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章 第2节 实验:认识显微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第2课时)
1.根据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里填写数字,
上填写名称)。
(1)在显微镜结构的零部件中,以玻璃为主制作的零部件有[ ] 、[ ] 和[ ] 。
(2)要使镜筒升降速度较快,可旋转[ ] 。
(3)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4)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 ] 。
(5)与镜筒下方相连的结构是[ ] 。
2.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物镜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
3.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的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
4.技能熟练,科学操作,科学规范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对好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应该是 的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 (填“目镜”或“物镜”)。
(3)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较暗,可转动 换成较大光圈,并同时选用凹面镜。若想要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选择图甲中标有 的物镜。
(4)要将图乙视野中的物像移向中央,则需要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5.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镜安放 ②放置玻片标本 ③对光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④
6.已知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5×,物镜10×
7.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 B.p C.d D.q
8.图是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9.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些同学对调节镜筒进行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会使镜筒快速升降
C.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
D.镜筒上升时,眼睛要注视目镜内的视野
10.如图表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C.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④上升镜筒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11.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12.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物镜
1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物像从图中的甲转换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14.写出图所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转动[ ] 时,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大。
(2)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
(3)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
(4)把玻片放在[ ] 上以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 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 倍镜,再用 倍镜观察。
(6)在观察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 或 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7)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15.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点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
A. B. C. 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①;目镜;③;物镜;⑤;反光镜
(2)⑥;粗准焦螺旋
(3)④;遮光器;⑤;反光镜
(4)③;物镜
(5)⑧;转换器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结构为: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⑧转换器;⑦细准焦螺旋;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和结构特点。
【解答】(1)在显微镜结构的零部件中,以玻璃为主制作的零部件有[①]目镜、[③]物镜和[⑤]反光镜。
(2)要使镜筒升降速度较快,可旋转[⑥]粗准焦螺旋。
(3)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④]遮光器和[⑤]反光镜。
(4)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③]物镜。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解答】A: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
C: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D:遮光器的作用是调节通光亮的大小。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
故选A。
4.【答案】(1)白亮
(2)物镜
(3)遮光器;10×
(4)左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一示显微镜的结构:A反光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目镜;E高倍物镜;F低倍物镜。
【解答】(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影响观察。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若想要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选择图一中标有10x的[F]低倍物镜。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二中的物像偏左,向左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①取镜和安放;③对光;②放置玻片标本;调焦(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B正确;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是1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是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40,是2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10,是50倍。
其中D选项的50倍是四个选项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所以是观察的范围最大的,也就是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的。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实物放大的倒像 。
【解答】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它的倒像。所谓倒像就是上下左右都翻过来,即“d”。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整理实验台收镜。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解答】A:是取镜; B:是观察并绘图; C:是对光,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D:是下降镜筒。因此属于“对光”环节的是C。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错误;
B: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使物象更加清晰,B错误;
C: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C错误;
D: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解答】A: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上“时,看到的物像是“”,A错误;
B:②当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时候,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和损伤镜头,B正确;
C:③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强,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C错误;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解答】A: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可能视野会变暗。A正确;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使用 细准焦螺旋,B错误;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像才可移动向视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象,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 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正确使用方法。
【解答】A: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错误;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如果看到的物像太小,可以使用高倍的目镜或物镜。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的步骤是: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图甲转为乙,是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顺序为⑤→④→②→③ 。
故选D。
14.【答案】(1)F;粗准焦螺旋
(2)C;物镜
(3)H;镜臂
(4)I;载物台;G;通光孔
(5)低;高
(6)增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7)左上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结构如图分别是:A镜筒,B转换器,C物镜,D遮光器,E反光镜,F粗准焦螺旋,G通光孔,H镜臂,I载物台,不同答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1)F粗准焦螺旋比较粗,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比较细,升降镜筒的范围小;
(2)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C]物镜;
(3)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的部位是H镜臂;
(4)把玻片放上[I]载物台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对[G]通光孔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应做到: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6)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光圈和反光镜。
(7)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1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
【解答】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的物象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
【解答】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 ,显微镜成倒像,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 。
