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地方文化——扬剧(扬州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2、 水墨
3、 水墨与戏曲的融合:1)共同点是什么?
2)用水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韵味
一、关于“戏”你了解哪些知识?(第一课时解决)
1、戏曲中的角色特点
2、戏曲中的故事情节
3、戏曲的起源(种类)
4、扬剧作为地方剧种,其特点是什么?(扬州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二、今天,我们“看戏”看什么?
“听”戏——听唱腔
“看”戏——1)、看动作(动作含义)
2)、看服饰(不同角色的服饰特征)
传统的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但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已逐步远离儿童的生活。儿童平常的娱乐生活被电脑、电视充斥着,传统的京剧、川剧等艺术形式被摇滚、流行音乐取而代之,这很让人担忧。扬剧作为地方戏,同样也遭受着同样的境遇。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加强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特点,本课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收集相关戏曲资料,课堂欣赏、交流、探索、描绘看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达到审美的目的,同时传达文化艺术情感,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扬剧的小百科知识”竞赛,回忆上节课所学到的相关戏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水墨戏曲人物的作品,探究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1) 、水墨戏曲人物的服饰特点(概括抓特征)
2) 、水墨戏曲人物的角色特点(面部特征)
3) 、水墨戏曲人物的动作特点(线条的表现异同)
4) 、水墨戏曲人物的神态特点
如何用水墨的形式表现戏中人物,尝试用水墨来画一画“戏曲人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扬州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用水墨传达文化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看戏”获得审美感受,用水墨表现戏曲中人物丰富的动态、表情、服饰之美,从而提高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形成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通过水墨独特韵味表现自己看过的戏的情境之美。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 听道情,讲道情的相关知识
【课前,听《板桥道情》听的过程中】
师:这首戏曲小调你听过吗?它就是我们传说中的“板桥‘道情’”,是我们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ppt1视频】所作的“文学作品”之一。其实《道情》是一种。相传原本是道家用以传道的工具,故名《道情》。后流落民间深受百姓喜爱,成为混饭吃的手段。道情演唱方式简单,艺人怀抱长长的, 蒙着的道筒,手持两片三、四尺长的简板(拍板)。竹片不紧不慢地打节奏, 艺人忽紧忽慢地手拍道筒。一般又称。
板桥先生看中了这一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他三十七岁时完成了《道情》十首初稿,几经修改,至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一岁时方,刻者为板桥先生好友司徒文膏,历时十四年,定名。板桥先生堪称中国文人将《道情》还其本来面目的第一人。
像这样的扬州小调,只是我们扬剧中的一个小小部分。现在,我想用“扬剧小百科”的知识,来进行一次“戏曲知识知多少?”的抢答环节,在抢答过程中,答对者,可以得到一张老师精心准备的作业纸。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这个奖品啊!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扬剧的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之分,各行当的表演多从昆剧、京剧借鉴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在梨园行里,对于人物的服饰要求是很讲究的,行规是“宁穿破,不穿错”
1、 戏曲的起源——生活
2、 你知道哪些戏曲的种类——京剧、昆曲、越剧、沪剧、黄梅戏、扬剧……(360多种)【我们小小的扬剧就有这么多的小分支,那你猜猜,到目前为止,我国大概有多少个剧种吗?】
3、 戏曲中的角色特点,你知道哪些——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
4、 戏曲中的服饰有哪些讲究呢?——“宁穿破,不穿错”,衣服的款式、颜色、图案都是有一定规矩的。
因为它是区别人物身份的重要依据。
5、 戏曲中人物的动作之“美”有哪些——虚拟美、写意美、程式美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激励抢答,我们快速回忆了,上节课,“看戏”时,学到的一些相关知识。很多人在看完戏后,会将戏里的情景记录下来,有口口相传当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有文字记录写给别人看的,同样,喜欢画画的人就用手中的纸笔来记录,用画的形式给大家看。今天,我就带来了一些作品,看看是他们如何表现戏曲中的人物。让我们继续来《看戏》
2、 新授
1、 欣赏——水墨戏曲人物【针对每一幅作品具体讲】(准备6幅作品)
【思考】: 1)、水墨中的戏曲人物和舞台上的人物有什么不一样?【服饰——概括抓特征】
2)、你能看出这幅作品里是个什么角色吗?【角色特征】
3)、水墨的戏曲人物,是否把戏曲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了呢?【神态特征】
【小结】:通过这三幅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用水墨来表现戏曲人物时,要学会用概括的方法来提炼出人物的服饰特征和角色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物的神态。抓住这几点后,就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将戏曲人物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
4)、我们都知道“唱、练、做、打”是戏曲演员的舞台基本功。如何用无声的绘画表现出有声的戏曲表演,这就要求我们在水墨表现人物的时候,还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动作通过什么来表现——线条
【动作——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动作。其实,线条不仅关联着动作还关联着人物的性格】
2、 示范,绘画步骤
师:我们看了,也说了,是不是感觉,用水墨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一点也不难。大家疑惑的只是,我们该从哪里开始入手。让我来试一试,你们来说一说,水墨戏曲人物从哪里开始——
总结绘画的步骤【师示范画】
【步骤】:勾染法——1)、用铅笔轻轻地在宣纸上勾出人物外形,【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动态及在画面上的位置】
2)、中锋用笔墨线勾形像【注意老师的用笔方法,注意这时候的笔上的水分稍微少点,笔肚的水用抹布吸掉一些】
3)、染色【还是中锋吗?】
3、小结绘画方法
勾染法、没骨法——(注意用笔及墨色)比较两种画法的不同之处
4、学生讨论:看完老师的示范后,你认为中锋用笔墨线勾勒形象时,要注意些什么 (笔上的水不能太多)
三、 学生作业【ppt滚动播放水墨戏曲人物】
1、介绍自己的戏曲人物,你能看出,画面上的戏曲人物是一个什么人吗?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重点要刻画什么?(是动作、服饰、神态)
2、学生作业【按照之前老师的示范步骤】
步骤:1)、用铅笔轻轻地在宣纸上勾出人物外形
2)、中锋用笔,墨线勾形像
3)、染色
4)、落款、题名
四、 拓展
水墨的戏曲人物不只是出现在我们的作业上,换一换,它会更有韵味!(扇面上的戏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