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917年,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复习导入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联合起来
三年国内战争
国内
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国外
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国家分配
农业
工业
产品分配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
1917—1920年苏俄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
列宁-新经济政策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苏俄大饥荒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列宁-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提高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特点: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强制性计划经济
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新经济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列宁-新经济政策
3.影响
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沙皇俄国
(1547年—1917年)
苏维埃俄国
(1917年—1922年)
苏联
(1922年—1991年)
俄罗斯
(1991年以后)
历史上俄国名称变化
斯大林1879-1953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斯大林,意为
“钢铁般的人”。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苏联模式
国家工业化
指出当时苏联的形势?斯大林如何应对?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材料:“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类领导机关必须执行,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
——1927年斯大林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苏联模式
1.国家工业化
(1)方式:
(2)特点:
(3)结果: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五年计划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
①积极: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
②消极: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变化 1913 191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械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斯大林-苏联模式
(3)结果:
(4)影响:
1.国家工业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斯大林-苏联模式
材料: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人财物资源
②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
③经济管理权限过分集中
④国家包购包销,企业无权销售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②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①消灭富农,建设集体农庄
(1)背景:
(2)措施: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斯大林-苏联模式
2.农业集体化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
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苏联的农业机械化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斯大林-苏联模式
2.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3)实质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5)消极影响
(4)积极性:解决了粮食问题,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苏联模式
个体农户
工人
集体庄农户
工人
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农业国 工业国
剥削阶级 消灭剥削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1.形成标志:
斯大林-苏联模式
P50相关史事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
斯大林-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特点:
注意: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模式中的一种
3.评价: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大国崛起》
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强大武器的强国。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
斯大林-苏联模式
“如果不是集中全国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溃。” ——普京
积极:①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②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斯大林-苏联模式
3.评价: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
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追随“理想”
面对现实
回归“理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苏联是如何用20年的时间,从一片废墟发展为超级大国的——
课堂小结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你有何启示?
1953年3月5日 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示:
①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与时俱进;
③改革要注重民生,协调发展
③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对比 学习
课后活动
1.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X。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 )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
√
X
√
2.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1.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
A. 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说明苏联以发展农业为重
C. 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 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
随堂练习
3.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4.马雷舍夫在《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统计了苏联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状况,1928年占比54.5%,1932年占比70.7%,1937年占比77.4%。这种变动表明( )
A. 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就 B. 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
C. 苏联避免了经济危机影响 D. 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减少
C
B
随堂练习
小结:列宁、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大事
①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
②1918年,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④1922年,领导成立苏联。
①1926年,开始国家工业化建设
②1928年起领导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行苏联工业化;
③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1936年,通过新宪法,把苏联模式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