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这主要得益于该行业 ( )
A.海内外市场广阔 B.采用雇佣方式经营
C.劳动力资源充足 D.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 )
A.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3.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光荣革命的发生
4.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交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5.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发生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 ( )
A.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6.2020年12月30日,连接盐城与南通的盐通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最早的铁路运输工具——火车的发明者是 ( )
A.富尔顿 B.瓦特 C.莱特兄弟 D.斯蒂芬森
7.1785年,英国工场主詹姆士把他的纺织工场从乡村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很快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工厂。詹姆士搬迁成功的客观条件是 (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推广 C.发电机的发明 D.铁路时代到来
8.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导致英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光荣革命的发生
9.“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 D. 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
10.《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以别针生产过程说明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工序。”这种新生产组织形式是 ( )
A.手工工场制度 B.工厂制度 C.手工作坊制度 D.家庭生产制度
12.“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材料可以用来 ( )
A. 阐述工业革命的过程 B.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说明工业革命的性质 D.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果.”下列不属于“种种有利力量”的是 ( )
A.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B.新航路开辟后走上海外殖民扩张
C.现代大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 D.工场手工业发展推动生产技术进步
14.“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 ( )
15.“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这本书”有关的人物是 ( )
A.达尔文 B.牛顿 C.巴尔扎克 D.马克思
16.“它提出的理念是为了帮助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阶级,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掌握社会的生产资料、分配和交换,以确保人类社会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小撮特权阶层的利益。“它”是指 ( )
A.《独立宣言》 B.《人民宪章》 C.《共产党宣言》 D.《国际歌》
17.《共产党宣言》指出:“它们是现代社会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它们”是指 (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 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8.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作为近代欧洲思想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共同点有 ( )
A.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都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C.都是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D.都把斗争矛头对准了教会
1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它是19世纪社会革命的开端……它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侧底否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即将开始了。材料中的“它” (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 彻底打破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下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
2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土义传入中国。1921年秋,郭寿生在烟台海军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该小组研究、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 ( )
①三民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2. 1891年,恩格斯在某运动周年纪念的贺信中写道:“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
①这是为巴黎公社运动的周年纪念而写 ②该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该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该运动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 )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4.《全球通史》中记述:“从1763年到1913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下列历史事件中能给这一观点提供有力佐证的有 (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工业革命 ③法国大革命 ④美国南北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19世纪中期, _________ 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6.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兼战士创造的,这两个人的关系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这两个人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27.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_________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___ 。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5分,第29题8分,第30题7分,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发动机一开启,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
——《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篷勃兴起,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其中英国宪章运动要求增加普选权。
材料四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
(2)据材料一、二、三,说说工业革命后的历史发展趋势。(1分)
(3)《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哪一年 材料四中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与材料三中的工人运动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认识.(1分)
29.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探寻经济规律,推动经济繁荣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厂制度的确立,大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786年时曼彻斯特只耸立一个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但在十五年后,却有50个纱厂了。1760年时,曼彻斯特人口不足10万,1851年时人口超过3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摘编)
材料三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一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九年级(1)班小迪、小凯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小迪:“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小凯:“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1)指出材料一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并指出该事件与工业革命的关联。(2分)
(2)据材料二,归纳18世纪中后期以来曼彻斯特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
(3)指出材料三中“动力的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取得的核心成就。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2分)
(4)材料四中小迪、小凯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 1715 - 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 - 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了几乎同样惊人的增长——从1698 - 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600%之间。欧洲总的贸易在增长,但是,殖民地贸易正在其中占一个愈来愈大的部分。
材料三 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剩余资本,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的去处。资本在国内积得愈多,利润降得愈低,在国外更有利可图的投资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工业革命还引起对供给机器用的原料的需要。这些原料——黄麻、橡胶、石油和各种金属——大部分来自世界“未开化的”地区。在多数情况下,要充分地生产这些物品,就需要有大量的资本支出。这种投资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通常导致政治控制的加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是什么 写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制度因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等欧洲国家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产生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