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
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桃花源记》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知人论世
①宦海生活:
②诗文创造:
历经坎坷,抑郁不得志。
作品脍炙人口,自成一家。
东晋朝廷:
官场现实:
社会背景:
政治腐败、争权夺利
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学习目标:
1.以“归”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培养欣赏能力。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朗诵诗歌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诵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园田居
归
【品读·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官场生活 ---- 喻
情-----厌恶悔恨
【品读·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表现了对自己曾做官的悔恨,对官场的厌恶。
爱丘山
厌官场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守愚拙
【品读·归向何处】
园田
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自然、简朴、宁静、恬美——精神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或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的与诗意合拍。
2. 衬托。“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3.视听结合。视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听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结合。
4.远近结合。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近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相结合。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品读·归去如何】
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平和、喜悦之情。
情感——对官场的厌恶
回归田园的愉悦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
常常对着他笑。”
拓展探究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做法都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有人说,这是是逃避现实,放弃社会责任的消极态度;
有人说,这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无声反抗;
有人说,这是追求自由,随心而行的超然洒脱;
有人说,这是只顾自己,不负责任的错误行为……
那么,你又如何看待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行为?
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当今社会,竞争无情。另外,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却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个人操守的完善,致使凶杀、吸毒、暴力等不良的社会因素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人类一方面在高科技的庇护下享受着安逸,另一方面又过分依赖高科技而导致了“异化”。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就已开始思考“人如何保持自然,也就是人如何才能不被异化。”而陶渊明的归隐精神更警惕了我们后世之人,要以出世的心态和精神来对待入世的生命形式,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精神的充实和情操的高尚,才能立足于浮躁的现实社会而永葆一颗进取之心。他的归隐在当代的价值已超越了“隐”字本身的意义,进而升华为一种精神追求,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返璞归真,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在这片神州大地上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