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5 09: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是 ( )
A.黄河 B.印度河 C.尼罗河 D.底格里斯河
2.“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
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
3.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下面年代尺中“ ”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C.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古埃及被波斯帝国吞并
4.下列图片反映的最佳探究主题是 ( )
A.古埃及象形文字 B.古埃及文明 C.法老的统治 D.古埃及金字塔
5.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下列货币属于埃及的是 ( )
6.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C.胡夫金字塔之后,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
D.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法老的无限权力
7.2020年3月30日,胡夫金字塔上打出标语“STAY HOME,STAY SAFE” “THANK YOU TO THOSE KEEPING US SAFE”,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油.金字塔象征的古文明是 (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8.时光荏苒,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光彩已然暗淡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古迹窥其一角。下列文物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摩亨佐·达罗遗址 D.万神庙穹顶
9.承载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是 ( )
A.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0.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是 (  )
A.巴比伦 B.汉谟拉比 C.腓尼基 D.婆罗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
A.《汉谟拉比法典》 B.《人权宣言》 C.《民法典》 D.《十二铜表法》
12.(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 (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13.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除他人奴隶标识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4.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并在印度北部建立许多小国家的是 ( )
A.雅利安人 B.古埃及人 C.波斯人 D.苏美尔人
15.若要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以下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
A.婆罗门在田地里辛勤劳动 B.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C.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D.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16.《摩奴法典》规定: 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 100 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帕那;要是首陀罗摩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古代印度的 ( )
A.种姓制度 B.世袭制 C.君主专制 D.分封制
17.“一个印度人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欢迎某位‘表列种姓’(贱民)做他的下属,在家中却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材料主要说明 ( )
A.非婆罗门地位最高 B.印度人的女婿都应该是婆罗门
C.现代印度需要佛教 D.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
18.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 (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罗马
19.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
20.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壁画中的飞天艺术风格的灵感来自( )
A.古罗马 B.古代印度 C.古埃及 D.古希腊
2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
A.两河流域一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河、恒河流域一古埃及一金字塔
C.尼罗河流域一古代印度一甲骨文 D.黄河、长江流域一中国一种姓制度
22.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
A.沿尼罗河而上,赞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古老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23.小明在一篇论文中摘选了如下关键词:“乔达摩·悉达多”孔子“。他的论文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伟大的思想家 B.人类的艺术宝库 (  )
C.战争——人类梦魇 D.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4.东西方文明古国,创造出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文明。下面是他们的代表的陈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
A.古埃及:我们建造了金字塔,发明了太阳历和楔形文字
B.古印度:我们创立了佛教,建立了种姓制度,还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古巴比伦:我们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还发明了象形文字
D.古巴比伦:我们的哲学成就突出,有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还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古埃及被认为是“ _________ 的赠礼”。 _________ 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6.汉谟拉比实行 _________ ,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 _________ 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7. _________ 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的崛起】
材料一 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城,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古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大国。
【文明的发掘】
材料二 1901年12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苏撒遗址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的石柱。石柱的上方刻着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柱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
【文明的真相】
材料三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如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
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1)材料一中的指出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 它是由哪种文字写成的 (2分)
(3)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评价这部法典 (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部法典与当今法律相比最欠缺的是什么。(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句词:“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
材料二 法典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一个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法典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挖出奴隶眼睛或是打断奴隶骨头的人要索赔奴隶价格的一半……
材料三 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1)材料一中的金字塔是哪一文明的象征 简要评价金字塔的历史地位。(2分)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现在哪一文明中 (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国王属于哪一等级 (2分)
(4)为了反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印度出现了哪一宗教 其创始人是谁 (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材料二 下图中石柱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它的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法典铭文。
材料三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某村有一对来自不同阶层的年轻情侣,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校高的“婆罗门”阶层,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地位较低的阶层,外界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阶层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了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为。
(1)据材料一,列举两河流域和印度河一恒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法典”的名称。概括此“法典”的历史价值。(2分)
(3)材料三中的男女不能结婚是由于当时印度哪种制度造成的 据材料三,分析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