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着,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 (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三藏法师
2.小明同学在查找历史资料时输入关键词:耶稣、圣诞节、公元纪年、中世纪等。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知识是 (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种姓制度
3.右图中法兰克王国国王接受洗礼,扳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此后,他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国家实力强大。他是 ( )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理曼
4.下列对西欧封建社会特点的解读有误的是 ( )
A.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B.各封建主之间层层分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没有义务
D.工商业城市普遍兴起,通过斗争,有些城市成为独立的自治城市
5.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同点是 ( )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6.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当时的统治者是 ( )
A.克洛维 B.屋大维 C.查理 D. 凯撒
7.“近代的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都是从它脱胎出来的。”这句话里的“它”是指 ( )
A.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园
8.从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 ( )
A.庄园 B.城市法庭 C.自治城市 D.手工工场
9.生活在西欧庄园里的佃户需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
A.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 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共用地
10.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权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11.庄园制度使得中世纪西欧的经济逐渐在废墟中恢复发展,并催生了新的文明种子一一资本主义萌芽,并使得西欧在近代领先世界。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
A.成为西欧走向近代的标志 B.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C.促进了欧洲奴隶社会瓦解 D.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12.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在于政治权力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力”是指 (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叔
13.有人这样评价中世纪西欧: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材料重在描述中世纪西欧 (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手工工场不断发展
C.教师行会推动大学自治 D.城市的复兴和自治
1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就曾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时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一些
B.城市属于国家,由国王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C.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的剥削
D.城市居民通过斗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15.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兴起,它兴起的重要原因有( )
①经济的发展 ②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播 ③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④资产阶级的形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C.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D.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17.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
A.西欧庄园的流行和庄园法庭的出现 B.封君封臣观念出现和王权的加强
C.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18.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篡委员会,委员会把自己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 )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19.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古代巴比伦 B.《天方夜谭》——古代印度
C.《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帝四国 D.《荷马史诗》——古代罗马
20.下列图片中的古代文明成果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两河流域的统一 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罗马帝国的辉煌 D.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2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D.法兰克王国的君主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2.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法兰克王国
23.拜占庭帝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24.“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帝国君主)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高耸的宣礼塔直告这个世界改弦易辙了。威尼斯商人再也无法安全抵达地中海东岸,丝绸之路被突厥弯刀一挥而断。”与上述内容相关的主题是 ( )
A.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B.十字军东征
C.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D.查士丁尼的抵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 _________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529年,拜占庭帝国法典编篡委员会编成《 _________ 》。
26.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承认 _________ 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 _________ 。
27.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_________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 _________ 。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兵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其他一切事务。
材料二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从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自治权利。城市兴起对西世中世纪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最早形成于哪一国家 上下级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城市兴起的原因。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权 (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经济和政治意义。(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 (1分)
(2)据材料二,国王给自治城市颁发“特许状”有何意义 (2分)
(3)材料二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 (1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和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分)
30.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篡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栽。这法典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下令编篡法典的目的。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特点及影响。(3分)
材料二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计会失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2)材料二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2分)
材料三 虽然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但是一个国家在革命或者改革后是否能兴盛不衰,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国家有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治体系。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改革进行,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做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以法治巩固改革成果。
(3)据材料三,指出一个国家在革命或者改革后能兴盛不衰的最重要因素。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加以论述。(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