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5 11: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New changes in modern transportation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目录
CONTENTS
01 陆海交通的发展
02 航空的发展
03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903
1908
1932
1949
1950
2017
1964
1969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
美国福特T型汽车
德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发展起来
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
日本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第一条地铁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
时空坐标
自主梳理—陆上交通的发展
汽车 世界
中国
公路 世界
中国
铁路 世界
中国
阅读教材p75—77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有关路上交通的大事年表,并概括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2.4亿,占全球30.3%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19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3.5万千米
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
1、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2、发展迅速、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
3、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
4、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1)汽车工业
①世界汽车工业
A.量产车: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B.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
C.发展: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

(1)汽车工业
②中国汽车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1958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国产第一辆小轿车
1949-1960 初创阶段
兴建汽车工业,研制第一辆载货卡车和小轿车
1961-1980 探索成长阶段
兴建“二汽”等一批汽车制造厂和配套厂
1981-至今 快速发展阶段
成立合资汽车公司,国产汽车迅速崛起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2)高速公路
①世界高速公路
A.含义: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B.起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C.出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D.发展:二战后,在各国广泛发展
世界上最早正式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是德国。1932年,德国建成通车的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从1933年开始,为解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救济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德国着手制定建设以柏林为中心,通往各边境的辐射式道路以及与之连接的环形道路,总计7500千米的庞大高速公路网建设计划。
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2)高速公路
②中国高速公路
1988年建成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1988年建成的上海嘉沪高速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合作探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投资主体多元
投资形式多样
发展快,成就巨大
起步晚
意义:
①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③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④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⑤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3)高速铁路
①世界高速铁路:1964年,链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
◎“东海道新干线”—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
(3)高速铁路
②中国高速铁路: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20年底
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青藏铁路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
对改变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等都有十分重要作用。
问题探究p80,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6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西藏自治区GDP由342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4倍。
——《天路”架起雪域金桥 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
(3)高速铁路
②中国高速铁路
B.“走出去”: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C.地位: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全长533公里。2006年,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击败欧美多家公司,成功中标安伊高铁二期项目。项目覆盖路段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合同金额12.7亿美元。正式通车后,预计每日往返客流量将由目前的4000人次增加至25000人次以上,单程耗时由目前的10小时缩短至3.5小时。
伊安高铁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的发展
自主梳理—海上交通的发展
阅读教材p77概括20世纪海上交通进步的表现
1、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2、船舶制造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化等多种趋势。
3、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4、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制造并交付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2.海上交通的发展
(1)世界航运业
①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
航海雷达
海事通信
卫星系统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船舶制造趋势: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
海洋交响号(目前全球最大邮轮)
船上有40多家餐厅和酒吧,24个游泳池,2759个客舱,还有戏浪池和水滑梯、两个大剧院、溜冰场、攀岩墙、旋转木马等,再加上数十个购物和娱乐中心。
——长度:361m
——宽度:65.7m
——载客量:近9000人
(6680名客人+2000名左右船员)
——首航时间:2018年
——排量:228081吨
海洋交响号是由法国大西洋造船厂于2015开始动工历时三年耗资14亿美金打造,于2018年4月份开始首航。
2.海上交通的发展
(1)世界航运业
①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
④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航海雷达
海事通信
卫星系统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海底隧道建设
英法海底隧道
1994年开通,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2017年贯通,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2)中国造船业
①1978年前,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
②1982年,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2020年造船完工量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东风号”远洋货轮
江南造船厂21000TEU超大型货轮
2.海上交通的发展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发展困难。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
2.现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
速发展。铁路主权等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
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知识拓展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
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
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
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
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知识拓展
二、航空的发展
1.世界航空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1914年
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0世纪上半期
飞机的材质和技术进步,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20世纪70年代
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飞行者一号
主要国际航线
2.中国航空
①1950年,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和国内航线2条。
材料一 今天,我们有了建立海、空军的条件,应当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于国防极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是先有空军,而且正在朝鲜打仗,大批作战飞机需要修理,我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6亿人口的国家,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 ——周恩来
材料三 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本定额为4200万卢布,中苏双方各占50%,经营期限为10年。 ——摘自“中国民航局”官网
二、航空的发展
【学思之窗】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零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特点:民航行政管理权集中于中央政府;管理的军事化。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为政治和军事服务,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苏联模式和设备技术等的影响。
②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定期航线等数量众多,航空事业发展迅速。
2.中国航空
二、航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④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的发展。
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科技创新成果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①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②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注意论从史出,多角度思考。
的原
【合作探究】
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8年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1999年底波音兼并麦道并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困境。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
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特点:
①中国航空制造业起步晚;
②从仿制、自行设计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③由国家主导;
④从军用到民用
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②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换代
③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合作探究】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1)从商朝的驿使到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从火车到如今的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和物的移动速度大大提升。
(2)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3)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2.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
(1)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2)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3)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普通民众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积极影响:
①科技:促进了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
②经济: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发展。
③人流:加快了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信息:加快了社会的信息传递和运转效率,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
⑤生活: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消极影响:
①交通拥堵、航班延误等突发性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时间浪费和人员伤亡。
②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可能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或对人文环境造成伤害。
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陆海交通
的发展
航空
的发展
现代交通
与社会生活
陆上交通的发展
海上交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
高速公路的发展
高速铁路的发展
世界航运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运技术的发展
世界航空发展
中国航空发展
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技术革新推动
现代交通工具
的出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