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5 14: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
2、知道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时性、等效替代的关系
3、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建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情景。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具有团体精神。
3、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
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时性和等效替代关系。
2、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实验演示;学生自主思考,设计,讨论交流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学生自制活动器材,作图工具、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模块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龙船调”并介绍该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个版本,则是由第一夫人彭丽媛所唱。唱小段龙船调,问: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哇?
学生活动:高举手中自制小船,答:我就来推你嘛。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制小船和白纸(模拟流动的河水)送妹娃过河
学生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由其中一位同学拖动白纸(模拟流动的河水),另一位同学则保持船头始终垂直于河岸拉船过河。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小船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垂直于河岸过河,而是朝河的下游偏移。
教师引入新课: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模块二:明确两个概念
教师活动:把同学们分成飞虎队和飞龙队两个队。
学生活动:飞虎队保持河水不动,拉小船过河,观察小船怎样运动?飞龙队保持小船不动(关闭发动机),河水流动,观察小船怎样运动?
教师点评:小船渡河实际同时参与了两个运动,一个是与河岸垂直的运动,例如图中V1;另一个是沿河水顺流而下的运动,如图中V2.,我们把这两个运动叫做小船的分运动。而以地面为参考系,小船实际的偏向下游的斜向运动则为上述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如图中V。简单的说,同时参与的运动叫分运动,眼睛实际看到的,是合运动。
教师活动:播放小船过河视频,解决新课引入中的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师生一起表演落叶飘,学生回答眼睛看到的是合运动,往下落和被风吹是分运动。
模块三:探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在一位同学的配合下演示笔尖靠着直尺横向移动15cm,同时让直尺沿纵向移动20cm,推进一段距离后,可以发现笔尖描出的轨迹是一条不规则曲线。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
1.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不规则曲线;
2.小组讨论找出笔尖的合位移、分位移
3.讨论交流笔尖合位移与分位移的关系。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点评总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师活动:引导归纳
1、笔尖横向移动15cm的同时,纵向刚好移动20cm,合位移在相等时间内
也正好是25cm。在相等时间内都从A点到了B点,说明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2、合运动让笔尖从A点到了B点,两分运动也让笔尖从A点到B点,他们
的效果是相同的,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将运动进行合成与分解的意义所在。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得出化难为易这一思想。
模块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设置情景,河宽800m,河水均匀流动,流速为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
学生活动:飞虎队设计:怎样行驶能恰好到达河的正对岸?渡河时间为多少?飞龙队设计:怎样能以最短时间渡河?渡河时间为多少?
学生活动:两队分别派两个代表上台展示并解说。
教师活动:给学生的展示给予肯定。对飞虎队设计补充提问:我们可以用合位移、合速度求时间,是否可以用分位移、分速度求时间?
学生活动:答:可以,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
教师活动:对飞虎队设计补充提问:这样渡河虽然时间最短,但是会向下游偏移多少?
模块五:收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节课收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教师活动:总结预期收获,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赞扬,本节课结束。
板书设计
两个概念
分运动 合运动
(同时参与) (实际看到)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等时性
等效替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应用
运动的合成
运动的分解
化难为易
PAGE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