项措施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
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
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
故选C。
10.A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A、由图可知,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不符合题意;
B、曲线 2 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不符合题意;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低,酒精没有燃烧,酒精与氧气接触,符合题意;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帕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13.D
【详解】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再点一条火线,形成隔离带,不符合题意;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物质,所以要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14.B
【详解】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
15.D
【详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
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
故选:D。
16.(1)糖类
(2) 食醋 清除可燃物
(3)
【详解】(1)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2)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去除皂角素要涂弱酸性物质,常用厨房中的食醋呈弱酸性,所以能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详解】(1)①中热水的温度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绕,而②中热水的温度也为80℃,通入氧气,白磷燃绕,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2)①中的纸片是裹在空试管外,在加热的过程中,纸片吸收热量很快达到纸片的着火点;②中的纸片包裹的试管中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纸片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故填: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18.(1)石油
(2)
(3)
(4) 10.8 13.6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
(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故填10.8;
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 ,则氧气的质量为 ,故填13.6;
19. 增大炭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固体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低,更容易被点燃
【详解】(1)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2)使用时用固体酒精引燃,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从而机制炭更容易被点燃。
点睛: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 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任意排放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腐蚀大理石建筑或破坏道路桥梁或腐蚀金属雕像(制品)或破坏森林或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或污染水源,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或危害人体健康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答一点,合理即可)
【详解】(1)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即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任意排放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故填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任意排放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
(2)酸雨的pH<5.6,酸性较强,会腐蚀大理石建筑或破坏道路桥梁或腐蚀金属雕像(制品)或破坏森林或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或污染水源,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或危害人体健康等,故填腐蚀大理石建筑或破坏道路桥梁或腐蚀金属雕像(制品)或破坏森林或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或污染水源,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或危害人体健康等。
(3)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能够减少汽油的燃烧量,可以节省石油资源,或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或促进农业生产等,故填节省石油资源,或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或促进农业生产等。
21.(1)四;(2);(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详解】(1)根据 羟基磷灰石[Ca5(OH)(PO4)3]化学式可知,羟基磷灰石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可列式为;
(2)根据“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可知,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22. 2 64t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2CaO+mSO2+O2=nCaSO4中,对硫原子来说有:m=n,对于钙原子来说:n=2,对氧原子来说有:2+2m+2=4n,解得:m=n=2;
(2)解:设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t中,氧化钙的质量为:70t×80%=56t
x=64t
答:理论上最大可吸收64t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