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1 19: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及归类迁移 ┃[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一)晏子使楚 [课文出处]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作者善于从人物的行动、对话和周围环境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风貌,又常常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如在《晏子使楚》中,就把楚王的自作聪明和晏子的机智敏辩进行了鲜明对比,简短的对话中妙趣横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疾·病 常病、轻病叫“疾”;大病、重病叫“病”。“疾”与“速”同义,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快)也”(《三峡》)。“病”也有“困苦不堪”的意思,如《捕蛇者说》中的“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还有“辱”的意思,如《晏子使楚》中的“寡人反取病焉”。[说文解字][句式解说] 宾语前置 “何以也”“何为者也”“何坐”,这三句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何”分别作介词“以”、动词“为”“坐”的宾语,前置。
固定格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表示推测兼反问的语气,意思是“莫非……吗”“难道……吗”。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课文挖宝]//出使座位犯罪本来(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机智善辩。楚王潜心谋划,突然发难,而晏子针锋相对,从容应答,结果楚王“反取病焉”,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能力提升] [甲] 《晏子使楚》
[乙]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 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è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熟练酒喝得很高兴 这太师撞谁? 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晋平公和群臣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师旷正在前面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师旷说:“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所以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 “唉!这不是为人君主应说的话啊。”左右的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参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二)小石潭记[文体知识] 记 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他则为一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如《桃花源记》等。[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人物,并称“韩柳”。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可·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是个助动词,用于数词(或动词、形容词)前,表示约计,可译为“大约”“大概”。它还可用于动词前,表示应该如此,可译为“该”;用于谓语前表示转折,译为“可是”“却”等。 “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许”是个助词,用于数词后,构成表约数的数词短语,可译为“来”“左右”等。“许”用于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后,表示不十分确切的某个时间,可译为“前后”“约……时”等;用于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后,可译为“(像)……那么大(长)”等。“许”还可作代词,作状语译为“如此”“这样”等;作宾语译为“这”“此”等。“许”作量词时,可译为“一些”“些”等。[说文解字]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课文挖宝]以……为乐,意为“对……感到(觉得)快乐”//向下、往下使……感到凄凉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特别,更加覆盖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解析] A项,“以”分别译为“因为”“用”。 B项,“如”分别译为“像”“如果”。C项,“于”都译为介词“在”。D项,“可”分别译为“大约,左右”“可以,可能,能够”。C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待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小石谭中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5.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而“心乐之”。从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柳宗元被贬此处,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官场失意之情的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 后来写鱼“似与游者相乐”则是这种心境的延伸,但一经凄清寂静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自然地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6.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矛盾。作者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他本想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但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油然而生。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甲] 《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能力提升]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因为离开同“返”,返回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主题概括] 《人琴俱亡》主要讲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情谊。
《记承天寺夜游》以月光(月色)为线索,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三)人琴俱亡 记承天寺夜游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寝·寐 “寝”“寐”都和睡觉有关。“寝”一般指在床上睡觉,不一定睡着了。如“怀民亦未寝”。“寐”指睡着了,因此把晚上睡不着觉说成“夜不能寐”,《狼》一文中有“乃悟前狼假寐”的句子。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目似瞑”的“瞑”误解为“睡觉”,“目似瞑”的“瞑”是“闭眼”的意思,如“死不瞑目”。
庭·院 “庭”指堂阶前的院子。依其位置不同,有前庭、中庭、后庭之分。“院”指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如“题破山寺后禅院”。[说文解字]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横
1.横放着。如: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2.横斜。如: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与朱元思书》)
3.纵横交错。如: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人琴俱亡。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实词积累]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课文挖宝]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完全直接很死亡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 “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 “取子敬琴弹”是为了悼念已经死去的兄弟,而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了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文挖宝]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考虑、想到睡觉只一起散步、漫步于是,就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参差披拂。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记承天寺夜游》
3.感受到美好的自然景物,两位作者一“心乐之”,一“欣然”,试体会两位作者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甲文中作者的“乐”是因为听到了悦耳的水声,但是作者的“乐”是暂时的,从全文看,作者被贬永州,凄苦是他情感的主调,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乙文中作者“欣然”是因为看到了美好的月色,毫无势利,主动与他作伴,作者如见久违的老朋友而欣然相迎,实际上表现了他被贬以后门庭冷落、交游断绝的寂寞孤独的处境与心境。“乐”“欣然”都是表象,反衬了作者的真实心境。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4.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达到了“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艺术境界,请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的“盖”字为例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一个月色如水、冰清玉洁的美好月夜;又运用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既有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又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盖”是“原来是”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恍然大悟,更表现了前文月色的如梦似幻,使人产生了错觉,表现月色的美好。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四)治水必躬亲[文言句式] 判断句
