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5 15:47: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并诵读全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截然不同认知态度。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本文,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诵读,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该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抓关键词句,分析“鲲鹏”的形象内涵,体会作者奇特的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奇幻恣肆的文风以及“鲲鹏”意象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过程与方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二则》中的第二篇文章,学生对于庄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八年级的学生乐于思考,有一定生活体验和思辨冲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是庄子的思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这节课以各种形式的 “读”为主,帮助学生由感性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苏轼一次他和好友佛印对坐闲聊,忽然有意要戏弄一下对方, 便说:“ 古人常常以僧对鸟。”佛印不高兴了,便问 :“何以见得?”苏东坡笑答:“比如‘鸟宿池边村, 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敲门僧’。是不是这样?”佛印听了略一思索, 冷不丁说:“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苏东坡本想把佛印和鸟归在一类,嘲讽一番,不想佛印机敏过人,一句话便把苏东坡当成了“鸟”, 苏东坡一时竟无言可对。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战国时一对好友之间的对话。(教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介绍背景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的人数大量增加。这种社会与文化状况对庄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课文链接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三、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濠梁(háo)   鲦鱼(tiáo)
  3.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
  (1)是鱼之乐也 :是:这。
  (2)全矣:全,完全、肯定。
  (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4)请循其本:循:追溯。
  (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
  (6)既已:已经。
  4.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5.一词多义:
  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 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
  6.文言句式:
  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了解课文大意,梳理脉络情节。
  明确: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学生略读全文,整体感知
  1.章子和惠子争辩的问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明确:惠子坚信庄子是不知道鱼的快乐的,他的依据是什么?惠子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为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他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像不像你们做的几何证明题,一组组严谨的因为和所以。层层推理,讲究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的快乐?
  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偷换概念 避重就轻
  从故事讲述者上午角度出发,也是庄子赢了。庄子结辩之后,惠子没有再说话。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逻辑判断。
  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
  4.出游的不止小白鱼,他俩也在出游,你觉得他们出游的心情怎么样?会有不同吗?
  物我合一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5.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三、全班自由朗读全文,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交流点拨】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交流点拨】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四、拓展延伸
  1.有关庄子的典故。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齐物论》
  2.结合两则故事,试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明确: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履,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庄子一贯的思想是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六、巩固抢答
  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间【 】
  1.濠〖 〗梁;
  2.鲦〖 〗鱼;
  3.huì〖 〗子(人名);
  4.jì〖 〗已知
  【答案】1.háo;2.tiáo;3.惠;既。
  ㈡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体会语感。
  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答案】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㈢文学常识填空
  1.惠子即惠施,________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________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课文选自《________》,惠施是庄子的朋友,庄子用“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来形容惠施知识渊博,藏书很多。成语“________”便是由此而来。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________组成,但轻松,让人感受到日常生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答案】1.战国;名;2.庄子·秋水;学富五车;3.辩论。
  ㈣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
  ⑵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
  ⑶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
  ⑷请循其本循:________
  【答案】⑴这;⑵固然;⑶本来;⑷追溯。
  2.把列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⑶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⑴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梁水的桥上游玩;⑵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⑶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六、课文总结
  好朋友之间相处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一起撸个串,有人喜欢逛个街,有人见面就喜欢掐架式的辩论,庄子和惠子就属于后者,在这针锋相对的辩论之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惠子死后庄子很是伤心说我的对手死了,再也没有人可以和我辩论了。
  从该则故事,也看出了庄子和惠子两人各自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取向。两个雄辩家用精妙的对话,阐释了抽象的道理,在快乐的氛围中,留下了一段“学术交流”的佳话。
  七、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惠子相梁》,借助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庄子的作品风格。写一篇读后感。试着评论一下惠子和庄子各自的追求。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诵。文言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文言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及思想内涵,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深刻领悟。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有激情的朗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国学文化。这一单元的“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未能很好地渗透,对学生精神熏陶不到位,是一个遗憾。老师的教,还是多于学生的学,学生主体地位表现不明显,还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