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过关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使用共享单车需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发生漫反射,白色部分发生镜面反射
2、21世纪初某年的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太空授课。如图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透镜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哪个器材工作时的成像与此实验相同( )
A. 平面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3、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6、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7、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目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
D. 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主要是增大视角
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
A.焦点以内 B.焦点上
C.焦点以外,两倍焦距以内 D.2倍焦距以外
9、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
B.中考期间,在深夜燃放鞭炮
C.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
D.利用穿衣镜正衣冠
10、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像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1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12、如图所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什么方向移动( )
A. 右上方 B. 左下方 C. 左上方 D. 右下方
13、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A. B.
C. D.
14、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片上成的像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15、如图是在圆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的是铅笔的实物,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无论铅笔放哪里,看到的总是铅笔放大的像
C.当看到铅笔正立放大虚像时,要想像大些,应该将铅笔靠近玻璃瓶
D.将铅笔由靠近到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铅笔先变长,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16、如图所示是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二、填空题。
17、热爱科学的小华从舅舅那得到一个新年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透镜,爱不释手的她不舍得用手摸,她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哦!我知道了,这是一个 (凸/凹)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 。
18、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19、如图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及其成像原理图。为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清晰的影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色材料制成,其目的是使所有色光都能在其表面发生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影像,同时尽可能的还原影像的真实色彩。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镜,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 __中的眼镜.
21、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成 (选填“实”或“虚”)像。
22、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所使用的简易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目镜是________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________透镜。(均选填“凸”或“凹”)
2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_____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2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
25、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透镜的另一侧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的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相交而成,无法显示在__________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三、作图题。
26、如图所示,图中已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并标明发光点S的像点S的位置。(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四、简答题
27、早晨小明去上学,戴眼镜的时候发现和爷爷的老花镜混淆在了一起,请用两种方法区分开小明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远视眼镜。
答:① 。
② 。
五、实验题。
28、为了研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择了如图(a)所示的四个透镜(其中A、B和C、D分别是两组厚度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若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材料的关系”,小组应选择图(a)中 ______ 做实验(选填字母)。
(2)若选择A和C两个透镜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 ______ 的关系”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当______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 。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情形如图甲所示;
(2)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倒立”、“缩小,倒立”“放大, 正立”或“缩小,正立”);
(3)为了探究成像性质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某同学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他需要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 “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且根据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结论: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小的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 (选填“越大”、“越小” 或“不变”)。
六、计算题。
30、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过关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使用共享单车需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发生漫反射,白色部分发生镜面反射
【答案】B
2、21世纪初某年的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太空授课。如图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透镜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哪个器材工作时的成像与此实验相同( )
A. 平面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答案】C
3、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6、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答案】C
7、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目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
D. 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主要是增大视角
【答案】D
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
A.焦点以内 B.焦点上
C.焦点以外,两倍焦距以内 D.2倍焦距以外
【答案】B
9、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
B.中考期间,在深夜燃放鞭炮
C.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
D.利用穿衣镜正衣冠
【答案】D
10、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像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答案】A
1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答案】B
12、如图所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什么方向移动( )
A. 右上方 B. 左下方 C. 左上方 D. 右下方
【答案】D
13、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A. B.
C. D.
【答案】B
14、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片上成的像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答案】B
15、如图是在圆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的是铅笔的实物,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无论铅笔放哪里,看到的总是铅笔放大的像
C.当看到铅笔正立放大虚像时,要想像大些,应该将铅笔靠近玻璃瓶
D.将铅笔由靠近到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铅笔先变长,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答案】D
16、如图所示是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D
二、填空题。
17、热爱科学的小华从舅舅那得到一个新年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透镜,爱不释手的她不舍得用手摸,她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哦!我知道了,这是一个 (凸/凹)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 。
【答案】凸;靠近书上的字,看到字被放大了。
18、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答案】凸;会聚
19、如图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及其成像原理图。为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清晰的影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色材料制成,其目的是使所有色光都能在其表面发生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影像,同时尽可能的还原影像的真实色彩。
【答案】② 漫反射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镜,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 __中的眼镜.
【答案】乙
21、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成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缩小 放大 虚
22、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所使用的简易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目镜是________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________透镜。(均选填“凸”或“凹”)
【答案】凸 凸
2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_____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答案】凸 凹
2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
【答案】发散;凹
25、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透镜的另一侧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的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相交而成,无法显示在__________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答案】会聚 倒立 反向延长线 光屏
三、作图题。
26、如图所示,图中已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并标明发光点S的像点S的位置。(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解答】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27、早晨小明去上学,戴眼镜的时候发现和爷爷的老花镜混淆在了一起,请用两种方法区分开小明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远视眼镜。
答:① 。
② 。
【答案】①将透镜放到书上,透过透镜看到书上的字变小的是小明的近视眼镜;字变大的是爷爷的远视眼镜;
②将透镜放在眼前正对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缩小的物像是爷爷的远视眼镜,正立的是小明的近视眼镜。
五、实验题。
28、为了研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择了如图(a)所示的四个透镜(其中A、B和C、D分别是两组厚度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若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材料的关系”,小组应选择图(a)中 ______ 做实验(选填字母)。
(2)若选择A和C两个透镜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 ______ 的关系”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当______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 。
【答案】(1)A、B或C、D
(2)厚度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异侧焦点
(3)控制变量法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情形如图甲所示;
(2)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倒立”、“缩小,倒立”“放大, 正立”或“缩小,正立”);
(3)为了探究成像性质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某同学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他需要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 “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且根据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结论: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小的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 (选填“越大”、“越小” 或“不变”)。
【答案】放大、倒立 靠近透镜 越小
六、计算题。
30、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倒立;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大小20cm。
【解析】由题知,f=20cm,AB=40cm,BO=60cm,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而平面镜放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即右侧焦点处,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再经平面镜反射后交于A',由此可得到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是倒立的,如下图所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B′与A″B″关于平面镜对称,
由凸透镜成像公式=+有:=+
即:=+,
解得:B″O=30cm,
所以:B′F=B″F=B″O﹣OF=30cm﹣20cm=10cm,
所以:OB′=OF﹣B′F=20cm﹣10cm=1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
因为Rt△COF∽Rt△A″B″F,且B″F=OF,
所以:A′B′=A″B″=CO=AB=×40cm=2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大小为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