1.“也”表示判断。例: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 “非”表示否定判断。例:非相度不得其情。
3.“则”表示判断。例: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虚词积累]而
1.表示并列。译为“和、又、并且”。例:①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②事不举而水利不兴(《治水必躬亲》);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2.表示承接。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词,译为“就、然后”或不译。例:①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②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3.表示修饰。不译。例: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③执策而临之(《马说》)。
4.表示转折。译为“但是、却、然而”。例: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②人不知而不愠(《论语》);③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5.表示因果。译为“因而”。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6.表示递进。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例: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课文挖宝]C 履园丛话·水学清朝钱泳拘泥追究到底亲自像这样 [解析] C项应为:昔/海忠介/治河。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论述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__________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____________,而且要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好逸恶劳 见利忘义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能力提升] [甲] 《治水必躬亲》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 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②艺:种植。 ③按部:巡查部属。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⑤橐(tuó):袋。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办事)成功远离盘算中买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9.将甲文中“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主要写到了海瑞的哪些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中海瑞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相同点:清廉。不同点:甲文还表现了海瑞不辞辛劳的特点,乙文还表现了海瑞不畏权势、为人刚正不阿的特点。海瑞躬亲治水;生活节俭;惩罚总督之子。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了举人,朝廷任命他为南平教谕,后升迁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做寿,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县,被驿馆的人惹恼,把官员倒挂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大人巡查部属,命令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员)接待他不要铺张。如今此人行李装备很丰厚,一定不是胡公子。”罚了他数千袋金子,收在官库里,派人骑马禀告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 [参考译文]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自主训练及能力提升 ┃1.默写古诗文名句。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6)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一、积累与运用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天涯若比邻隔江犹唱《后庭花》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泊秦淮》中描写出一幅迷蒙冷寂画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去征战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登飞来峰》一诗中,作者以“浮云”为喻,表达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二、阅读与欣赏(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尚”是“还”的意思,第一句诗中“僵”和“孤”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闲居乡间的生活状况,但诗人还想着去戍守边疆,表现了他强烈的报国之情。略。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总,竟 病势严重弹琴痛哭而气绝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A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
A.而/子敬/先亡。
B.便/索舆/来奔丧。
C.便/径入/坐灵床上。
D.何/以都/不闻消息。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王子猷)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王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8.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本文各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段:奔丧。第二段:恸哭。 “不调”既是叙写琴弦声音不协调的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了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事夫子:侍奉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⑤弼:纠正。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D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11.说说“其实味不同”一句中“其实”的古今词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项,“使”的意思分别为“出使”“让”;B项,“习”的意思分别为“熟练”“熟悉”;C项,“坐”的意思分别为“犯罪”“同‘座’, 座位”;D项均为“近旁的人”。“其实”的古义是“它的果实”,今义指所说的实际情况。 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因此要辞退他。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13.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例,是为了得出什么结论?这一结论与驳斥 “齐人固善盗乎”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最后,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对于楚王的“笑”,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水土异也”的结论。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是水土不同造成的,齐人于齐不盗,入楚即盗,自然也与楚国的风气有关,以橘喻人,以此来驳斥楚王“齐人善盗”的观点。 楚王本来是要羞辱晏子的,结果反被晏子取笑,自取其辱。因此这里的“笑”可以说是楚王自我解嘲的尴尬的笑,也是羞愧的笑。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劝阻(晏子)说:“高缭已侍奉了您三年,一直没有给他一个爵位,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在道义上讲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晏婴是一个狭窄、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侍奉我已经三年了,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这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 [参考译文]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很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建立都城命名归隐、隐居遗憾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D [解析] A项“以”释为“用”;B项“以”释为“按照”;C项“以”释为“把”;D项“以”释为“因为”,与例句中“以”的意义相同。 [解析]大似:很像。大:很,非常。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本句句意是:西溪有很多古梅,这些古梅很像是黄山的松树。 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B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 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渡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到凤凰山,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阉,(里面)[参考译文]二 文言文梳理——八年级上册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看厌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听厌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