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高中联盟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Ⅱ)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A.“‘礼’比‘乐’更为重要”错误,无中生有。
C.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要求存在一致之处,但二者并不完全等
同。
D.“不仅能在不同的旋律中受教育和学习,又能达到放松自己……”并列关系错误。
2. D
D.“也融入了本土的艺术元素,承担起了向大众普及传统艺术精华的重任”曲解文意。
3.B
B.意思是: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
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是说音乐有减轻病疾的作用。
4.①举例论证,举了在古代行军时,《义勇军进行曲》激励将士奋进的例子,证明了恰如其分
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举文中其他例子也可以)
②引用论证,引用了《毛诗序》中的话,证明了音乐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一点 2 分,论证方
法 1 分,举实例 1 分)
5.①音乐工作者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
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②大众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
好的音乐,娱乐身心,缓和情绪,陶冶情操,砥砺心志;③社会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民族
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团结、和谐。④音乐类综艺节
目要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一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6.(3分)D(“语言描写”错)
7.(3分)C(主要是印证李云龙的主张,凸显了中国铁血军人英勇无畏的形象)
8.(4 分)①八路军战士们营养不良,衣衫单薄,在武器、体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与敌
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敢于战斗,亮出英勇无畏之剑,亮出军人之剑。
②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出
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要和对手同归于尽;敢于牺牲,亮
出蹈死不顾之剑,亮出铁血军人之剑。
③搏斗中,战士们即使身负重伤,血肉模糊,卧在地上,但仍握着刺刀,只要见到鬼子就狠命
地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亮出铁血军人之剑,为国家为民族血战到底。
④作为八路军将领,李云龙面对强敌,果断决定战斗,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抄刀斩杀日本
军曹,表现了铁血将领的亮剑精神,表现了勇气与能力、态度和行动高度统一的亮剑精神。
(评分建议:每条 2分,答对 2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6分)①情节方面:本文详写了战斗过程,场面惨烈悲壮;《荷》淡化战斗过程,战斗很
快结束,没有描写残酷的战斗场景;
②环境方面:本文战斗发生在寒意透骨的群山中;而《荷》战斗发生在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
充满诗情画意。
③语言风格:本文语言通俗质朴,令人感到粗犷而豪迈;《荷》语言清新淡雅,令人感到纯净
而唯美。
④人物方面:本文注重动作、场面描写,突出人物在为民族的战斗中勇敢坚毅的大无畏精神;
《荷》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相结合,顺利完成打捞战利品、话别等场景,处在昂扬欢快的氛
围中,突出人情美,突出人物对家乡对生活的爱,从而歌颂保家卫国的情怀。
(评分建议:每条 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正当这个时候,刘六等人号称有数万士兵,但大多数是胁迫随从的,精锐部队不过一千
多人。官军追击贼寇,贼寇便驱赶百姓前进,危急时就抛弃所劫掠的百姓仓皇而逃。
“精锐”指“精锐部队”,作后面“不过千余人”的主语,因此在“精锐”之前断开,排除 AD;
“前行”作“良民”的谓语,不必断开;而“急”作后一句状语,因此在“急”之前断开,排
除 C。故选 B。
1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C.文中“恶完者中之”的“中”是“中伤”的意思,“木直中绳”的“中”是“合乎”的意思,
二者词义不相同。
故选 C。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最后平定叛乱,荡平残贼。回到朝廷,皇帝立即提升陆完担任兵部尚书”说法有误,根
据文中 “还朝,进完太子少保。明年代何鉴为兵部尚书”,可知平定叛贼后,皇上立即提升陆
完为“太子少保”,第二年才提升他为“兵部尚书”。
故选 B
13.
(1)正德初年,历任江西按察使,宁王朱宸濠非常器重他,经常邀请他参加私宴,以酒器相
赠。(“雅”,非常,1分;“预”,参加,1 分;句意 2分,共 4分)
(2)朱宸濠反叛,被逮捕,宦官张永搜查他的家产,得知陆完往日与其勾结的事情,上奏皇
帝。(“就”,受、被,1 分;“交通”,勾结,1 分;句意 2分,共 4分)
14.
