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演讲的思路,体会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演讲者的观点,感受演讲的语言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王选将一生的抉择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的高尚品质以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演讲者对年轻人寄予厚望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演讲的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演讲者的演讲特色
三、过程与方法: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王选的一生中有过八次重要抉择,每次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课文节选了第六个抉择的部分,讲的既是专业,所谈的问题又带有普遍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的崇高品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王选(1937-2006),出生于1937年,是江苏无锡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写作背景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每一次重大的抉择都预示着一个人未来要走的路,面对抉择时,要有智慧和勇气。本文作者王选的每次抉择,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2.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抉择(jué)趋势(qū)堕落(duò)署名(shǔ)名人逸事(yì)
(2)解释重点词语。
贴切:妥帖,确切。
抉择:挑选;选择(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书面)。
扶植:栽种;扶持培植。比喻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
多多益善: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堕落:是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
狡辩:指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用虚假掩埋真相把无理的事情说得很有道理。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不修边幅: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本文是作者在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是《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课文主要选取的是这篇演讲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所以是非常清晰的总分总结构。
第1段:交代演讲背景,引出演讲话题——第六个重要抉择,扶植年轻人。
第3段: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因为这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第4-5段: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因为学术界多迷信权威。
第6段: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因为创业的都是年轻人。
第7-8段:如何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创造条件+老了要保持良好心态。
第10段:呼吁大家融入集体,实现自我价值。
扶持:某某有困难,替他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
扶植:某某要成长发展,扶助他,培植他,使他成长壮大。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二、学生略读全文,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1)
(1)开头引用比尔·盖茨的事例有何作用?
明确:引用比尔·盖茨的话,运用类比手法,说明让年事已高的自己来领导方正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表现了作者的高度责任感。
(2)王选把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不同的太阳,有什么用意?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语言生动、幽默,形象地说明自己年事已高,只能跟大家讲一下奋斗过来的体会。同时引出下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2.第二部分(2—7)
(1)作者在第2段中列举了什么例子?有何作用?
明确:例子:列举了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五代实验室主任的经典实例
作用:实例与事实相结合,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自己的第六个重要抉择的正确性,同时也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第2段,作者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大量世界上扶植年轻人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第3段“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中的“可悲”与“可笑”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
原因:可悲的是:在创造高峰时 ,自己是“小人物”,不被承认、肯定;创造高峰过后,自己不需要的又让自己“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
可笑的是:“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没什么创造了,反而“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
(4)第3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可悲和可笑的事情,说明了“马太效应”的弊端。对比论证进一步否定了一些所谓的“权威”的做法,打消了人们意识中的“权威”的概念,使论述更有说服力,表现出了作者的谦逊及对科学负责的态度。
(5)第4段中几次出现“狗皮膏药”一词,你认为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狗皮膏药比喻骗人的货色,这里的意思是指作者创造高峰已过,却被认为是权威,作者自觉不合适,是作者自谦、幽默的说法。体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和谦虚的品质。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听众的兴趣。三、全班自由朗读全文,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回答问题。
这篇演讲是如何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交流,思考后教师点拨
参考:引用微软原董事长盖茨的话,并把自己跟李素丽比照,阐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接着运用太阳的比喻,拉近了演讲者与现场听众的距离。
这样幽默生动的开场白,引起下文,为提出演讲话题铺垫。活跃了现场气氛、有吸引听众的效果。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进行这个抉择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思考后教师点拨
原因: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结果: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多出成果。
(2)在作者阐述重要抉择,为什么在第7段列举名人和凡人的差别?
参考:作者通过列举生活中人们所认为的名人与凡人的差别,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偏见,从而告诫自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3.在演讲中,作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一系列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作具体分析。
学生思考,交流,思考后教师点拨
参考(1)举例论证。作者列举“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的观点。
(2)引用论证。作者引用盖茨的话证明自己60岁脱离第一线的必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说服力强。
总之,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延伸
说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至少运用两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本文讲述了王选一生八次抉择中的第六次抉择,具体写了他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人逐步取代他的作用,表现了王选尊重科技发展规律、不迷信权威、不计较个人名利、认真负责的精神。
六、课文总结
本文思路清晰,例证确凿,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长了人们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人们的思想。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七、作业布置:
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提出问题: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问题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八、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问题导学、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抓住了主要问题,由主要问题再延伸出相关问题。这样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以学定教。
不足之处 作者是IT界的专家,演讲面对的又是高等学府的学生,有些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再次授课时应加强对计算机发展的介绍,以方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作者的观点。这篇演讲稿很生动,却没能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段上台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