故选A。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章 第2节 实验:认识显微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第2课时)
1.根据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里填写数字,
上填写名称)。
(1)在显微镜结构的零部件中,以玻璃为主制作的零部件有[ ] 、[ ] 和[ ] 。
(2)要使镜筒升降速度较快,可旋转[ ] 。
(3)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4)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 ] 。
(5)与镜筒下方相连的结构是[ ] 。
【答案】(1)①;目镜;③;物镜;⑤;反光镜
(2)⑥;粗准焦螺旋
(3)④;遮光器;⑤;反光镜
(4)③;物镜
(5)⑧;转换器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结构为: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⑧转换器;⑦细准焦螺旋;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和结构特点。
【解答】(1)在显微镜结构的零部件中,以玻璃为主制作的零部件有[①]目镜、[③]物镜和[⑤]反光镜。
(2)要使镜筒升降速度较快,可旋转[⑥]粗准焦螺旋。
(3)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④]遮光器和[⑤]反光镜。
(4)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③]物镜。
2.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物镜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解答】A: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
C: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D:遮光器的作用是调节通光亮的大小。
故选A。
3.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的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
故选A。
4.技能熟练,科学操作,科学规范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对好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应该是 的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 (填“目镜”或“物镜”)。
(3)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较暗,可转动 换成较大光圈,并同时选用凹面镜。若想要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选择图甲中标有 的物镜。
(4)要将图乙视野中的物像移向中央,则需要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答案】(1)白亮
(2)物镜
(3)遮光器;10×
(4)左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一示显微镜的结构:A反光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目镜;E高倍物镜;F低倍物镜。
【解答】(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影响观察。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若想要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选择图一中标有10x的[F]低倍物镜。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二中的物像偏左,向左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5.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镜安放 ②放置玻片标本 ③对光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④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①取镜和安放;③对光;②放置玻片标本;调焦(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B正确;
故选B。
6.已知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5×,物镜10×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是1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是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40,是2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10,是50倍。
其中D选项的50倍是四个选项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所以是观察的范围最大的,也就是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的。
故选D。
7.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 B.p C.d D.q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实物放大的倒像 。
【解答】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它的倒像。所谓倒像就是上下左右都翻过来,即“d”。
故选C。
8.图是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整理实验台收镜。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解答】A:是取镜; B:是观察并绘图; C:是对光,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D:是下降镜筒。因此属于“对光”环节的是C。
故选:C。
9.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些同学对调节镜筒进行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会使镜筒快速升降
C.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
D.镜筒上升时,眼睛要注视目镜内的视野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错误;
B: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使物象更加清晰,B错误;
C: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C错误;
D: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D正确。
故选:D。
10.如图表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C.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④上升镜筒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解答】A: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上“时,看到的物像是“”,A错误;
B:②当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时候,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和损伤镜头,B正确;
C:③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强,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C错误;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D错误。
故选:B。
11.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解答】A: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可能视野会变暗。A正确;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使用 细准焦螺旋,B错误;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像才可移动向视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象,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 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
故选B。
12.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物镜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正确使用方法。
【解答】A: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错误;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如果看到的物像太小,可以使用高倍的目镜或物镜。D正确。
故选D。
1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物像从图中的甲转换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的步骤是: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图甲转为乙,是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顺序为⑤→④→②→③ 。
故选D。
14.写出图所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转动[ ] 时,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大。
(2)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
(3)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
(4)把玻片放在[ ] 上以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 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 倍镜,再用 倍镜观察。
(6)在观察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 或 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7)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答案】(1)F;粗准焦螺旋
(2)C;物镜
(3)H;镜臂
(4)I;载物台;G;通光孔
(5)低;高
(6)增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7)左上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结构如图分别是:A镜筒,B转换器,C物镜,D遮光器,E反光镜,F粗准焦螺旋,G通光孔,H镜臂,I载物台,不同答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1)F粗准焦螺旋比较粗,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比较细,升降镜筒的范围小;
(2)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C]物镜;
(3)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的部位是H镜臂;
(4)把玻片放上[I]载物台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对[G]通光孔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应做到: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6)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光圈和反光镜。
(7)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15.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点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
【解答】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故选C。
16.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的物象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
【解答】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 ,显微镜成倒像,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 。
故选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