有才智:1)陆完考中进士,并且在御史台很有名声;2)平定霸州贼寇刘六、刘七叛乱。
善交权势:陆完与宁王朱宸濠私交甚好,常受邀参加私宴;陆完任兵部尚书后,二人还有书信
往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和 “入台,果有声”,可以概括出“陆完考中进士,并且在
御史台很有名声”,这是陆完有才智的表现;
根据文中“明年,霸州贼刘六、刘七等起”至“刘六中流矢,与子仲淮赴水死” 和“彦名中
枪死,七中矢亦赴水死,余贼尽平”,可以概括出“陆完平定霸州贼寇刘六、刘七叛乱”,这也
是陆完有才智的表现;
结合“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为赠”和“时宸濠已萌
异志。闻完为兵部,致书盛陈旧好,欲复护卫及屯田。完答书,令以祖制为词”,可以概括出
“陆完与宁王朱宸濠私交甚好,常受邀参加私宴;陆完任兵部尚书后,二人还有书信往来”。
这是陆完善交权势的表现。
(“有才智”2 分,每点 1分;“善交权势”1 分:共 3 分)
参考译文:
陆完,字全卿,长洲人。作生员时,宦官王敬到苏州,以事在庭上推搡生员。生员们争着奋起
殴打王敬,陆完没有参与。憎恶陆完的人中伤他,王敬于是将陆完的名字列于首位上奏皇帝。
巡抚王恕极力弹劾王敬的罪行,陆完才得以免受惩罚。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赴吏部应选,
王恕正主管吏部,说:“这是曾经击打宦官的人,应当担任御史。”进入御史台,果然有名声。
正德初年,历任江西按察使,宁王朱宸濠非常器重他,经常邀请他参加私宴,以酒器相赠。正
德三年冬天,提拔担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宣府。第二年,霸州贼寇刘六、刘七等起兵造反。八
月,诏令陆完监督管理军务,统领军队讨伐他们。行军到涿州时,忽然传闻贼寇将要威逼京城,
命令回师入京保卫。恰逢副总兵许泰等人在霸州击败贼寇,贼寇向南逃跑,北京才解除戒严。
正当这个时候,刘六等人号称有数万士兵,但大多数是胁迫随从的,精锐部队不过一千多人。
官军追击贼寇,贼寇便驱赶百姓前进,危急时就抛弃所劫掠的百姓仓皇而逃。官军杀掉的都是
无辜的百姓,因此捷书频频上奏皇帝,但贼寇势力没衰减。第二年正月,刘六等人又突袭霸州
失败,陆完的军队驻扎在平度,命副总兵张俊、李鋐分兵拦截逃亡的敌军。贼寇仓皇而逃,陆
完的军队接连几次大战都大败敌军。敌军于是改换服装更换马匹逃跑,先后擒获斩杀二千六百
余人。恰逢河南贼寇已被平定,刘六等人势力更加衰减,于是逃奔湖广。抢夺船只逃到夏口,
遇到都御史马炳然,将其杀掉。又登陆,焚烧汉口,被指挥满弼等人追赶上,刘六被乱箭射中,
和儿子刘仲淮投水而死。刘七、齐彦名率领五百人乘船而行,顺流抵达镇江。陆完快速向南进
军。贼寇害怕,弃船而逃,退守狼山。陆完命令同知罗玮连夜率军登上狼山向南逼近贼寇。齐
彦名中枪而死,刘七被箭射中也投水而死,其余残贼也被全部铲平。回到朝廷,皇帝提升陆完
为太子少保。第二年代替何鉴担任兵部尚书。当时朱宸濠已经萌发异心。听闻陆完掌管兵部,
致信极力陈述旧日友情,想要恢复护卫和屯田制度。陆完回信,让他以祖制为由拟写奏书。朱
宸濠反叛,被逮捕,宦官张永搜查他的家产,得知陆完往日与其勾结的事情,上奏皇帝。皇帝
大怒,将要判处陆完死刑。因为平息叛贼有功,才得以减免死罪,戍卫福建靖海卫。最后死在
戍卫之地。
15.B。诗人并没有直接说明军情紧急,而是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将军情紧急表现
出来。
16. 场景:诗歌第一句描写边境烽火四起的场景,三四句描写将士辞京出征和围困敌军的战斗
场景,五六句以景物烘托,描写战场上大雪遮蔽军旗、狂风与战鼓声交杂的场景。(3分)
效果:1. 使诗歌节奏明快,增强了气势。2.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表现了书生从军边塞到
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唐军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3.给读者留下丰富
的想象空间,拓宽诗歌的视野。(3分)
17.(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8.
①巧夺天工/别具一格/独出心裁②名副其实③殚精竭虑
19.
第一处,在“太空之家“后加上”蓝图“或”梦“,成分残缺。
第二处,将“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也将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一步步
化为现实。“改为“将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一步步化为现实,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
的‘高光时刻’。”语序混乱(一处 2 分,两处 4分)
20.(1)运用判断句的形式,阐释了“实干精神“的三层内涵是攻坚克难、自立自强和接续奋
斗。(2分)
(2)整散句式结合:①排比句的形式,句式整齐,富有气势;②散句句式舒缓,记述空间
站工作人员的事迹和话语;③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跌宕多姿,富于变化,颇有韵味;④突
出表达对他们“实干精神“的敬佩之情;(2分)
21.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了解破折号常见
的用法。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语意转换,
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句中破折号为解释说明。选项 A“内山老板”是对前面“一个矮小
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的具体解释;选项 B“嘎——”是声音的延长;选项 C 属于语意转换;
选项 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故选 A。
22.
(1)压力和白发之间确实有很深的联系
(2)头发是不会在一夜之间完全变白的
(3)黑色素不再产生
23.参考立意:
材料一和材料二内涵:从书法入门、做人、科学研究等角度谈宁拙毋巧,要踏实肯干,不要
投机取巧。这里“拙”指脚踏实地、实干。“巧”是投机取巧。守拙,不是笨重,不是木讷,
不是固执。而是竭尽心智,穷其工力,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工作的一种精神追求。
材料三内涵:从“讲究方法”的角度,巧干不是投机取巧,不是缺斤少两,而是深思熟虑,
而是做事要讲究方法。“巧”指形式巧妙,灵巧变通。
【参考立意】①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②踏实做事,灵活处事;③亦拙亦巧,因事而
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Ⅱ)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
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
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
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
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
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
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救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
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
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
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
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祥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地不仅仅
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
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
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
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清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
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在音乐中,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
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
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
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
行注目礼,目谐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有谁不心潮澎湃?
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蕴催人奋进,这方面
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
高三语义试卷第1页共10页