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5 14: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美术第十册教材:
《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教学意图是进一步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强调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与美术学习相关联。注重人文教育的内涵。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桥梁建筑知识,使学生在观察和表现家乡桥梁的时候,能够联系家乡风貌较完整地说出和表现桥的造型特征及时代特点。
  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桥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造型奇特新颖的桥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五年级学生对桥梁建筑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本课图例,展示了人类从古到今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桥梁,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解读,说说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的桥,培养学生爱美好事物、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认知领域:认识和观察桥的几种基本结构造型,了解各种桥的设计和环境的关系。
  ③操作领域: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桥的优美造型,提高表现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照片等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有关古今中外桥梁的图片资料。
  学具: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
  课时:1课时。
  (二)教学方案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教学导入(诗词欣赏导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一篙生绿画桥低,昨夜前溪。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师:同学们,这些优美的诗词句子描写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生:桥)
师: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千百年来,人们爱桥,颂桥,衍生出了许多关于桥的典故与诗篇。今天我来学习新课《桥》(板书:桥)
三、学习新课
你们喜欢桥吗?(生:喜欢)
●今天,跟着“眼镜猴博士”带大家一起参观桥梁博物馆,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桥》,(板书:桥)
●“眼镜猴博士” :原始的小木桥 ,在浅浅的溪流边,几个小木桩,架上一块木板,就成了一座链接两岸的简易桥梁。
●“眼镜猴博士”:古老的石板桥, 几个石柱,几块石板压在石柱上就变成了一座简单的石板桥。现代简易的水泥平板桥也如石板桥的模样,,高强度的现代高架公路桥,采用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材料。
●“眼镜猴博士”:中国的拱桥历史悠久,就地取材,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单拱桥半圆的桥洞倒影在宁静的水面,如明月出水。 , 如玉带卧波。 如长虹临水。 赵州桥和卢沟桥 突出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典范。现代建材建造的水泥拱桥也很普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画拱桥。
第一次小练。勾画简单的单石拱桥。
●“眼镜猴博士”:拱桥不仅有单孔,还有双孔 、多孔的呢!
一些古代的石桥上还有房子呢! ,方便人民避雨和防晒。
●“眼镜猴博士”: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路桥建设日新月异,高难度、高技术的桥梁层出不穷, 。这是现代斜拉桥,
●师:“眼镜猴博士”带大家领略了这么多漂亮的桥,你知道桥有哪些用途?
生:。。。。。
●师:桥具有实用功能。它是路的延伸,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便利。
●桥具有艺术功能。能融入环境、美化环境,是一个地方亮丽的风景线。
●桥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有缘千里来相会,清明佳节,西子湖畔,外表英俊、眉清目秀的书生许仙巧遇1700年前亲手搭救而前来报恩的白蛇白素贞,许白二人雨中邂逅,同船共渡,并相互心生爱慕之情。
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师:课前走访调查了家乡的桥,说说你见过的桥。
你见过哪些桥?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评价。
● 你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4、布置作业:
第二次作业
欣赏绘画
同学们都是未来的设计师,现在“眼镜猴博士”要在我班举办一个“未来桥梁展览会”。设计师们,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它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设计和别人不一样的桥梁。
  请用线描对作业进行补充和修改,并以自己喜欢表现的手法进行涂色完成作业。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把作业连起来展示。介绍自己设计的桥梁及其独特之处
  (2)评出业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在画面上贴上一面小红旗。
  六、教学延伸:
  (1)播放录像片《中国石拱桥》
(2)结束教学。
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表现家乡的桥梁风貌。
  ●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展示观察成果。
  ●通过学习,绘画技能是否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