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3.7《范进中举》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3.7《范进中举》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2 14:14:11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第一课时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清代讽刺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世家,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父母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他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于是变得放浪形骸,不到十年就将遗产挥霍一空。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也使他了解到了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简介吴敬梓画像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话动和精神面貌,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儒林
外史》 所谓“儒林”,因旧时称读书人为儒生,“儒林”即指读书人的阶层,所谓“外史”是与“正史”相对而言的,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所谓“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全书分为若干回,每回都列有标题,大都为一对仗句,用以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简介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当年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情节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简介科举制度简介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科举考试内容  本文节选自《   》第 回,作者是 朝的   。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 回,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儒林外史 清 章回封建知识分子科举制度文学常识当堂检测三吴敬梓551倒运
2腆着
3商酌
4相与
5相公
6行事
7长亲
8解元
9作揖
10带挈
tiǎn zhuó xiāngyú xiàngháng积累下列字音jièyī dǎoyùn qiè zhǎng 11星宿
12兀自
13轩敞
14报帖
15避讳
16赊欠
17绾发
18桑梓
19侥幸
20攥紧积累下列字音xiùwùxuān tiěhuì shē wǎnzǐjiǎozuàn挺着施舍给恳请,请托。照顾接待;用饭菜等招待。 商议,斟酌。积累下列词语评功。倒霉。1倒运:
2腆着:
3舍与:
4央及:
5管待:
6商酌:
7叙功:
8相与:
9唯唯连声:
10狗血喷头:
11不三不四:
12不省人事:结交。连连答应。形容骂行痛快淋漓。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明 确:主要人物:范进 胡屠夫 张乡绅 老太太等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2):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一层(3段):写范进家中断炊后去卖鸡 。
第一层(4~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12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复述情节第二课时探究目标 1 探究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 探究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
3 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一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
小组内再深入探究,组长整理完善,准备班
上交流。合作探究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噫!好!我中了!形象分析范进范进发疯的过程昏 厥
|
疯 跑
|
跌 倒
|
疯 走 上 集形象分析对范进疯态的描写动作描写:看、念、拍手(3次)、笑(3次)、 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一身的水。
这些夸张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范进是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形象分析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中举前中举后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住茅草屋,吃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
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背斗米捉两鸡的,有搬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被丈人骂作“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邻里无人理会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对张奉迎自如
对胡势利虚伪 范进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他悲苦辛酸的命运,一是他卑怯屈辱的性格。
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都同他热衷功名富贵却又长期落第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自轻自贱、逆来顺受、“唯唯连声”那样怯儒、卑微和屈辱的性格。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形象分析形象分析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
是悲剧?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
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
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形象分析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
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
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形象分析范进喜极而疯又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
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
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
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
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该死的畜牲!你中了甚么?形象分析胡屠户 思考: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反映了什么现象? 称呼长相学问动作贺礼现世宝、癞蛤蟆贤婿老爷、文曲星尖嘴猴腮体面的相貌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师舍
与你的。才学又高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一口啐在脸上
骂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
千恩万谢地低头去了。一副大肠,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形象分析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文曲星打得吗?权变权变形象分析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
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
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
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 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幸会!幸会!世先生!形象分析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
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
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
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形象分析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
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
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
会的世态炎凉。形象分析范


举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中举前中举后家境贫寒
忍气吞声
地位卑微
卑怯畏缩中举发病
地位顿变
谦卑恭敬热衷功名
随意辱骂
粗俗势利
厉声训斥
蛮横倨傲千种夸赞
万般讨好
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视而不见
漠不关心奔走效力
热心帮助嫌贫爱富登门拜访
百般拉拢老奸巨滑不屑一顾形象分析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手法的基础上,照样子分别给范进、胡屠户和《范进中举》下一句话评语。
例如:
张乡绅:一个圆滑世故的封建贪官。
封建官场关系网上的一个顽结。
点评练习 参考答案:
范进:
胡屠户:《范进中举》:
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一个前倨后恭、趋炎附势
的市侩小人。病态社会的百丑图。
投向科举制度的匕首。鲜明的人物形象二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一 夸张、对比手法;艺术特点艺术特点高超的讽刺(1)夸张性的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
的写法,但不失真。 “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
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
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
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
尖刻的讽刺效果。 艺术特点高超的讽刺 (2)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对比主要运用于胡屠户身上,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其形象跃然纸上,讽刺鞭挞何等深刻。 艺术特点高超的讽刺(3)富有讽刺性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和富有戏曲性细节描写,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例如“像你这尖嘴猴腮,……就想吃天鹅屁。”表现当时胡屠户越训斥语言越尖刻,越来气。写范进看到报帖时的言行,屠户给女婿扯衣襟的细节等等,都令人感到可笑、可鄙、可悲。 ?
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退推让的
心理,讽刺意味十足。典型细节 这篇文章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画,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课文小结课后作业 一、清点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
获,选取最深刻的一点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
二、本课精彩语句摘抄;
三、阅读《儒林外史》,进一步领略其思想性及艺术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