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12: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用( )模拟地壳。
A.香茄酱 B.土豆泥
C.酒精灯 D.沙子
2.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地壳运动上升为陆地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高山的山体中本身就会长出贝壳的化石
D.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3.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
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
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
4.下列岩石都属于岩浆岩的是( )。
A.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B.砾岩、砂岩、页岩
C.大理石、板岩、玄武岩 D.砾岩、花岗岩、大理石
5.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6.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可以推断出( )。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C.以上都对
7.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多人遇难。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 C.发生地震时可以乘坐电梯逃离
8.地球从地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9.下列选项中,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的是(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林 C.开山采矿
10.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人工挖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地球表面的形态上要有______、______、山地、丘陵、______等。
12.地球结构由厚到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河水的_______作用。
14.根据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实验得出结论,风对岩石具有_______作用。
15.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_________。
16.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高______低。______多高原、山地,______多平原、丘陵。
17.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它的凸岸,河水流速慢,水中所携带的泥沙会堆积下来,对地表的影响以水的沉积作用为主;它的凹岸,河水流速快,会击碎岩石和土壤,以___________(风的作用 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1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______和__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______使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填平低洼的地方;除了流水,还有______等自然力量能导致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19.国家把每年的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三、判断题(共10分)
20.我们在做模拟风沙对岩石的影响时,打磨岩石的方向是竖直的。( )
21.浮石通常是地震过程中形成的岩石。( )
22.河水流速越快,泥沙的沉积越多。( )
23.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东向西。( )
24.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上游的鹅卵石一般比下游的鹅卵石更光滑。( )
25.陆地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
26.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对人类别无好处。( )
27.高山都是由地球板块移动时挤压形成的。( )
28.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 )
29.有植被的地表更不容易被侵蚀。( )
四、连线题(共5分)
30.连线题。
长白山天池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火山喷发形成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风的作用
敦煌的雅丹地貌 水(降雨)的作用
弯曲的岩层 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五、实验题(共24分)
(本题15分)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21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堆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是否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1.(3分)中国长白山天池,1327年和1658年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如今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属于______________。
32.(3分)火山喷发原因是什么?龙龙和华华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模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 岩浆
酒精灯加热 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洞 地壳深处高温状态
稀释的番茄酱 火山口
33.(3分)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_________(选填:挖到中间/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_________(选填:厚/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4.(3分)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__________________,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35.(3分)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请帮他们解释一下火山喷发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本题9分)苗苗和小组同学在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在实验中,他们自制了喷水壶,在塑料盒里装入土壤,在盒瓶子的左下角打一个洞,做出了如图所示的3种土壤样本。
A.陡坡的缓坡 B.覆盖草皮的陡坡 C.覆盖草皮
(1)如果要研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最适合选择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组进行实验。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模拟实验时用喷水壶往土上洒水,“喷水壶洒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_________现象。然后用两个杯子分别收集两组水流下来的样本,发现装置_________收集的杯里泥沙多并且较浑浊;装置_________收集的杯里泥沙较少,较为干净。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共11分)
37.(本题3分)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这句话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本题4分)地震发生时怎么办?
39.(本题4分)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七、综合题(共20分)
40.(本题10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形地貌之最,填一填。
(1)_____________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_____________是世界第一高峰,被称为“世界之巅”。
(3)_____________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4)_____________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5)______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岛屿。
(本题10分)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470人受伤。
雅安市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降雨多,有“雨城”之称。芦山县的山坡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容易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从芦山的地质、坡度落差和降雨量来看,严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应当成为此次救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最重要环节。
41.(2分)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通常地震会发生在地球的( )。
42.(2分)小明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叠纸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向中间挤压,手挤压的力模拟( )。
A.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B.岩层 C.两个板块 D.火山爆发
43.(2分)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D.风的力量
44.(2分)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
A.跳窗逃生 B.躲在桌子底下 C.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 D.远离高压电线
45.(2分)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B.地壳的运动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
D.地壳的运动表现为挤压或张裂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B 6.C 7.A 8.A 9.B 10.B
11平原 高原 盆地
12地核 地幔 地壳
13.沉积
14.侵蚀
15.沙漠
16西 东 西部 东部
17.水的侵蚀
18. 火山 侵蚀 风、冰川、波浪和重力
19. 5 1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休眠火山
32.
33.挖到中间 薄
34.热气或土豆泥
35.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36.A C 有无植物覆盖 坡度 降雨量 降雨 A C 覆盖植被可以有效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37.“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38.(1)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2)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家中卫生间是最安全的地方。卫生间空间小,不容易被倒塌的天花板和墙壁砸伤。另外,卫生间有水,能够维持人的生命。
(3)要蹲下身体,并用枕头、棉被、书包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部。
(4)要用手绢、毛巾、或双手捂住口、鼻及脸部,防止灰尘堵塞口、鼻和迷住眼睛。
(5)地震发生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保持好体力,坚定信心,耐心等待救援。
(6)地震刚结束时,先不要急于呼喊,要充分节约体力。救援人员最快也要地震后数小时才能到达。急于呼喊会浪费掉宝贵的精力。
(7)如带手机,要及时与亲人联系。要充分节约电源,可间断关闭手机,留在关键时候使用。
(8)听到救援声音,要主动呼喊求救。呼喊声音尽量长一点,便于救援人员听到。
(9)可用手机发信息、打电话或放音乐,或用石块敲打墙壁、金属物,发出救援信号。
39.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在室内,应迅速就近躲到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
40.青藏高原 珠穆朗玛峰 长江 黄河 台湾岛
41.地壳
42.A
43.A
44.A
45.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