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九下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姓名: 班级: 成绩: 2022.12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今天,积累知识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同样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材料反映了当今社会呈现的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样化 D.社会信息化
2.2021年9月,美国不顾盟友的关切,撤军阿富汗,留给阿富汗一个千疮百孔的未来。对此,《联合早报》刊登了漫画“美国回来了”(如图)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美国霸权主义遭受挫折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
3.某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共体
4.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
A.人均资源增多 B.环境压力增大 C.就业压力减小 D.性别歧视消除
5.以下示意图呈现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其中数字代码②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B.②世界经济大危机
C.①美苏两极格局 D.②世界多极化趋势
6.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2020年成员国数量由成立之初的73个增长到164个,囊括了全球超过80%的国家,其贸易额在全球贸易占比超过98%。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B.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C.彻底消除了各国间的贸易摩擦 D.促进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7.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当年5月,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北约这些行为表明冷战结束后
A.东欧剧变引发苏联解体 B.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C.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联合国从此失去维和作用
8.关于下面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一带一路”宣传画
A.都为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B.都推动了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都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9.据中国常驻联合国机构官网消息,2021年12月,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票否决了由美国提出的“人道豁免”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表示,任何对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设定的人为限制,均是无法接受的。中国动用一票否决权,致使美国向安理会提交的这份决议未获通过,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同中国一样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还有
A.美国、俄国、英国、日本 B.美国、俄国、英国、德国
C.美国、俄国、法国、德国 D.美国、俄国、英国、法国
10.“热词”通常能折射时代的风向。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行程卡”“流调”等新热词广泛传播。这些“热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多极化 D.多元化
11.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的结论。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 实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B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 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C 1949年,德国分裂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不利于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2.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达到7万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各国经济矛盾已消除 D.各国领土边界已消失
13.下图组织以非歧视、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并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该组织是
A.欧共体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4.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A.推进贸易自由 B.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C.增强军事实力 D.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15.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国际法由此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国际社会的组织化使国际法的约束力增强。其中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A.七十七国集团 B.欧共体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铁路时代
17.2022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这不仅使得该国小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近年来,此类问题频发。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毒品泛滥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18.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A.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9.“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上述材料反映了
A.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C.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当今世界,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这说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格局表现为单极格局 D.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形成
21.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5500多万生命、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战后,国际社会审判和惩处了战争罪犯,决定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作出这一决定的是
A.波茨坦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这说明联合国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B.避免了局部战争的发生
C.助推了两极格局的结束 D.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23.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地,2020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暂时停工,这让许多国家的汽车企业陷入了因境。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2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C.多个世界中心的崛起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二战中,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_____联盟的正式形成。当今,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______”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6.1785年瓦特改良的 投入使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1995年 成立,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国际组织,是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
27.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新的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时代”。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
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法国与德国的较量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材料一中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年代尺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诺曼底登陆成功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二战中,中国成为牵制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在战争中的地位如何?结合年代的分析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自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为“免于战争、缔造和平”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三概括建立这一组织的作用。
(4)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9.从世界的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既有矛盾斗争,也有合作共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有新的利益、有着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识的新阶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通过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和共同意义说明“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股价突然暴跌,随后银行关门,工业部门无力售出产品,便停止了生产,开始解雇工人。在西方,萧条的后果形式各异—英美两国希望使其货币贬值,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资金;英国……将关税提高到最高水平;西方大国都在忙着推销自己,却又不想购买别国的商品。在东方,日本开始谋划战争,把征服邻国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手段。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难,蒋介石先生寄希望于西方为中国主持公道,而……西方自顾不暇……结果出现 “轴心国集团”、出现了集中营……差点毁了我们的幸福。
——摘编自伯恩斯《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了应对这一重大事件,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三
深层次来看,美国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利益第一的原则,垄断其仅有的科技优势,不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快速发展,而采取各种遏制战略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的崛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说这才是美国加征关税的真正目的和美国的关切。(注:《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对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化提出的一个远景计划)
——刘英《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5月20日
材料四
“反(逆)全球化”一直是特朗普的标签。刚一上台,他就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他指责美国和中国、墨西哥贸易不公平,放言要征收高达40%的关税。他向跨国公司喊话:“不来美国设厂,就让你在美国没市场!”——摘编自《长江新闻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目的。这一行为违背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美国推行什么政策?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政策?
30.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 1922 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中的“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什么?(1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哪一爱国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个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
(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描述?这一历史现象开始的标志是美国什么“主义”的出台?
材料三 从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被突兀地提了出来。——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中的“新格局”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世界新格局形势下,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请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