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长春版5.20《爱莲说》课件4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长春版5.20《爱莲说》课件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2 14: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爱 莲 说
周敦颐莲花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蕃淤濯亵鲜fán 多yūzhuó
洗涤xiè 亲近而不庄重xiǎn 很少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一扬 一抑 语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C2、香远益清(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A3、亭亭净植(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B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B5、花之隐逸者也(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A6、花之君子者也(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A7、陶后鲜有闻( )
A、新鲜
B、鲜艳
C、很少C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C9、水陆草木之花(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A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世上可爱之花是否只是莲花一种? 2、“我”为何对莲花情有独钟呢? 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出对莲花的喜爱吗?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AHBEFGDCA、莲
B、出淤泥而不染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E、濯清莲而不妖
F、香远益清
G、亭亭净植
H、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托物言志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菊牡丹隐逸者富贵者惜厌 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衬托 正衬反衬莲:君子者怎样理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这是一个陈述句。这一句就是说,能够欣赏菊花那种风骨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了。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爱菊”的隐士极少。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莲君子爱菊隐逸惜牡丹富贵厌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鄙弃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练 习: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
因为它 。 作业:仿写《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所托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