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5 14:1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版本)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美术第十册 课题 第4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
设计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备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本科旨在通过美术的语言去表达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面对这些,拯救地球,保护家园,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心愿。“理想的居住环境”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这课旨在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提出建议,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教学中我们可以定位于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可以畅想未来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发出“拯救地球,创造理想居住环境”的呐喊。表现形式可以是平面绘画或废材料立体制作进行创作表现。
教师自我分析 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一定要和孩子们一起提升感知身边事物变化敏感度,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在表达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在学习本课内容的的基础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浓缩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制作的能力,在造型、色彩、构图、材料使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也有初步的了解。就本课而言,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不是特别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了解自己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提出建议获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关注周围环境,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教学难点:1.构思新颖、引人注目2.能表现出自己环境保护的的思考和心中的理想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师生作品。学生准备:作业相关的美术学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及分析
开始部分 一、视频导入感知反馈 欣赏视频片段1.课前播放视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 观看视频产生联想
基本部分 二、欣赏对比审美体验 1.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人类对地球做了什么?你愿意生活在满是垃圾、污染严重的环境里吗?为什么(影响身心健康)? 联系实际反思生活 整体展示
2.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 (山川、湖泊、草原、平原) 形成反差 个别展示一闪而过
3..分析思考、分组讨论(①你最喜欢哪一种居住环境?为什么? 自主观赏分组讨论 整体展示
4.大师作品欣赏作品的美来自于美与语言的表达(造型、构图、色彩)共识——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人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开阔视野形成共识 整体展示
5.学生作品欣赏①问题作品(主题不突出、画面粗糙)②优秀作品(创意、情景的描绘、色彩的和谐统一) 取长补短规避问题 对比展示
三、创作实践 1.教师示范(树上的房子)①树和房子事先打好草图、现场勾线②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拼贴注意布局的合理、画面的完成性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投影展示事物拼贴
2.学生作业(分层次)①表现出理想居住环境的场景②表现出人类对不理想居住环境的改造;③深入刻画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生; 个性创作因材施教 批量展示
四、展示评价 自评、互评、教师鼓励 学生取长补短教师规避片面 投影展示
五、拓展 爱护我们的居住环境、地球只有一个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图片拓展
板书设计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理想的居住环境PPT 主题构图色彩创意
反思重建 本课课型为“综合·探索”,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总和;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差或重叠。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探索理想的居住环境美丽和谐所在。
一、课前播放视频(情境融入)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视频中人类对地球做了什么?
(2)你愿意生活在满是垃圾、污染严重的环境里吗?为什么(影响身心健康)?
揭题——理想的居住环境
二、欣赏对比审美体验
1.欣赏图片,创设情境。
美好的环境是令人向往的,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每个三秒,只看不做任何解答)
2.分析思考、分组讨论
(1)哪些环境不适合居住,可以怎样改造?
(2)理想的居住环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大师作品欣赏
(1)建筑设计师眼中理想的居住环境
①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建筑一样吗?
更有创意
②设计眼中的建筑更注重什么?
Ⅰ注重建筑的创意、造型
II注重绿色、生态、人与自然的融合。
(2)国画大师——李可染
国画家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哪里——寄情于秋天的山水之间
什么杨的构图——S形构图,凸显画面的流畅
(3)油画家——摩西奶奶
油画家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哪里——在乡村有着生活的气息、劳动的快乐,色彩的丰富。
总结——理想的生活环境是破坏吗? 是爱护环境、珍爱生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画面通过美术的语言表达出来。
4.学生作品观察欣赏
图一(问题作品):
强调主题的明确、造型得体
房屋的造型夸张、生动有趣——主题不明确
线条不流畅、造型失败——画面粗糙随意
图二
主题明确、构图饱满、造型细致
问题:注意色彩的变化、描绘现场活动文明
图三(广告宣传画)
通过场景的强烈对比,警醒学生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图四(总结)
美术的表达不同于语言和文字
美术的美来自于主题、创意、构图、造型、色彩)
缺一不可
三、创作实践
1.教师示范(乡村 铅笔画)
①构图(注意整体性,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用单线画出房子、树木、远山、栅栏,不做任何装饰。
②深入刻画(抓特征、抓纹理、抓装修)
表现出山村安静、祥和的感觉
注意布局的合理、画面的完成性
2.学生作业(分层次)
1.画出心中理想的记住环境(大场景)。
2.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3.画出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共生。自评、互评、教师鼓励
四、课后拓展
爱护我们的居住环境、地球只有一个
主题
创意
构图
造型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